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对“考分”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考分,通常的认识是:“谁教的学生考分高,谁的教学水平就高。”“哪所学校的考分高,哪所学校的教学质量就高。”“考分就是钱,一分能值好多钱。”“考分是依据、是标准,考分最可靠、最公正,录用、选拔、奖励,检验等,都要凭考分。”然而,这些看法,是否有似是而非之嫌,是否存在以偏概全之病,推理上是否有漏洞等问题,却很少有人去想。一、决定考分的因素知多少人们往往把学生考分的高低,完全归结于教师这个因素。考分高,认为教师教得好,教学有功(比如高考、中考学生考得好,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奖,校方则按学生的考分和获…  相似文献   

2.
杜芳 《山东教育》2000,(17):20-21
长期以来,教育主管部门往往习惯于仅仅以学生的考分评价学校、评价教师,这就给学校、教师一个明确的导向:你怎么考,我就怎么教。所以教师就全力以赴抓学生的考分,划一的内容,统一的答案……哪有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余地?学生对学习哪有兴趣可言?情感又怎能受到感染?显而易见,初中思想政治课改革的焦点(或突破口)在于评价考核模式的改革。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评价考核模式等诸多因素中,后者处于核心的地位,是一个“指挥棒”。只有教育主管部门调转“指挥棒”,才能革除教学方法中忽视学习主体的弊病,推动教学手…  相似文献   

3.
如果只用一句话概括《最棒的学校》之内容,可以这样表述:这是一册导引我们迈向人类发展信念的行动指南。确实,就"最棒的学校"而言,本书并非开列清单,而是提供指南,重要的不是哪所学校最棒,而是什么样的学校最棒,为什么这样的学校最棒,最棒的学校正在发生着什么事情。对学校是否"最棒"的思考,就是对教育本质的追问。教育到底是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对此问  相似文献   

4.
实行聘任制后,教师的去留谁说了算?普遍的做法还是学生的分数说了算。各地实行的"末位淘汰",实际就是以学生考分排位。这是应试教育在评价教师上的顽固表现,应试教育以考分选拔学生,校长就以学生的考分聘任教师,这样的教师聘任制强化了应试教育。 教师的去留"分数"说了算,在一些学校"优胜"者是那些用满堂灌、题海战术、疲劳战术,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创造精神、动手能力等各项素质,牺牲多数学生的发展为代价换取高分和高升学率的教师。而勇于  相似文献   

5.
校长悟道     
所谓教育之"真",起码意味着教育内容的真实可信、教育形式的名副其实。让教育充满诚实,其道德基础是教育者人格的真诚。真诚只能用真诚来唤起,激情只能以激情来点燃,信仰只能由信仰来铸造。——李镇西(四川省成都武侯中学校长)现在评价一所学校办得好坏的标准,全看学生的考试分数。那些考分一流的学校,不论其办学条件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办学行为是否符合国家的法律规定,学生升学后是否有后劲,而只要现在的  相似文献   

6.
汤正康 《广东教育》2002,(7):19-19,13
有一个问题常萦绕我的脑际:作为中小学校长,能否表现出独有的"这一个"?办学思想、管理方式、言谈举止等能否都成为独有的"这一个",给人以个性感、独特感?一所学校是否有生气、有特色、有知名度,是否形成了独特的教书育人氛围,自然与是否培育了一支独特的教师队伍密切相关,但从根本上说,核心问题是校长之所为,因为"校长是学校之魂".那么校长如何成为独有的"这一个"?  相似文献   

7.
据说在美国的学校,如果你问谁是班级中最优秀的,他们会觉得不可思议,通常要你加上定语,在哪方面谁表现的优秀。而在中国的学校,如果你问谁是班级中最优秀的,  相似文献   

8.
人们对聪明的理解,大都把眼睛盯在学生的文化考试上:谁的考分高,谁就聪明;谁的考分低,谁就不聪明。其实这种认识是很不全面的。心理研究表明,人的聪明是多方面的。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分辨出人类共有7种智慧:语言文字、数学逻辑、音乐、空间想象、体态运动、人际关系理解和自我认识。美国耶鲁大学人类智慧心理学家史瑞宝博士将人的智能划分为3大类31项。我国有关专家则认为,人的智慧有两大类:一类是可以通过书面文化表达出来的。称之为“聪明1”,如写作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等;另一类是不能通过书面文化表达出来的,称之为“聪明2”,如社交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等。实践证明,社会不仅需要“聪明1”,而且需要“聪明2”。那些以“聪明2”见长的人才,同样能为社会作出非常大的贡献。比如有这么一个男同学,在学校读书时,  相似文献   

9.
化学实验题常因涵盖的知识面广、综合性强而最容易成为学生考分的“亏损点”,使得学生“望实验题而生畏”.其实,如果我们能综观各种实验题的“所问”,就不难发现不同试题的“所问”正是化学实验设计与操作的科学性、安全性、可行性、简约性所在,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10.
"我们来玩游戏吧!"家泳抱着布娃娃当起发言人."怎么玩啊?"晴晴、彤彤、桃桃一起望着家泳."从我开始随便念一个数字,然后把布娃娃一个一个传下去,传到谁,谁就表演一个节目.""好啊!"小伙伴们都纷纷表示赞同.  相似文献   

11.
星期五     
突 然醒 了 , 赶 紧 回 想 梦 中 的 情景。好像 是教 育 部宣 布高 考 取消 了,大学 谁 爱 上 就上 , 谁 想 上 哪 所 就 上哪 所 ,后 来 …… 唉 ,想 不 起 来 了 ,也许根 本 就 没 这个 梦 , 还 是 想 想 早 上该吃 什么 吧 。 翻 遍了 口 袋 ,忘 了 带 饭 卡 ,只 有五角 钱 ,只 好 退 了 鸡蛋 ,要 了 两 个 烧饼。 当 最 后 一个 烧 饼 还 剩 下 三 分 之二时 ,我说 要 三 口 吃完 ,自 己 说 两 口即可 。 我 和 自己 打 赌 ,一 口 之 后 ,还剩下 五 分 之 一时 , 猛 然 抬 头 看 见 老班 在 水 龙 头 下 漱 漱 口 就 直 奔 食 堂( 想…  相似文献   

12.
当前,课程改革已经如火如荼,然而一些学校是雷声大雨点小,教师穿新鞋走老路.原因何在?那就是在应试教育沿袭下来的管理体制、评价机制影响下,许多学校仍然是一切为了学生的考分转,只要学生考试成绩高,哪怕加大学生的课业负担,哪怕侵占了学生专门用于发展兴趣爱好的课外活动时间!这些学校的课程改革,根本不去触及课改的关键问题,即对学校、教师及学生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3.
志愿填报时,一说到专业,除了要考虑是否适合自己、就业前景等因素外,还要参考各大学专业的录取分数:究竟我的成绩报考哪所大学被所报考专业录取的希望更大;同一个专业,哪些学校录取分数要高些,哪些学校要相对低些……  相似文献   

14.
《中国高校招生》2010,(2):17-34
志愿填报时,一说到专业,除了要考虑是否适合自己、就业前景等因素外,还要参考各大学专业的录取分数:究竟我的成绩报考哪所大学被所报考专业录取的希望更大;同一个专业,哪些学校录取分数要高些,哪些学校要相对低些……  相似文献   

15.
在一些人看来,学生考分高,教师就有水平,学生考分低,就是教师无能。不是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教师吗?从这种理念出发,有的学校领导就认为,第一次考试你教的班比别的班人均分少了0.1分,下一次你班又少0.1分,这不是你教师的责任是谁的责任呢?在这样的教学评估机制下,还有什么教学创新可言?教师被动地应付检查,学生为分数而奋斗,结果语文教学仍然没有摆脱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的陈旧的教学模式,造成这种状况的关键在于当今的考试方式和教学评估方式的陈旧。一些领导既要新课改又要高分数,在这新旧交替之际,许多语文教师感到茫然,尽管…  相似文献   

16.
并非戏言     
《师道》2004,(4):58-58
连学校都这么危险,我还能把孩子交给谁? ——“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最近的一次调查显示,学校竟成为中小学生家长最担心的场所这哪是贺岁呀,简直就没指望让人过个好年嘛。  相似文献   

17.
"莫须有"是使用频率比较高的词语.<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意思是‘也许有'.后来用来表示凭空捏造.""百度百科"的解释则是:"(我)寻思着有、(我)认为有,相当于‘说你有你就有'.还可以解释为‘不需要有'."  相似文献   

18.
笔者发现当前中小学在教案管理上存在如下问题表征: 现象1:学校管理者认为,教案要检查,否则一些教师会"偷懒",但限于时间、精力,在具体操作管理中大多只能查一查篇数,看看是否是手写,字数是否达标准,是否按统一格式等等在形式与数量方面达到要求,然后通报一下谁没上交,谁篇数不够,谁不规范,就了事.  相似文献   

19.
一、背景 过了一个暑假,原本一年级的孩子升二年级了,孩子们再次相聚时,大家你看我我看你,非常开心,两个调皮的男孩子互相抱了起来:"哇,你好重哟.""是啊,妈妈说我暑假每天吃了睡,睡了吃,一下子胖了6斤."这时另外几个孩子听到了也纷纷说:"我好象也胖了2斤.""妈妈说我胖了3千克.""6斤有多重啊?和3千克一样吗?"不知谁问了一句,我一下子想到,这个问题不正是这个学期大家要学习的"千克的认识"吗?"6斤到底有多重"对孩子数、量等概念的形成有帮助,的确是一个必要而有趣的话题,我何不把这一堂课的内容提前来上呢,于是便有了这堂让学生在"做"中感悟数学的课.  相似文献   

20.
往事随风     
都说万事会随风远去,可究竟知道眼前有多少的风力?卷去的尘埃飘去又飘来、纷纷扬扬、扬扬纷纷地落在心里。大太阳下的牛仔般的小伙嘴上的烟雾,是否正是你说不清的纷乱情绪。走进往事就如走进女人的发鬓,哪一条路是最近又最有秩序,万种情愫万种感受还是一样的难以梳理,茫然间回首又发现身不由己。阳光的圆柱里有数不清的飞尘在哭泣,有谁知道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