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被称为"同文同种"的中国和日本,均使用汉字。这种共通的文字为两国的交流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另一方面,虽同为汉字,因其意思、语法、褒贬色彩等等的差异,有时受母语影响反而更容易产生误用。本文以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框架为基础,对中日同形语的分类、各分类的误用及产生误用的原因进行较为详尽的分析,以期对日语教学及学习者提供强有力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由于日语中存在不少汉字,因此,人们往往觉得日语容易学。诚然,日语中的汉字对于中国的日语学习者是一个有利的条件,但同时也容易造成陷阱。有人看见汉字就会想当然地理解为汉语中该字词的意思。其实,有些中日同形的日语词汇在漫长的历史中,意思已发生改变。如若"望文生义",则不免产生误解。事实上,不仅普通的日语学习者会这样,有些资深的编写书籍的学者也会有这样的疏忽。《新编综合日语》中就存在稍许不足,本文谨以该4册书中的一些中日同形形容词为对象进行相关修正。  相似文献   

3.
彭燕 《林区教学》2010,(2):84-85
日汉中存在着很多的同形词汇,这些词虽然形式相同,可是在两种语言环境中的词义词性等却并不一定等同。对于中国学习者来说有必要区分好日汉同形词并在使用时要准确地辨析同形词的词义,选择适当的形式来使用。  相似文献   

4.
5.
对比语言学是语言学中的一个分支,其任务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共时的对比研究,描述它们之间的异同,特别是其中的不同之处,并将这类研究应用于其他有关领域。本文以对比语言学理论为指导,从词汇语义学对比的角度对汉日"先生"一词的词汇意义进行情感意义、比喻意义等方面的比较,以期能给日语学习者给予帮助。  相似文献   

6.
中日两国虽属于两个不同的语言谱系,但都受到汉文化圈的影响,词汇方面有很多共同之处,出现了大量同形词。这些同形词对中国人学习日语及日本人学习汉语,带来了莫大的方便的同时给学习者带来了各种"陷阱"。这些虽说是同形词,但之中还是存在微妙的差别。至今为止,前人对中日汉字词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现在依然有很多人致力于中日汉字词的研究,本文以《新大学日语阅读与写作》中的汉字词为中心,大致分为同形同义词、同形类义词、同形异义词,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付立民 《考试周刊》2009,(35):106-106
由于中日两国语言长期相互借用和影响,致使两国存在着很多具有相似点的汉字词汇。这样一来,一方面给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带来了有利的一面。另一方面,因为汉语中的汉字词汇和日语中的汉字词汇又并不是完全一样,也给学习者带来了不利的一面。一些学生者往往利用母语的知识来推测和学习日语,这样就会导致误用的产生。本文以中日同形的日语动词.即中日同形的“サ变勤词”为例,针对学习者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考察,并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通过两种不同形式单词判断实验,对正在进行日语学习的中文母语双语学习者的日本语汉字单词处理模型展开调查,为最大限度避免母语对日语单词的处理干涉,建立更高效、更适合中国母语日语学习者的学习模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王亮 《华章》2013,(22)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国,两国在历史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都有很深的关系,语言也不例外。众所周知,日语当中有很多汉字,并且中日两国文字中也有很多互相借用的词汇,所以中日两国的语言中也就产生了很多同形语。从整体上来看,同形语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个是同形同意语,另外一个是同形异意语。中日同形语是中日语言比较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语言学者在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由于中日同形语的存在,特别是同形异意语,让很多日语学习者在学习的时候容易望文生义,产生混淆。本论文从同形语翻译的角度出发,对中日同形语的意思以及用法上的差异进行总结,从而进一步探究在日语教学过程中同形语的注意点,如何更好的把握中日同形语。  相似文献   

10.
王路  吴双 《华章》2010,(14)
语言是因时园地而不断变化的东西.随着时间的推移及文化背景的变化,在同文同种、同属汉字文化圈的中日两国之间产生了一系列字形相同,语义或用法却不相同的中日同形异义语.而且,据研究表明,其产生具有深刻的时空因素.因此,本文主要从历史变迁的角度,对中日同形异义语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神话故事是处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蛮荒时代的人们凭借幻想支配自然、征服自然而创作的,是人类最早的艺术文学作品,是人类文学的先河。人类先祖借助幻想和想象将自然界万事万物形象化,进行艺术再加工,因此神话故事是远古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想象,这样神话故事就不可避免地打上了人类集体意识的烙印,与神话发源地的文化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本文拟通过对比中日两国流传较广,为各自国民所熟知的神话故事,从中分析两国文化的迥异之处。  相似文献   

12.
译学探索与美学联姻,是我国译论的突出特色。广告语言是一种集文学、美学、心理学、市场营销学及修辞学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语言,本文旨在运用翻译美学的基本原理探析广告翻译的策略,即在翻译中应注重语言的音韵美、结构美、内涵美与文化美,从而提升广告语言的美感,展现独特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3.
安倍晋三的"破冰之旅"和温家宝的"融冰之旅",使小泉内阁时期降到"冰点"的中日关系出现"回暖"迹象;福田康夫的"迎春之旅"和胡锦涛的"暖春之旅",标志着中日关系由"寒冬"进入了"暖春";麻生内阁基本上沿着安倍、福田内阁的对华路线前进,使中日关系保持了之前的良好发展态势;鸠山内阁是日本"改朝换代"后民主党执政的第一届内阁,在对华关系方面较之自民党政府表现得更为积极、友好;菅直人内阁期间的"撞船事件"使中日关系开始降温;野田内阁上演"购岛"闹剧,中日关系出现"拐点";第二次安倍内阁继续"右转",中日关系再次"结冰"。  相似文献   

14.
圆仁法师(794-864),又称慈觉大师,是日本天台宗第三代座主,公元838年前往中国求法,历经9年方始归国,曾写下《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被誉为日本的玄奘。通过对圆仁法师在中国9年的经历,可以分析其对中日佛教文化交流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对于外语学习者而言,对比法是促进外语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汉日之间存在着大量的汉字,所以将其进行对比显得更加有意义。而且正是由于汉字的存在,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在学习汉日同形词的过程中容易望文生义而造成误用。  相似文献   

16.
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可谓前千丝万缕,纵观古今中外,对于道德与法律之间关系的讨论可谓形形色色。本文中,笔者试图绕过法律与道德之间联系的种类,从自然法的角度出发,探讨法律与道德之间存在必然联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法国女作家杜拉斯在国内外的受关注度一直较高,其中,《印度之歌》并不是最吸引眼球的,但它拥有一种独特魅力。整部作品中透露着一种"末日"的氛围:作者一方面展现了人物内心的极度害怕,这种恐慌主要来自于过于稀薄的生命意义和对生存本身的质疑;另一方面又通过对"展现方式"本身的变革,宣布了"传统叙事小说"的末日。本文将主要对作品中出现的创作方法的创新之处进行剖析,为读者发掘这部作品的文学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再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从而提高学习能力,这就是新课程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冷战结束后,日本对历史认识的歪曲以及狭隘的民族心理活动,造成了中日民众错误知觉的产生,从而使中日关系陷入困境。日本决策者如不能改变其现有的历史观并对其侵略事实进行反省,全面认识历史与现实,中日两国关系就不会进入理性、成熟、稳定与和谐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中日青少年自主性发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自主性诊断检查表》(DTI)对中日被试进行测查。结果显示:中日两国被试在自主性的六个维度上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差异,无论是独生子女被试、非独生子女被试,还是男生、女生被试以及不同年级的被试均显示出这一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