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心理发展水平还处于以自我中心为特征的幼儿来说,分享显然不是一件易事。家庭的养育环境和某些社会因素,导致不少幼儿分享意识不强、分享行为缺失。事实上,幼儿的分享行为是在逐渐“去自我中心”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个人如果能自主自愿地与人分享并以此为乐,那么可以说他真正具有了分享行为。如果一个人仅仅把分享当成换取别人报答或取悦别人的手段,那么这种分享便是一种“虚假分享”。我们要培养的是孩子发自内心的自愿分享,而这种分享必须从丰富孩子的情感体验入手,即让孩子从他人角度出发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学会理解,学会分享。一、…  相似文献   

2.
分享阅读的宗旨首先是传播阅读的快乐,是用书激发孩子阅读的好奇心和爱书的感情。分享阅读是在轻松、愉快的亲密氛围中,成年人和孩子并非以学习为目的,共同阅读一本书的类似游戏的活动,其核心价值在于以轻松愉快的方式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它可以让孩子感受阅读、享受阅读,是一个让儿童从“听故事”过渡到“读故事”的安全桥梁;它不以识字为目的,却可以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汉字:它强调成人与孩子一起阅读、共同分享其快乐,这是一种社会性互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正>所谓分享,是指将自己喜爱的物品、美好的情感体验及劳动成果与他人共享的过程,它是幼儿个体亲近群体、克服自我中心的有力手段。由于现在的家庭构造,孩子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所以孩子们很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认为得到什么都是理所当然的;反之,则会引起他们的不良情绪。其实分享这件事,很多时候我们都误会孩子了。不是孩子小气、自私,而是我们不够了解孩子,用的方法也欠妥当,我们可以这样做!  相似文献   

4.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习惯了家长的呵护,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知道如何去关心别人,体会不到与人分享的快乐,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十分不利的。新《纲要》把让孩子学习分享明确列入各领域的教育内容之中。从小培养幼儿的分享观念和分享行为,可以健全幼儿人格,促进幼儿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一、幼儿的分享行为特别需要教师充满爱心的良好情感来感染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因此,建立一个轻松、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从幼儿一来园,教师用热情、快乐的情感感染幼儿,让幼儿…  相似文献   

5.
不知不觉中,儿子已经10岁了。可在我眼里,他好像还是那个稚气未脱、憨态中不乏淘气的小男孩。直到今年“六一”节发生的一件事,才让我感受到孩子在成长中带给我们的烦恼。“六一”前夕,儿子曾向我提要求,想买一份礼物送给他最好的朋友亮亮。当时我想了想说:“你现在年龄还小,没有能力挣钱,表达心意的方式有许多,可以自己动手做一份小礼物给好朋友。”儿子听了没有表态,我以为他已经接受了我的意见。六一儿童节到了。这天,孩子的奶奶像往年一样给孙子200元钱,让他自己买一些喜欢的礼物。以前,都是我们带孩子选购一些礼物,然后把剩余的钱帮他…  相似文献   

6.
分享是个人和他人和谐交往的基础,分享不仅仅是让别人来分享自己的快乐和成功,还应去分享别人的快乐的情感。分享是亲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是指幼儿与他人共同享用物品,它的对立面是“独占”、“独享”、“多占”。分享行为的发展是幼儿社会行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分享行为的培养对于全面提高幼儿素质,将来做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是幼儿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形成健康个性的基础。与人分享不是幼儿自发的,而是由老师或者孩子周围的人教给孩子怎样去做,久而久之才形成的。现谈谈工作中我是如何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的。  相似文献   

7.
“排排坐,吃果果,你一个,我一个,冬冬不在留一个”。在分享中,温情、友情和快乐尽上心头。分享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孩子在生活中善于关心和体谅他人,把自己的物品和快乐等和别人分享,与别人和睦相处、团结协作,那么,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能获得更多的快乐和信息。0岁~1岁用自发的分享表达自己孩子初生时,能力有限,更多是从外部环境中获得生长所需的物质和关爱,这时,他们把同伴当作物体或活的玩具。但孩子发展是非常迅速的,大约在6个月后,孩子之间就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同伴交往。虽然这时候他们还不懂得分享的意义,但是…  相似文献   

8.
分享是一种重要的亲社会行为.每个人将来都要走入社会,无论是在生活中、在学习中还是在工作中都要与人交往,与人交往中就会有分享存在,小的方面说合不合群的问题,大的方面说能不能在一个单位工作的问题,让家长从真正意义上明白从小就要教育孩子学会分享.对于刚刚走出家门的孩子来说,和别人分享确实非常困难,但只要我们家园积极配合,达成一致,共同教育,孩子还是可以学会与人分享的.  相似文献   

9.
分享不平等     
一位美国儿童心理学专家说:“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让孩子经历挫折,能使他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学会如何分析和处理问题,让孩子能真正地“长大”。分享不平等我家优优今年5岁了,为了不让孩子养成自私的习惯,“排排坐,吃果果,你一个,我一个,xx不再留一个”的儿歌便成了我们教育孩子的法宝。这个法宝也牢牢树立了优优“好东西要与大家一起分享”的观念。于是,每次从超市或者市场买回的东西他都要与我们大院的孩子一起分享。起…  相似文献   

10.
分享行为是人与人交往,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品质。陶行知先生说过一句话:“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当今社会,绝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任性刁钻,自我意识很强,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分享观念和行为,来建全其人格,促进幼儿之闻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如何才能利用幼儿园日常活动对幼儿进行分享行为的培养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董金环 《成才之路》2011,(21):13-I0008
现在的孩子基本上是独生子女,是家庭中众多成人关怀、照顾的唯一对象,缺乏能与之分享物质和情感的兄弟姐妹,他们“唯我独享”,以自我为中心。我在我班(小小班)中做过调查统计:我班有幼儿共23人,拿到玩具自己玩,不愿给别人玩的孩子占68%;见到喜欢的玩具就要,不给就哭的孩子占26%;有争抢玩具行为的占30%;想玩但是没达到目的就伤害别人(抓人、咬人)的占21%。而表现出强烈独占欲望的孩子大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在家被家长溺爱惯了。本文拟对这一问题,提出一些具体、可操作的办法,供幼教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2.
作文教学中的“习作分享法”是指在作文后,给予学生一定的机会,使他们与别人一起交流自己的习作,分享各自的劳动成果。学生习作的“分享”对象不仅是同学和老师,还可以有家长、亲友等等,它能超越课堂或学校范围而延伸到家庭和社会。“习作分享”符合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它能鼓励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陷,取长补短,充分调动作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一种良好的环境。学生完成  相似文献   

13.
<正>所谓分享,是指将自己喜爱的物品,美好的情感体验及劳动成果与他人共享的过程,它是幼儿个体亲近群体,克服自我为中心的有力手段。现实生活中,小气的孩子并不少见。"小气"虽然不是什么大毛病,但如果是一个什么都不愿与他人分享,独占意识很强的人,是很难与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所以,从小培养孩子与他人分享的意识很重要。一方面,分享可以帮助幼儿赢得玩伴,使幼儿在活动和交往的过程中获得语言表达、人际交流等技能;另一方面,分享行为可以  相似文献   

14.
舒晓丽 《考试周刊》2011,(65):232-232
在现实生活中.小气的孩子并不少见。“小气”虽然不是什么大毛病,但是一个什么都不愿与他人分享、独占意识很强的人,是很难与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所以.从小培养孩子与他人分享的意识很重要。作者结合本班幼儿的特点,对培养农村幼儿的分享行为提出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办法;供幼教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习惯了家长的呵护,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知道如何去关心别人,体会不到与人分享的快乐,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十分不利的,而新《纲要》把让孩子学习分享明确列入各领域的教育内容中。从小培养幼儿的分享观念和分享行为,可以健全幼儿人格,促进幼儿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慧 《幼儿教育》2021,(6):18-19
分析:孩子有一定的自我意识,自己的东西第一反应都是不愿意分享的.然而,家长过度的分享教育,可能导致孩子分享界限模糊,因此有些孩子就会表现得过度"大方".随着二孩家庭的增多,家长们越来越关心孩子是否愿意分享,大部分家长都会对孩子进行分享教育,却很少提及分享的界限.孩子所表现出的异常大方的行为,其实是归属意识与界限感的缺失...  相似文献   

17.
分享阅读,也译为“大书阅读”,主要指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以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习惯,发展他们基本的阅读能力为主要目的,成年人和儿童共同阅读一本书的类似游戏活动。分享阅读过程是一个让孩子感受爱、享受爱的过程,它之所以被称为“享受”,既是让孩子享受到阅读的乐趣,也是让孩子享受到成人的爱,而且这种享受是由成人和孩子一起阅读、...  相似文献   

18.
每逢周五的两节习作课,我总想借机“掺点假”,有时想赶赶进度,有时想补补作业,可是平日听话的孩子们一反常态,霸道得把我所有的预设全盘否定。不少人认为习作是份苦差事,怎么他们就乐此不彼呢?据了解,才知真正吸引他们的是习作课能饱食“分享”大餐——它从不同形式,不同层面,展示它无穷的魅力,给课堂注入生命的活力,它使课堂成为充满诗意和快乐的地方。中年级的学生在习作上刚刚起步,只有让学生快快乐乐地踏入习作的大门,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才能激发起学生写作的欲望,保持他们习作的热情。而“分享”内容的丰富多彩,形式的多种多样,让他们在习作前体验到“未成曲调先有情”意境。一、从分享内容入手——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相似文献   

19.
学习分享     
灵犀 《父母必读》2012,(2):114-114
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清晰,2-3岁的孩子开始有了物权的概念,他们开始堙得:“这个是我的。”于是.让孩子学善分享开始变得困难重重。如何让小家伙们尝试分享、乐于分享、享受分享呢?  相似文献   

20.
张海杰 《教师》2012,(34):123-123
在社会和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阅读被称作“终身学习的基础”。而分享阅读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想说、敢说”的环境。我们开展“分享阅读”活动,重在“分享”二字,它是一种亲社会行为,是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和习惯的最佳途径;同时,分享阅读是早期阅读的一种方式,这与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国信嘉园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的特色“绘本教学”不谋而合。在绘本教学的开展中,我们结合我园的园本教研,在班级中开展“分享阅读”活动,进而更有效地提高和发展幼儿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