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课程的改革,挑战与契机并存,课程观的更新又是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基本前提,用什么样的课程观来指导课程设置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引入“生命”,“和谐”等理念,以生态课程观的发源,发展为切入点,对生态课程观进行了全面的解读。  相似文献   

2.
3.
课程生态观视野中的高校课程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高校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存在着科目繁多但缺乏整合的弊病,教育过程丰富的社会历史性被冷冰冰的知识授受和机械的理智训练所替代。“生活世界”里那种“生动的主观性”荡然无存,学生的主体性严重失落。生态主义课程思潮强调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统一,对当前高校课程结构的重建具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基于生态观的课程类型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类型的确定是当代教育的核心。从生态观的角度来思考课程类型是现代教学的需要,开拓了新的课程类型的思维空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常规课程类型观,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能有效地选择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生命与延展--生态课程观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综合课程的改革正面临着良好的契机,而课程观的更新又是综合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基本前提,用什么样的课程观来指导综合课程的设置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以生态课程观的起源、发展为切入点,引入“生命”、“延展”等理念,对生态课程观及其内涵特征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6.
综合课程研究的生态主义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生态主义世界观、价值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为基础的生态主义课程是一种新的课程研究范式,以生态主义观点研究综合课程,其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能使他们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谐共处,并从中汲取力量、获得智慧,进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的综合性、整体性循环的教育经验。为此,自然资源必然成为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知识经济的到来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教育的理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文首先说明了课程生态观就是把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看作是有机的统一.然后阐述了确立课程生态观的原因在于三个方面:社会和人的发展对课程的基本要求、课程自身的特点和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追求.最后提出应该确立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强调使自然、社会和人成为课程的基本来源,使学生在面向自然、面向他人、面向生活中和谐而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程生态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的到来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教育的理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文首先说明了课程生态观就是把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看作是有机的统一。然后阐述了确立课程生态观的原因在于三个方面:社会和人的发展对课程的基本要求、课程自身的特点和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追求。最后提出应该确立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强调使自然、社会和人成为课程的基本来源,使学生在面向自然、面向他人、面向生活中和谐而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课程生态观是新时期人们审视与反思课程发展的一种观念的变革,它充分考虑了人与课程的关系,并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宗旨。课程观的转变必然要求教师角色的转变相伴,在教师由领导者向看护者、局外者向参与者、教育者向学习者转变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得到共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课程生态观关注体验与理解,重视幼儿与课程的关系,并以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为旨归。幼儿教师应开展理解、体验、探究式的创造性教学,关注幼儿生命,回归幼儿生活,实现幼儿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李森  王银飞 《早期教育》2006,(3):I0002-I0002
以往的课程似乎总是过多地关注间接经验、书本知识和科学世界,漠视学生的直接经验、生活世界和心理世界,造成学生情感世界的“荒漠化”、生活世界的“殖民地化”和心理世界的“冷漠化”。现代课程观之所以强调回归生活,就是因为生活世界的被剥离、被异化。造成了人与自然、人与他人关系的危机,  相似文献   

12.
课程生态观与教师角色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程生态观是新时期人们审视与反思课程发展的一种观念,它充分考虑了人与课程的关系,井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旨归。课程观的转变必然与教师角色的转变相伴,在教师由领导者向看护者、局外者向参与者、教育者向学习者转变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才能够得到共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刘颂华 《成人教育》2009,29(2):46-47
教育界关于生态观渐成热门话题。以此,对生态学习观的科学内涵及其原则进行逐一剖析,指出创设主动学习环境、培育适应学习机制、创建合作学习小组是实现成人教育生态学习观的主要途径,并归纳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期促进成人教育事业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影响课程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知识观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针对传统知识观的弊端,澳大利亚学者高夫从生态政治角度提出了新的知识观。通过分析生态政治知识观的背景和观点,该知识观对课程产生的影响有:课程具有生成性和动态性;课程具有生态性和整体性;课程具有生活性和经验性。  相似文献   

15.
课程生态观关注体验与理解,重视幼儿与课程的关系,并以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为旨归.幼儿教师应开展理解、体验、探究式的创造性教学,关注幼儿生命,回归幼儿生活,实现幼儿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陈亮  冷泽兵 《继续教育》2004,18(12):39-41
高师是教师教育的重要一环,高师的主体性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任务迫切。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所以,构建高师主体性课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生态观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理念。当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生态失衡现象存在诸多表现,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要坚持生态理念,必须使得课程体系系统化、课程结构模块化、课程目标人本化和课程资源多元化。  相似文献   

18.
佛教中含有丰富又独特的生态观,缘起论是佛教生态思想的哲学基础。佛教认为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是贪、嗔、痴三毒使人类的内心欲望过度膨胀,从而对自然环境进行征服开垦,导致了生态危机的加剧。因此,要攻克生态日益恶化的难题就必须克服人类的内心欲望,从意识着手,树立正确的生态思想。以缘起论为基础,佛教中的平等观、慈悲观和生命观等阐述了人与自然应和谐共处的关系,提出了众生平等、戒杀护生等具有重要现实价值的生态伦理思想。学习和借鉴佛教中的生态思想,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改善环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和《资本论》三部著作中,马克思集中阐述了他的生态观。工业文明突飞猛进的同时,资源匮乏、气候恶化以及环境污染,严重威胁人的生存和发展。基于马克思生态观的生态教育,有助于引领社会走出生态困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志军 《湖南教育》2003,(22):17-18
作为一种思想观念的后现代思潮,正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在西方,运用后现代主义思想考察各种学术领域,然后归纳出一套全新理论的现象时有所见。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伴随着后现代主义哲学和文化思潮对学校课程论的影响不断扩大而产生的。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对各种传统课程理论,尤其对被视为现代主义课程典范的“泰勒原理”进行了系统的批判和反思,并且以新的课程理论视角和价值观念阐释课程的本质,对建构新课程理论体系、深化课程改革具有现实的意义。一、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理论渊源后现代主义的产生是与“现代性”的讨论相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