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国家实施高校资助政策是保证教育公平的一项重要举措,现行资助政策确实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福建省落实高校资助政策的成效:资助规模有所提高,助学政策体系得以健全,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初步建立。出现的问题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界定机制不健全,各项资助方式相互间缺乏协调,资助工作内涵相对简单。对策建议:改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制度,加强学生资助工作的统筹管理,拓展资助工作的育人内涵,健全学生资助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2.
做好高校经济困难生的资助工作成为高校贯彻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和实施教育公平政策的重要举措,其中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是资助工作的前提和保证.目前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出现了不少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试析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做好高校经济困难生的资助工作成为高校贯彻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和实施教育公平政策的重要举措,其中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是资助工作的前提和保证。目前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出现了不少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5,(60):146-147
随着国家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不断加大,资助体系不断完善,资助形式多样化发展,资助的覆盖面日益扩大,高校资助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根据对家庭困难学生的调查及平时工作中的发现,高校资助工作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本文通过阐述分析高校现阶段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道德失范问题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诸多学生道德失范问题。针对高校资助工作中学生存在的道德失范现象,深入分析了问题形成的原因;在如何实现资助资金的实效性和学生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等方面,提出了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地看待资助工作,并采用7-1—1—1制、“隐形资助”等形式的资助措施,解决高校资助工作中学生存在的道德失范问题。  相似文献   

6.
完善高校贫困生认定体系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贫困生比例相应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日显突出,在此工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困扰了高校开展贫困生资助工作.为了更好地将资助政策落实到位,本文认真研究了目前高校贫困生认定体系,针对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探索并总结,希望能够提高贫困生认定的准确性,确保扶困助学资金使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贫困生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为了使贫困生能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我国逐步建立了"奖、勤、贷、助、补、免"多元化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以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为家庭困难而辍学"。但是近年来,在资助政策推行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不和谐音符。文章分析了高校资助贫困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并就如何进一步加强高校贫困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行了思考,同时对如何进一步完善高校资助体系、尽最大效能发挥资助作用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8.
高校大学生资助工作随着全国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不断深入和完善,受资助的学生群体在高校中不断扩大,而受助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却出现滞后现象,如贫困生资格认定困难、还款不良率攀升等,这使得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变得复杂、艰巨起来。德育是目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一种有效方法,把德育注入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创新贫困生资助工作思路,构建完善的资助育人体系,实现高校资助工作的育人功效,对于解决贫困生资助工作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体系逐步趋于完善,资助政策在促进教育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资助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资助政策在育人方面的功能要进一步优化,更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能力培养和个人发展,使资助工作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的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已经基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体系,但在资助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公平、公正、合理地分配资助资源,使资助工作切实起到激励学生奋发的作用,高校首先应该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同时应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保证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以两所不同类型高校作为研究场域,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通过对深度访谈资料进行编码、文本分析以及理论饱和度检验等分析,发现当前高校学生资助在贫困认定、公示伦理、制度宣传和育人机制中存在多重育人困境,这种困境背后是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制度局限性的外化表现,蕴含着深层的制度逻辑:其中贫困生身份认定的“阿喀琉斯之踵”体现资助育人的运行机制和政策目标的脱节;学生资助政策中的公示环节和政策宣传过程中所产生“两难”背后是政府政治逻辑和贫困生情感逻辑的一定程度的匹配偏差;资助育人执行“困境”凸显了高校育人逻辑和管理逻辑名实分离。新时代充分发挥学生资助育人功能,应推进信息化条件下贫困生甄别的技术重建,贫困生权利义务均衡的机制重塑,去污名化前提下的贫困生自尊自信的情感重现以及“立德树人”理念下资助育人的模式重构,从而实现高校学生资助“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突围。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产品属于准公共产品,但各层次、各类别高校、各专业产品公共性是有区别的。个人高等教育选择依据其高等教育的私人产品性质而做出,在现有中国高等教育入学选拔制度下,最能反映高等教育私人产品性质的是各高校及专业选择性指标的高低,这可以从报考志愿拥挤度和录取分数得以反映。高等教育学生资助,首先应依据申请学生所在学校、专业的选择性指标对学生进行分类,实施以政府资助为主或是以市场、学校资助为主。其次应对贫困学生进行分级,学生学习生活每月消费支出(参考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所学专业类型、家庭所在位置(城乡、区域)、学生交纳学费情况、家庭成员职业背景、家庭或成员特殊情况等指标最能反映经济困难程度,应根据这些指标计算出个体的贫困指数,对资助主体实施不同级别的资助。再次应完善学生资助对象认定路径,要加大非诚信者的机会成本、建立资助信息平台、完善市场化资助主体认定资助对象的相关政策、细化资助对象认定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学生资助政策是促进受教育机会均等和社会公正的重要措施。新常态下,高校学生资助体系主要存在困难生等级评定模糊、国家财政负担过重、学校教育主导性功能受损和资助资金分配不合理等问题。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弹性认困机制和"一体多翼"的学生资助体系;坚持杠杆与另辟新径并存,探索"求同存异"的资金分配模式;提升高校的教育主导性功能,为完善学生资助建设体系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新形势下,做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关键在于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创新意识。高校在开展资助工作的过程中,不是简单的资金发放,而应该是把"经济资助"和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培养教育即所谓的"精神支柱"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受到经济资助、分享党的温暖的同时,学会如何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被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模式所替代,多媒体教学环境和教学设备得到迅速的发展,学校用于多媒体教室的建设以及多媒体教学设备的配置方面的投资规模越来越大,使教学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如何更好的管理和使用多媒体教室及教学设备,使其更好的为教学服务,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科技人才。经过作者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摸索出一套适合的管理模式,使学校的多媒体教学以及管理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6.
财政支持是促进民办高等教育快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民办高校财政支持方式还存在着项目单一、方式陈旧、法律保障措施不到位等缺陷。本文在分析美日两国公共财政支持私立高校的特征与方式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政府向民办高校提供财政支持方式的政策选择,包括构建民办高校财政资助体系,选择合理的资助机制,完善资助方式等。  相似文献   

17.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目前我国大学生中却存在着一定诚信缺失的现象,在贫困生资助工作中表现更为明显,这严重地影响了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正常开展。针对这种现象,本文提出应从正面引导、侧面熏陶、反面惩戒等几个方面对高校学生加强诚信教育,从而使德育教育落到实处,有效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18.
王楠 《培训与研究》2008,25(6):79-81
引进外资大学既有风险,也有收益。风险主要表现在对国家教育主权的挑战和加大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局面等方面:收益主要表现在引入海外教育资源、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完善和发展以及为我国有效地挽回了一部分教育资金等等。风险与收益相比,风险能够通过有效防范措施加以避免而使受益远远大于风险.结论是可以逐步引进外资大学。  相似文献   

19.
当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还存在认识不到位、贫困认定标准缺失、欠缺相应的激励教育等问题,高校应从加大对受助者的监管力度、规范审核认定程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着手,提高资助育人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高等学校占有、使用的固定资产规模急剧膨胀,其构成亦日趋复杂,管理难度越来越大,本文拟从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出发,探求如何管好、用好高校固定资产,不断提高其使用效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适应和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的固定资产管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