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变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变更概念非本质的特征、改变问题的条件或结论、转换问题的形式或内容,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究"变"的规律的一种教学方式.利用变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寻找并总结解决类似问题的思路、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灵活、深刻、广阔、发散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大胆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从而真正把学生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
变式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一种常用的手段.数学变式教学是指教师在引导学生解答数学问题时,变更概念非本质特征,变更问题的条件或结论,转换问题的形式或内容,创设实际应用的各种环境,使概念或本质不变的一种教学方式.我  相似文献   

3.
变式教学是指教师在引导学生解答数学问题时,变更概念非本质的特征,变更问题的条件或结论;转换问题的形式或内容;创设实际应用的各种环境,使概念或本质不变的一种教学方式.变式教学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应变能力是大有益处的.在数学复习教学中,选好一道例题,通过一题多思,一题多解,一题多讲,可以巩固学生知识,训练学生思维,开拓学生视野.  相似文献   

4.
<正>数学中的变式教学是指运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对有关数学问题等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背景的变化,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中探求规律。1.一题多变。即改变题目的条件、结论、数据、图形,或者进行条件的引申或结论的拓展等,从而把所学的各个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认识和体会到数  相似文献   

5.
通过变式教学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变"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究"变"的规律,可以帮助学生沟通各知识点间的联系,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在"搭配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熟悉的情境变换、层层递进的变式学习、符号化的呈现形式和数学模型的逐步构建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思维活动逐步走向深入,凸显有序、全面的思维,并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6.
数学变式教学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进而探究变的规律的一种教学方式。变式教学对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含义、熟悉数学方法、明了知识之间的联系、总结数学规律、提高数学能力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维珍 《高中生》2014,(10):32-33
变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变更概念非本质的特征,改变问题的条件或结论,转换问题的形式或内容,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究"变"的规律的一种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8.
<正>一、变式教学的概念所谓变式,就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命题进行合理的变化.变式教学,是指通过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背景,从多个方面变更所提供的数学对象或数学问题的呈现形式,使事物的非本质特质发生变化,而本质特征保持不变的一种教学形式.数学教学方法在不断改进、创新,数学教学的目的仍然是使学生能够运用课本知识举一反三,从而掌握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二、变式的应用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运用变式教学,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正>"变式教学"为学生架起了一座知识的桥梁.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究"变"的规律,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大有裨益.所谓变式训练就是保持原命题的本质不变,不断变换原命题的条件、结论、图形等产生新的情境,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探究问题.现以苏科版教材八年级上册一道课本习题为例,谈谈如何进行变式训练.例题如图1,已知点C为线段AB上的  相似文献   

10.
思维品质的培养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而变式教学则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和数学技能的重要方式,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变式教学,通过加强变式训练,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分析问题,从"变"的现象中探索"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发现"变"的规律,进而把学到的知识的转化成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所谓变式教学是利用变式方式进行教学,一般有概念性变式和过程性变式,概念性变式是利用概念变式和非概念变式揭示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使学生获得对数学概念的多角度理解,进而建立新概念与已有概念的本质联系;过程性变式是通过变式展示知识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从而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形成知识网络,使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变式教学是指教师在引导学生解答数学问题时,变更概念非本质的特征,变更问题的条件或结论;转换问题的形式或内容;创设实际应用的各种环境,使概念或本质不变的一种教学方式。变式教学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应变能力是大有益处的。下面本人从几种类型课中的变式教学和对在变式教学中的几个注意点谈谈自己的看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高红社 《教师》2011,(2):80-81
数学变式教学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进而探究"变"的规律的一种教学方式。变式教学对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含义、熟悉数学方法、明了知识之间的联系、总结数学规律、提高数学能力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变式进行灵活的运用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知识的本质,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和解答数学题目的能力。一、在数学教学中对问题变式的运用将变式教学应用到数学教学中去,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进行数学知识的训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理解解题的规则,形成属于自己的解题方法。(一)类比变式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我们会经常发现定理或者概念有  相似文献   

15.
变式教学是指教师在引导学生解答数学问题时,变更概念非本质的特征,变更问题的条件或结论,转换问题的形式或内容,创设实际应用的各种环境,使概念或本质不变的一种教学方式.变式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是大有益处的.下面通过对一道课本题四个方面的变式命题的构建,谈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而"变式"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变更已知条件或结论,从而使学生达到知识的迁移.本文通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对变式教学的认识和看法,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索出"变"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大胆参与、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相似文献   

17.
<正>经过教学实践发现,合理利用变式训练能有效激活学生数学思维.那么,什么是数学变式训练呢?所谓数学变式训练,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概念、性质、定理公式,以及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做出有效的变化,使其条件或结论的形式或内容发生变化,而本质特征却不变.也就是所谓的"万变不离其宗".变式训练是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化归与迁移能  相似文献   

18.
变式,是指变换规范(标准)材料或事例呈现的形式,使教学对象的非本质属性得到变异,而本质属性保持不变。应用变式教学,可提高学生理解、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本文就这一方面谈点体会。1、变式教学,有利于数学概念的准确理解。数学概念本身是一种高度浓缩了的知识,是对  相似文献   

19.
“变式教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学教学方法之一,它通过变更概念的非本质特征,改变问题的条件或结论,转换问题的形式或内容来创设一定的思维障碍,从而激发学生探索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究出“变”的规律,从而让学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效果。现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20.
王维珍 《高中生》2014,(30):32-33
变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变更概念非本质的特征,改变问题的条件或结论,转换问题的形式或内容,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究“变”的规律的一种教学方式.(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材选修2-2第85页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