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声屏世界》2009,(6):67-67
5月23日开始,重庆广电集团对电视卫星频道进行全新改版。此次改版重庆卫视着力打造一英雄”品牌,深度发掘本土文化,观众将欣赏到大批“重庆味”十足的本土英雄题材电视剧。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赵沨的音乐编辑思想进行研究,对赵沨的编辑思想:“思想”与“学术”两翼齐飞,“本土”和“传统”共同坚守,坚持服务群众的音乐观念,音乐编辑作风踏实认真进一步阐述。  相似文献   

3.
杨华 《视听》2016,(1):92-93
近年来,电视音乐类节目发展迅猛,不但将流行音乐文化进一步推向极致,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广了中国各民族原生态音乐。广西电视台制作的《唱山歌》《一声所爱·大地飞歌》等音乐节目,在不同程度上宣传和推广了广西原生态民歌。本文从广西电视台的电视综艺晚会、综艺栏目、音乐真人秀节目的角度对广西原生态民歌的电视传播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谭卞之争』:媒介操守的胜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10月27日 ,北京电视台的谈话类节目“国际双行线”邀请嘉宾———音乐家谭盾和卞祖善录制节目。在录制过程中 ,不同的音乐理念发生激烈碰撞 ,谭盾拂袖而去。不料 ,此事演变成一起不大不小的“媒介事件” ,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本刊特发表两篇观点相左的文章 ,以期引起传媒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1937年抗战爆发后.随着国民政府的西迁重庆,各地音乐家、音乐团体也纷纷迁渝,战时重庆迅速发展成为中国一个新的音乐之都、在此基础上,为加强音乐界自身的力量与团结,适应不断发展的抗战新形势并满足广大音乐爱好者的需要,大批重要的音乐团体、音乐组织,如中华全国音乐界抗敌协会、山城合唱团、南国音乐社、中国音乐学会等纷纷在重庆成立。其中,“中华交响乐团”便是在战火纷飞中诞生于重庆的一个影响广泛的音乐团体,也是我国第一个全国性的、首次冠以“中华”之名的交响乐团。中华交响乐团,筹组干1940年春。该年4月14日,时任行…  相似文献   

6.
王悦 《新闻传播》2024,(3):15-17
作为中国音乐院校最早的学报,《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承担着助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使命。该刊之“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专栏”以“专栏—专题”为形式反映音乐历史变迁、关注“典型音乐人物”、体现上海的本土特性、彰显哲学社会科学的精神品格。为更好实现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构建功能,地方音乐学院学报可尝试从捕捉前沿热点,紧跟时代需求;立足优势学科,把捉内部脉络;观照本土特色,梳理民族文脉;做强品牌栏目,讲好中国故事等方面展开积极探索。《音乐艺术》为音乐期刊探索和实践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做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作为一种电视文化资源来开发并没有引起大多数电视媒体注意,央视对少数民族音乐"原生态"的大力宣传逐渐引起了一些省级卫视的关注.本文以CCTV和西部各省级卫视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分析来阐述电视媒体开发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资源的历程、原因、条件与路径.  相似文献   

8.
董勇 《今传媒》2003,(6):42-43
中国画报的根,若要追寻起来,可以上溯至原始人的摩崖壁画和陶纹刻画。那些生殖崇拜的图画,那些渔猎体验的再现或表现,被载于陶钵和山洞的摩崖等物质材料上,又用于人们的认知和审美活动,那不正是一种“画报”嘛?为了和现代观念的画报有所区别,我们不妨把它叫做中国画报的“原生态”。 而奴隶社会镌刻在兽骨和龟甲上的图形字画,则把中国画报由“原生态”推到了“萌生态”。中国数千年的封建社会时期,是画报的“隐生态”或日“寄生态”。因为图的符号化的结果,导致文字的迅速发展成熟,在认知和审美领域里,画的许多功能被字所  相似文献   

9.
当下,我国加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培养互联网高水平人才,建设网络强国,国家不断推进“云”技术的发展。云技术的出现不仅逐步改变着现有的媒介生态环境,并且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等,例如视频会议、线上教育、网络购物,同时,“云综艺”节目的制作播出也成为网络、电视环境中的常态。“云综艺”就是指通过线上录制、线上直播的方式在电视台或网络等平台播出的综艺节目,参与“云综艺”节目录制的嘉宾分散在各地,通过同步在线交流录制,而非传统的演播室集中录制。此项创新的综艺录制手段是由湖南卫视最先推出的,对整个综艺节目领域都具有较强的引导作用。此篇文章将对云综艺节目的空间场景重构以及叙事策略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实施策略,希望能够给广大综艺节目的工作人员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广播节目录制的大量实践和深入的研究,笔者从广播节目制作的三个环节,具体阐述了语言的录制技术、音乐音效的运用技术、音乐和语言的合成技术及一档节目在制作方面的整体质量要求。力求为广大从业人员提供经验介绍,进一步推动广播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孙峥 《中国广播》2011,(12):51-53
本文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标志乐《乘着故事的翅膀》的创作为例,阐述了广播电台标志乐创作录制过程的三个要素:准确理解电台频率的内涵定位,掌握标志乐制作方向;标志乐的信息诉求“形简意赅”,体现情感恰如其分;融合音乐多样性,完美呈现创意理念。本文还提到了当代录音师在标志乐创作录制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高坦  梁岳 《中国广播》2007,(4):56-58
“2007年全国广播春节文艺大联播”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联合上海、天津、重庆、浙江、安徽、山东、广东、湖南、陕西、辽宁、内蒙古、河南、河北十三家电台,为听众奉献的一台丰富多彩的春节盛宴。此次“大联播”参加的兄弟台有限,录制节目和播出的时间有限,但本次节目浓郁的地方特色,多彩的民俗风情,深厚的文化内涵带给广大听众的那份魅力、惊喜和精神享受却是无限的。正如一位主创人员文章中的一幅对联所表达的“琴音袅袅,乘电波神游大江南北锦绣山川;歌声阵阵,听广播品味华夏大地民俗风情。”为了把本次春节晚会宝贵的创作经验记录下来,本刊编辑部委托中央台主创人员高坦同志特邀部分电台的有关同志,对参与录制这次节目的感受以及思考撰文刊登,以飨读者。——编者  相似文献   

13.
张进 《出版视野》2009,(2):12-12
2009年,重庆市年度图书出版计划凸显八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指导思想鲜明。按照“314”总体部署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五个重庆”的目标.坚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既要弘扬主旋律.又要满足人民群众对出版物的多样性需求.确保图书质量。强化精品意识。实施精品原创工程.结合重庆的实际,多层面、多角度、多形式地挖掘地方出版资源。增强出版硬实力,打造文化软实力,力求形成具有本土文化特色和时代特征的重庆图书出版业。  相似文献   

14.
方言剧是以本土地域文化为创作背景,通过方言来言说生存在本土地域空间内市民生活的特殊剧种,观众可以通过对剧中地理人文景观和市民生活风貌的描绘来感受城市风貌及其精神内涵。本文选取重庆方言电视剧和方言栏目剧为研究对象,运用文本分析法,对重庆方言剧叙事与重庆城市形象建构间的种种策略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认为,重庆方言剧通过以方言为主的叙事语言、平民化的叙事立场来建构重庆城市形象,真实地展现出重庆处于发展转型时期的城乡结合的城市风貌以及仗义豪迈的市民个性。  相似文献   

15.
萧萍 《现代传播》2022,(9):155-161
在智能人机互动关系中,人工智能技术嵌入数字音乐生成和传播各环节,催生出智能化的音乐生成、传播和审美范式。这不仅拓展了人类音乐创作的既有模式,也凸显出人工智能音乐技术现象学问题研究的重要性。在跨学科交叉视阈下,“技术具身”是智能机器对人脑音乐创作神经网格规律的镜像学习,智能音乐的技术突破则是人类敢于对“技术想象”的必然结果,而“技术共情”则实现人工智能在艺术认知领域的拓展,连接音乐艺术的听觉情感,建构智能音乐传播和音乐审美的人机互动新生态。  相似文献   

16.
李晓彦 《今传媒》2006,(12):62-63
方言电视节目作为一档具有地方特色的原生态节目,因其“窄播化”和“分众化”的传播思路,决定了方言电视节目在内容上的地方特色,尽量地远离了同质化的怪圈。但从重庆卫视的“生活麻辣烫”到河南电视台公共频道的“中州夜谭”来看,这些方言节目无一例外地都把本地的城市市民作为这种“窄播化”和“分众化”传播策略下的受众,有的节目干脆就以城市来命名,如重庆卫视的另一档方言节目“雾都夜话”和武汉电视台的“江城一家亲”等等,大都忽视了本省或地区另外一个潜在的巨大受众群——也说同样方言且把它作为惟一生活语言的农民观众。一、农民…  相似文献   

17.
吴锋 《新闻前哨》2009,(10):62-64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重庆报业市场就一直硝烟弥漫:先是1995年《华西都市报》携内容优势“强行登陆”,以“敲门发行学”撬动重庆报业发行市场.引发第一轮报业大战。后是2004年《华商报》携巨资入渝创办《重庆时报》,以全新的办报风格和营销手段搅动重庆报业发行市场,引发了新一轮市场博弈。面对一轮又一轮的市场搏击,以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为代表的本土报纸不仅经受住了外来媒体的冲击,而且在竞争中实现了创新与超越。  相似文献   

18.
赵鑫 《新闻爱好者》2011,(5):146-147
河南原生态民歌的萎缩河南原生态民歌是河南人民数千年来在生产、生活方面的文化结晶。河南原生态民歌为社会的各种民俗所用,用于生产、祭祀、人生礼仪、商贸、节令、文娱等各种活动中,对人民的生活具有多种功能作用。河南原生态民歌是音乐与生活的复合体,是河南民俗的艺术载体。但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原有生态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看法国人类学记录片,感觉到有一种“原生态魅力”,有一种自然浑朴的美。这些记录片,运用人类学的观察视角,进行“原生态”的记录拍摄,正如记录片导演、人类学博士娜丁女士所言:拍片以“观察”为主.“坚守客观和中立的原则”;创作姿态是“融入当地的生活”,“尊重当地人的思维逻辑”,“以很原始的镜头来表现他们的生活和仪式”;技法上经常采用长镜头以保证全局性和完整性,宁愿放弃一些对细节的强调。片子由于是原生态记录,所以包含着很丰润的文化信息:真实的人,真实的话语、言谈、举止,仪式活动等等。除了具有人类学意义外,…  相似文献   

20.
李欣  陈巍  梁琴 《新闻前哨》2004,(8):52-52
2001年11月6日晚,以一曲《卧虎藏龙》享誉世界的著名音乐家谭盾在北京电视台《国际双行线》栏目做节目时,因另一位嘉宾、国内著名指挥家卞祖善对他的先锋音乐做了10分钟的批评,而在节目进行了57分钟后,谭盾拂袖而去,留下主持人、观众与卞祖善完成最后节目的录制。这件事被电视业内人士称为“谭盾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