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45~1949年美国海军陆战队驻青岛达四年之久,主要任务一是平衡苏联在东北的势力;二是帮助蒋介石训练海军,实现美蒋军事合作,以确保战后中国的亲美倾向。但内战形势的发展变化使美国不得不考虑青岛驻军的留、撤问题,至上海解放,青岛美军无奈撤离。这一过程充满了希望与犹疑,从侧面反映出美国对华总体构想逐步破灭的阶段性变化。  相似文献   

2.
改革是青岛高校人才政策的主题。青岛高校的人才政策体系制定应与青岛经济改革相适应,加快人事制度改革步伐,高度重视学科带头人的培养;青岛市要进一步注重高校的人才高地作用。只有多方面结合,方能将政策的引领作用发挥到极致。  相似文献   

3.
1949年至1971年期间美国采取了复杂的对华文化政策。美国政府实施了文化接触、文化封锁以及重点对台的政策;然而美国的非政府组织,却通过在香港和台湾地区建立教育文化机构、组建与中国有关联的学术组织以及大力开展中国学研究等方式来维系与中国大陆的文化交流与接触,凸显其不同于政府的行为特征和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4.
台湾问题是影响中美两国关系健康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早在20世纪40年代末,随着中国革命的不断胜利,美国政府便酝酿调整其对台政策,设计了种种方案,试图与国民党政权这艘“沉船”拉开距离,最大限度地维护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战略利益。但是,此时的杜鲁门政府奉行的是一套互为矛盾的对华政策,所有对台湾政策的考虑只不过是权宜之计,其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与国民党重新结合在一起。及至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的政策也最终明朗化。美国对台政策的转变产生的后果是极为严重的,它使得中美两国更加敌对。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华实行贸易禁运。以朝鲜战争为标志,并且和美援相挂钩,迫使盟国实行比巴统还要严格的中国差别的贸易控制政策。后在巴统内盟国的反对下,仍坚持对华差别政策。“中国差别”的实行可使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了解美国的对华政策。  相似文献   

6.
德占时期青岛建设和发展了较为科学成熟的土地政策体系,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土地储备制度和税收调控制度,对土地规划和城市建设加以严格控制,为城市迅速良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追溯渊源,这些政策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对国内其他城市租界土地政策弊端的扬弃和超越。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后期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为中国的独立、统一和民主,为在国内斗争中取得胜利,与美、苏等大国的对华政策进行了复杂的周旋,在对外政策上经历了一个从希望获得苏、美任何一方的支持到最终倒向苏联一边的过程。弄清当时我党的对外政策及其出发点,对我们在当今国际环境中更好地处理对外事务、处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的关系等问题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作为战败国实际由美国单独占领。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大环境的变化,美国以其自身利益为核心对日经济政策也不断地发生变化,由最初的遏制逐渐转变为扶植,并最终演变为竞争。通过剖析美国对日经济政策的变化,以求对1945-1991年间的美日经济关系变化规律加以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9.
考察师范教育免费政策的历史变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该政策。清末和民国时期,师范教育免费政策曲折发展,时兴时废,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考察历史可以发现:师范教育历来受到重视,师范生历来享受最优厚待遇。免费是师范教育吸引生源的重要因素,但要增强师范教育的吸引力,更需要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对早期城市经济政策的探索,尤其是在邯郸进行的城市经济政策的理论与实践,为以后接收和改造其他城市积累了经验,提供了依据,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战后美对日长期驻军政策的决策中.美国军方和国务院在对日本本土驻军问题和对日尽早媾和问题上产生了严重分歧。盟军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由于其独特的身份和地位以及在对日媾和和对日驻军问题上分别为军方和国务院所认同的主张.在协调双方间的分歧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麦克阿瑟制定出的各种备忘录成为了整合军方和国务院的政策诉求的契合点.尤其是1950年6月23日制定的“和平条约备忘录”成为了双方达成共识的基础性文件。正是麦克阿瑟在军方和国务院间发挥的桥梁作用.极大地推动了战后美国对日本本土长期驻军政策初步确定。  相似文献   

12.
战后美国对蒋介石集团的“接助”经历了几个阶段,随着情况的变化和在每个阶段美国所采取的方法的不同,“援助”的形式也在不断地改变。战后,美国政府以解除日军武装和遣送其回国为掩护,立即在中国展开广泛的武装干涉。这种干涉是通过武装、训练与运输蒋介石军队的形式,甚至是以美国军队直接参加军事行动的形式实现的。为此目的,对华租借法案的有效期限最初延至1946年3月,以后又延至7月。对日战争结束后,开始以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的救济基金供给中国。这个国际组织本来应当依靠一切联合国的成员国将必需的民用消费品供给中国,以救济人员和使被战争所破坏的生产得以恢复。但是,由于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的管理机构实际上是操纵在美国的手里,故它在中国的活动是完全不符合其宣扬的  相似文献   

13.
从1949年至1965年,国家颁布的与学徒制有关的政策主要是1957年《国务院关于国营、公私合营、合作社营、个体经营的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学徒的学习期限和生活补贴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文章以《规定》为中心,就该政策制定的时代背景、所面临的现实情况与拟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对"半工半读"教育实验产生的社会背景、运作机制、教学模式等方面的分析,认为"半工半读"是对学徒制的一种变形,是学徒制在特定历史阶段的发展与演化。  相似文献   

14.
德国战败初期,盟国为防止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在德国复活,实行了非军事化、非纳粹化、非工业化和民主化政策.由于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形成和冷战的开始,各占领国基于各自不同的利益,其各项政策的具体实施都同制定政策的本意或多或少地不符甚至违背.但是纵观1945-1949年德国的发展,应当承认,"四化政策"的推行基本上符合了当时德国的实际情况,为后来西德的政治民主化和经济腾飞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艾奇逊任国务卿期间,在台湾问题上施加了一定影响,是美国对台政策的重要决策人,但其影响力前后差距甚大,从中明显反映出当时美国对台政策的演化.  相似文献   

16.
17.
金融危机对青岛国有企业带来了巨大冲击,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青岛国有企业采取了一系列应对危机的措施,取得了积极的效应.青岛经济发展要抓住机遇,化"危"为"机":乘机引进人才、技术、管理、重要资源等高端要素;政府和企业应探寻不同的应对思路和切入点;企业要致力于走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之路.  相似文献   

18.
1949年至1952年,党和政府对私立学校的政策从最初的扶持改造到后来的全面接管,方向上有了很大转变。扶持改造政策的形成与当时私立学校的状况密不可分,而其后接管政策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复杂的国内、国际背景。章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当时教育界发生的一些大事件、私立学校本身状况及苏联模式的影响等七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后美国对西藏政策发生重大变化,美国政府采取的一个重要行动是派员进入西藏,探察西藏形势,与西藏上层建立直接联系。主要有以美国驻中国迪化(乌鲁木齐)领馆副领事身份为掩护的中情局谍员马克南秘密入藏、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著名新闻评论员托马斯父子的西藏之旅。两支入藏队伍表面上都号称是以个人非官方身份入藏,但实际上进行了一系列居心叵测的反华活动,与达赖在内的西藏上层进行会晤,带回了达赖等给美国政府的书信及口头讯息,包括西藏噶厦、达赖请求美国援助的信函等。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旅游业发展经历了政治接待、旅游创汇、大众旅游以及品质旅游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旅游政策与旅游产业发展呈现出相互促进、共同演进的关系。产业政策指导了旅游产业发展方向,旅游产业地位的改变,促使旅游制度环境变迁,要求制度必须与产业发展相适应。基于1949-2018年中央政府及相关部门发布的413个旅游发展政策文件,从政策样本的数量、结构、内容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剖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旅游发展制度的演进。研究发现:旅游政策演化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策从萌芽到形成、再到不断完善的过程;旅游政策目标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高度一致;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此基础上,对未来旅游发展政策的制定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