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起承转合"作为文章章法在文章写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从文章写作的视角,基于对起承转合结构形成的过程进行剖析,阐述其理论内涵,探究其实践价值,总结其在文章写作中重要作用,以求正本清源,扶偏使正。  相似文献   

2.
对市州电大人来说,怎样提高文章写作水平,效力电大转型升级?其基本的着眼点与着力点有八个。文章对"解读文章写作的基本涵义"、"研究文章写作的基本功用"、"扩充文章写作的基本积累"等三个着眼点与着力点进行了初步论述。  相似文献   

3.
"是否是"的多角度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在充分观察、深入研究、语值探求三个原则的基础上,对"是否是"进行了多角度的考察,以探讨"是否是"的规范问题.文章指出:"是否是"的用法不是个别现象;"是否是"的使用有其内在的规律;"是否是"的形成有其历史渊源;与"是否"、"是不是"相比,"是否是"有其独特的语用价值.因此,我们应对"是否是"的用法持肯定态度.  相似文献   

4.
陶俊 《语文天地》2012,(23):64-65
"文眼"掌管文章的开合变化,起着左顾右盼、总揽全局的作用。触摸它,能隐约感觉到作者跳动的脉搏;握住它,能理出作品的文路;透视它,能清晰地看到文章的内涵。总之,"文眼"在文章阅读中有着一动万随之作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巧妙地抓住"文眼"进行设问,引导学生顺着"文眼"阅读全文,使其能迅捷理出文章的脉络,悟出文章的思想内涵,从而达到  相似文献   

5.
高宏岐 《初中生》2012,(14):32-35
正"情者文之经"。"情"是文章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只有从感情上打动读者,其思想内容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所理解和接受。然而,作者在追求文章"以情动人"时,一定要做到有情而抒,情真意切,切不可矫揉造作、无病呻吟。  相似文献   

6.
曾子的"以文会友"说,其"文"指"文章",其"友"指"益友",其"会"指"社交"。"以文会友"说,概括了曾子的"文章社交"功能观,开启了书面文化交流的新时代,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吕永红  赵速梅 《海外英语》2012,(17):151-152,155
中国著名的翻译家,林纾,在翻译界享有着褒贬不一的评价。其翻译之特点甚至其翻译的过程都是与众不同的,其中最为出名的要属其翻译的"讹"了。间性,是翻译界现在很热门的一个研究话题,间性包括主体间性和文本间性。文章首先回顾了林纾先生的翻译特点,举例说明了林纾译作中能体现其"讹"的翻译选段。文章第二部分介绍了文本间性,即互文性,以及主体间性,探索林纾翻译的"讹"与间性断裂间的关系,指出林纾翻译特点"讹"的出现是其"无心"所为。文章最后则指出"讹"也是林纾"有意"根据中国当时的国情,在翻译过程中对翻译作品有些创造性的改动,并赋予文章第二次生命。  相似文献   

8.
李华、萧颖士、元结与独孤及乃韩愈、柳宗元之前"古文运动"的酝酿者,他们在古文理论与古文创作上都为"古文运动"高峰的到来做好了铺垫,因此,他们可以称为"古文运动"的奠基人。其中,李华可谓佼佼者。他很好地实践了古文的精神,在理论上主张复古,强调文章补世之用;创作上也实践了这一主张,尤其是"安史之乱"的遭际,李华文章风格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乱前"文体温丽,少宏杰之气",乱后则其文风也逐渐变得"平易"、"朴实"。其作品也注入了更多儒家思想。李华文风由温丽到平实的转变,也正是唐代文章华丽之风逐渐向质朴过渡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9.
"音风"是辞风的下位层次。文章从音风之"内"、"外"两个角度探讨了其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以期保证教学信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曾祥芹文章学"是从"一语双文"新语文观引发出来的.他独著《实用文章学研究》,主编《文章本体学》《文章阅读学》《文章学与语文教育》等书,建构了"一体两翼三层级"的文章学体系,主张语言、文章、文学三育的和谐发展,证实其学科开创和奠基之功.文章素养是整个语文(语言、文章、文学)素养的中坚和核心.采纳运用"曾祥芹文章学"思想,对当代语文教学改革具有划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1.
自古以来,人们都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严"师手下出高徒.这种观点产生的社会背景是封建社会的施教、育人观念,其教育的目的是为了金榜题名,为封建制度服务,其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封建主义文化.典型的内容是八股文,学生要识记很多文体和文章,在这种文化氛围中的教育必然是要"严",学生要背、要记、要罗列很多文章典故,教师的"严"在这种情况下很有必要的了,只有"严"才能背诵熟记文章,只有"严"才能做"八股文".  相似文献   

12.
在现行各版本的语文教材中,叙事类文章占了较大的比重。本文从"叙事类文章的主要特征""叙事类文章的实施流程""叙事类文章的实施要点"三方面具体阐述挖掘和转化"叙事类文章"独特育人价值的路径、方法,以帮助师生共同形成"类结构"的意识,使教师能以这类课型所独具的路径和独特视角、发现的方法和思维的策略来重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一种唯有在这个学科、这种课型的学习中才可能获得的经历和体验,提升其独特学科美的发现、欣赏和表达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我这里说的"新颖、深刻",是就文章立意而言。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思想。清代思想家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没有主题的文章自然也没有其存在的价值。可见文章"意"之重要,作文亦如此。下面,结合初中课文谈几种让文章新颖、深刻的方法,希望初中生们能从中有所收获。一、聚焦时代法作者能抓住不断涌现出来的新人、新事、新思想、新经验,站在新的高度,及时提炼新的主题,准确地回答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把人们的思想境界提到一个新的高度,这样的文章,才会闪耀着时代的夺目色彩,才能引起读者的思想共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中有两个"使得"。"使得1"表示"可以使用、能行","使得2"表示"引起一定的结果"。文章重点分析"使得2"的发展线索,认为"使得2"是历史上跨层结构"使得"词汇化的产物,是句法、语义、语音共同作用的结果。句法环境的改变是其词汇化的动因,组块心理和重新分析则是其词汇化的认知机制。文章在余论部分还简要区分了"使得1"与"使得2","使"与"使得"。  相似文献   

15.
改前语现在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题都很强调"我",如上海市近年来的中考命题"我想唱首歌""我的视线""我眼中的色彩"等。有些作文题虽然没有出现"我"字,但其要求仍然离不开"我"。例如:"在学海中游泳",主语一般指"我";"悄悄地提醒",是"我"提醒别人,或别人提醒"我",也可以是"我"提醒自己。文章一般是用来表现自我的经历、见闻、见解、感悟和态度的,即使文章写的全是他人,其内容也是  相似文献   

16.
戴名世是桐城文派的先驱,他最早提出了桐城派文学的一些观念,如道、法、辞,以古文救时文等。其"文章之道"包含的内容比"圣人之道"要广泛;他关于文章要写"圣人之道"的提法是专为"经义时文"而发的;即使在时文写作领域,戴名世仍希望用他所谓的"文章之道"来改造它,即"以古文为时文"。相对于桐城派后学来说,戴名世的文学思想要开放得多。  相似文献   

17.
王荣生教授提出将语文教材分为"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根据教材类型的不同,其承担着不同的作用。初中语文教材中所有被视为"定篇"的文章,承担传承民族精神和人类文化的作用,重在对文本本身精神内核的理解和感悟。此文,以《三峡》为例谈一下在初中语文教材中被视为"定篇"文章的教学。  相似文献   

18.
声明     
正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扩大本刊及作者知识信息交流渠道,本刊已被"中国基础教育期刊文献总库"及CNKI系列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龙源期刊网"收录,其作者文章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在来稿时向本刊声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  相似文献   

19.
陈敏 《初中生辅导》2008,(30):14-15
语文教育中的"语文"在理论上一般有三种解释.   第一种是"语言和文字".但在实际教学中,人们所教所学的却是"话语和文章".从其动态过程来看,所谓"说、听、写、读",指的也绝不是说、听、写、读语言学中的"语言和文字",而是言语交际学中的"话语和文章".……  相似文献   

20.
"亲师信道"是我国自古以来传承的教育理念,近年来对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教育途径方面。文章在此基础上从认知、情感、动机和行为四个角度探讨了其对学生的影响,并分析了其教育意义,以期更好地将"亲师信道"的教育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的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