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中国共产党曾经创建的苏维埃政权与抗日民主政权的具体性质、任务、政权组成人员、政权的组织形式、政权的结构层次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有一定的学术及理论价值,对《毛泽东思想概论》的教学也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论太平天国政权性质的转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太平天国政权不能笼统地定为“农民政权”或“封建政权”。1853年定都南京前,太平天国颁布了反映农民阶级愿望的纲领性文件,并把推翻封建专制主义的清王朝,作为惟一的斗争目标,此时它属于农民政权。定都南京后,太平天国将对清的矛头转向内部,为巩固与争夺最高领导权而相互残杀,个人与宗族利益至上,它转变为洪秀全家族的封建政权。  相似文献   

3.
三国时期,襄沔地区处于南北各政权相争之地,襄沔大族也成为各政权竞相争夺的对象。从襄沔大族与三国政权的关系看,蜀汉政权中襄沔地区人士最为重要,曹魏次之,孙吴又次之。  相似文献   

4.
在突厥政权的兴起、扩张和发展进程中,一直重视和亲策略的运用.突厥汗国、东突厥汗国、西突厥汗国、后突厥汗国政权的和亲策略演变,与政权的重大战略是一致的.而相应政权与突厥的和亲互动,对双方的发展进程影响都较突出.梳理突厥政权的和亲策略演变进程,有助于理解突厥政权的兴衰变化.  相似文献   

5.
开国武将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具有特殊地位与作用的群体,由于他们在政权建立过程中立下赫赫军功,政权建立之后手握兵权,经常会成为威胁政权稳定发展的因素,历代开国统治者往往都会抑制其势力发展。在改朝换代过程中,一般会建立两种政权:农民政权与军功贵族政权。农民政权对待开国武将采取暴力的杀戮政策,军功贵族政权则采取安抚政策。两种政策的不同与政权性质的差异、统治者个人素养以及继承者的赢弱等因素都有密切的关系,同时对当时短期内政权的发展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政权更替、政权类型以及与政权紧密相关的军事利益集团对结盟政策产生影响。政权更迭后执政者优先考虑的是政权的生存、安全及合法性,而同盟是迅速满足这些需求的手段之一,两者存在互动。同盟承诺的成本影响同盟承诺的可信性,不同政权类型提供了对同盟承诺可信性的不同预期。军事利益集团通过提供较为清晰的本国、盟友及对手的军力实际情况与军力配置比较,通过军事利益集团内部与外部博弈、权衡,在结盟政策中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对新民主主义政权模式的探讨,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完善的过程。从土地革命时期建立苏维埃政权到抗战胜利前夕民主联合政府主张的提出,证明中国共产党人善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而创造性地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权学说。  相似文献   

8.
东汉建安二十年,曹操攻取汉中,汉中政权首领张鲁的归向问题成为西部益州政局的焦点。张鲁对刘备兴复大业的战略问题、对益州政权的分配问题乃至刘备对马超和刘璋的处置问题不满,因而拒绝了刘备的招降,归于曹操,汉中政权至此结束,西部益州政局出现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政权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国家政权学说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国家政权理论;毛泽东政权理论立足于中国革命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国家政权学说中国化;毛泽东政权理论充分体现了广泛的阶级性、革命的适应性和民主集中制原则  相似文献   

10.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走上了独立建立工农民主政权的道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建政经历亍建立地方区域性政权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由工农民主共和国碉人民共和国的转变,并为建立统一的民主共和国作了准备。这一时期建政的阶段性与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共产党自身的逐渐成熟、广大人民的意愿、共产国际的指导诸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政权的合法性是政权理论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合法性指的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对政权的权威的认同与遵从。而一个政权能够拥有这种权威,以及在多大的范围内能够行使这种权威,就是合法性的高低了。探寻合法性来源,有助于我们充分认识维护政权合法性的重要之处,也有利于政权维护从刚性向柔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十六国时期,匈奴族在北方建立的四个政权,既不同于以往的匈奴政权性质,也不同于同一时期其它少数民族政权,它们具有自身特点.该期匈奴政权具有浓厚的封建性质;除汉人之外唯我独尊的民族心理;吸收汉民族表层东西多,重封建礼法制度、文化建设而轻经济建设,缺乏坚实的经济基础;其国祚短暂.  相似文献   

13.
黄武元年(公元222年)孙权称吴王以前是东吴的早期,这个时期的东吴政权可以称为幕府政权,其中央机构主要是幕府,地方机构的特点是多用武将为郡县长官。幕府政权是孙策、孙权迫于当时的形势建立的,它虽然在孙氏稳定江东的过程中起过一定作用,但随着孙氏势力的扩张,幕府中央机构的弊端也日渐突显。直到孙权称吴王以后,孙氏才废除了这套机构,彻底解决了政权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央苏区政权是中共开始治国安邦首次实践下的战时创新型政权。它的四个基本特点是中国化的苏维埃政权体制、工农民主专政、民主集中制为原则和党的一元化领导。这些形态特点既具有较强的苏俄(联)模式特征的一面,又具有鲜明的中国化色彩;既具有鲜明的革命性与时代进步性,又具有因经验等因素所导致的时代局限性。但它在近代中国政权形态史,特别是中共政权形态史上特殊的地位不容低估。  相似文献   

15.
研究的不断深化与研究视角的下移使得苏区史研究呈现出由“泛化”转向“专化”的趋势,有关苏区政权的研究堪称这一趋势的集中体现。与往昔纠缠于红色政权思想理论、政权性质及其组织形式、选举制度与廉政建设等宏观性问题不一,县级,特别是乡、区级基层苏区政权问题成为时下学界关注的一大热点。  相似文献   

16.
唐朝末年,渤海政权的势力是否达到辽南地区,这在学术界是个有争议的问题。这里认为,9世纪中叶以后,渤海国已占领辽阳以南之地,公元900年前后,这一地区又被契丹政权所夺取。  相似文献   

17.
抗战初期 ,中共武装在开创敌后根据地以后 ,建设抗日民主政权成为坚持长期抗战的中心环节。华北抗日根据地大力开展了政权建设 ,这种政权是真正坚持抗战的、广泛的统一战线的、廉洁高效的政权 ,为其他地区抗日根据地树立了榜样。  相似文献   

18.
慕容氏政权前期 ,汉士族发挥着特殊、重大的作用 ,成为重要的权力阶层 ,分掌政务 ,使慕容氏政权呈现出强烈的汉化倾向 ,被认为是五胡十六国时少数部族汉化的代表。但是 ,纵观慕容氏政权始末 ,就会发现其根深蒂固的民族性 ,使前后期的政权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9.
政权稳定是政权系统在运行中呈现出的秩序性和持续性,它具有动态性、相关性和可持续性的特点。政权稳定主要表现为国家主权安全、民众对政权系统高度认同、社会政治心理稳定以及国家权力结构合理有序。权威和秩序是政权稳定的两大要素。对"政权稳定"概念进行界定,是政权稳定问题研究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20.
意识形态是标明政党属性尤其是执政党的政治立场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天然地决定着国家政权的性质、结构和运作方式。意识形态安全既是政权安全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政权安全其他方面内容的关键环节。意识形态在为政治合法性提供理论支撑的同时,又从事实上为政治有效性进行阐明和辩白。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充分珍视和发挥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政治功能,创建、维护和巩固了新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