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颜莺 《华章》2011,(31)
鲁迅小说以忧愤的笔触触及了社会的深层,悲情的解读了女性的生活.他以“忧愤深广”的底色,描摹了女性哀婉幽怨的爱情以及原罪压抑的生活,从而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和思想对女性的戕害,并开创了对女性问题的现代性思考.  相似文献   

2.
试论池莉小说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娜 《天中学刊》2005,20(4):94-96
作家池莉以她独特的女性视角关注当代社会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以她独特细腻的笔触塑造了许多丰满而神采炯异的女性形象.并通过这些女性形象的命运和遭遇来传达作家渐次成熟的女性意识,女性意识随着社会和时代的不同也有不同的含义和内蕴.作家用作品形象地阐述了自己具有普遍意义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3.
丁玲和陈染都以女性为题材创造作品.丁玲开启了一条路:将女性自我意识放在与世俗的女性观念挑战中并试图建立全新女性形象;陈染等一批女性作家继续在这条路上寻觅、求索.她们对女性世界观照,对女性本质探寻,对男性世界批评,就是要充分表现女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4.
林白小说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建构了女性诗学,展现了女性与成长、女性与暴力、女性与苦难、女性与死亡等一系列隐秘的现代女性心理图景,探索了女性内成长的曲折历程.但由于作者带有一定的自恋倾向,过分依恋女性自身,固守着女性的依附性和偏执性,同时忽略甚至轻视以男性为代表的整个社会现实,以致在女性心理审美历程的探索中,未能使女性内审意识上升到女性自我意识的彻底觉醒,因而也就不能给妇女解放指明正确而清晰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铁凝的小说自觉地关注女性的生存境遇及女性命运,体现出始终如一的女性中心格局,塑造了形形色色具有鲜明文化底蕴的系列女性人物形象.本文试图以女性意识为切入口来阐释铁凝小说.  相似文献   

6.
明清小说女性以技复仇描写与社会心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清通俗小说中,女性复仇故事明显增多.其中以武技为主要复仇手段的女性复仇故事,更加具有反文化的意义.首先,以技复仇是对男权文化下女性观的否定,它打破了女性柔弱、女性主内的既定思维模式.以技复仇对儒家礼仪的挑战,树立了女性复仇的独立的道德意识.这类女性复仇人物遗世独立、潇洒自由,她们独立的人格追求,主要体现了道家的文化追求.其作为非主流文化的重要现象之一,冲击着儒家主流文化.  相似文献   

7.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许多作品都表达了她对于女性问题的思考.在<莳萝泡菜>中,她以特有的女性叙事策略,从女性的角度,对现代女性孤独感和幻灭感这一主题进行了揭示和探索.  相似文献   

8.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塑造了许多女性形象.有符合男性期待的理想化的女性形象,也有令男性厌恶的泼悍女性形象.在这些女性形象中以泼悍女性最为独特,文章以江城和尹氏为例,通过分析男性作家对她们女性恶德的描述,以及对她们悲惨结局的安排和这类女性形象出现的意义,认为这类女性形象的塑造完全处于男性作家男权意识的观照之下.  相似文献   

9.
从女性翻译理论看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文学翻译以女权主义运动为背景.它的出现和繁荣是对父权文化的挑战,同时也是对父权文化的扰乱和瓦解,表达了女性要求政治独立、性别独立及文化独立的愿望,实现了女性生存的社会价值.女性翻译理论的建立使女性翻译走向理论化,正规化,有序化.女权运动的文化性质决定了女性翻译理论的研究是跨性别、跨学科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0.
女性市场是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客源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女性旅游市场逐渐发展成为旅游业的新宠.而女性旅游市场不仅是个现实的市场也是巨大的潜力市场,以男性为中心的消费主义正转变为以女性为中心的消费主义.因此,文章从女性旅游消费市场的角度来探讨女性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  相似文献   

11.
丁玲的小说创作第一次以真正的女性眼光、女性意识塑造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批"离家"或"不在家"的现代女性流浪者形象.对于在男权中心社会里女性生存的价值和意义作了根本性寻问,从而颠覆了男性话语霸权,在中国女性文学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在20世纪90年代多样化的文学创作中,一些女性作家将目光转向转型期的都市青年女性,关注她们生理与心理的成长过程.她们以细腻的笔触描述了处于社会转型期的都市青年女性的生存状况,以不同的写作方式,从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影响与女性自身的敏感来探讨女性的成长之路,在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中思考女性的命运.这让我们认识到,在当今商品化的时代里,都市青年女性的成长艰难又漫长.  相似文献   

13.
吕雅清 《华章》2007,(12):244-244
自开始小说创作以来,陈若曦就不断地通过与女性问题密切相关的婚姻、爱情、家庭这个中介,以不同的形态展现其所特别关注的写作主题--关注女性问题、表现女性命运、反思女性群体的特定存在.本文重在阐述作家早中期小说创作通过一系列女性形象的塑造,以不同的形态展现了作家所特别关注的这一写作主题,流露出了作家鲜明的强烈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4.
拜厄特的小说<占有>浓缩着女性生存数千年的历史图景,形成了当代西方文学女性叙事的独特风貌.小说以远古、维多利亚时代及当代这三个不同历史阶段的女性生命历程为叙事线索,重新阐释传统叙事中的诸多表现女性人生的经典意象,传达女性生存经验,探讨女性人生的历史困境.这种历史性思考揭示了女性生存之历史真相,开拓出当代文学女性生命言说的历史空间.  相似文献   

15.
以屈原、曹植、李贺为代表的古代浪漫诗人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上一脉相承,引人注目.他们突破主流意识形态的框架,以瑰奇纵横的笔调,对传统女性进行颠覆性重塑,以女神或女鬼等神化女性形象取代贤良淑德的女性形象.这些偏离正统审美观的神化女性形象,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取向,寄托了诗人的人生理想,折射出诗人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6.
女性担任大学校长及高层领导已屡见不鲜,许多女性走进大学的领导层,肩负起管理大学、促进大学建设与发展的重任.对我国“985计划”的39所高校的调查发现,在2013年,这些高校中共有42名女性高层领导.通过对其履历进行研究,总结出了我国“985”高校女性高层领导年龄偏大、学历与学术背景高、占领导人数比例低、以副职居多、以党委领导居多和以内部晋升为主的整体群像.继而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女性领导的作用,并分析了其处境的相关原因.  相似文献   

17.
几千年来,中国女性一直处于社会最底层,女性的文学创作无法与男性相匹敌,只是到了"五四"时期,在新文化运动的激荡下,女性个人的独立意识渐趋觉醒,于是出现了一大群女作家.女作家们以女性独特的眼光审视社会,从不同角度透视人生,抨击当时的社会现实,抒写出一曲曲婉转动人的乐章.女性文学犹如一股汹涌澎湃的浪潮喷涌而出,为中国现代文学长廊涂上了绚丽灿烂的一笔,开创了女性文学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的小说多对女性世俗性生存进行还原式的描写,在这种描写中,渗透着她对女性悲剧性命运的清醒认识.她以女性作家独特的视角,洞幽烛微,刻画了一系列女性形象,奏响了一曲曲人性的悲歌.女主人公们或是丧失了爱的本能做了婚姻的奴隶,或是为了金钱放弃亲情,或是失去理性产生了精神的变异与扭曲.她们共同构筑了一个苍凉的世界,其间蕴含着作家深层的女性关怀.  相似文献   

19.
对《简·爱》女性意识的审视与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爱》被称作英国早期女性文学的代表作。作者夏洛蒂.勃朗特以真实的女性体验,深刻的笔触塑造了具有强烈的叛逆意识和抗争精神的女性新形象———简爱。通过这个形象,作者表达了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宣扬了在爱情、婚姻上两性平等的思想,提出了女性通过自我奋斗而争取独立自主和维护人格尊严的理想,表现了对女性解放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在王安忆多变的文学创作中,始终有一个恒定的方面,这就是对女性的关注.从最初的<雨,沙沙沙>到"三恋"再到<长恨歌>,表达着不同的主题,但却贯通着不变的女性意识.在<长恨歌>中王安忆以女性人物为主角,以超性别的姿态、自觉的性别意识建立起作为女性审视世界的独特方式.此文从三个方面切入<长恨歌>,探讨了王安忆小说创作以女性的言说方式,对女性生命本体、生命意义进行的深刻追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