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文章在对主体和客体两个搋念的外延和内涵作出界定的基础上,论述历史教学的不同阶段里救师与学生各自的地位和作用。认为:“教为主导,学是主体”的命题是正确的;无论从全局从发展看,还是从局部分阶段看,教与学都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辩证地统一于历史教学过程之中的。教与学关系的实质,就是为了充分调动师与教学生两个积极性把历史学搞好。  相似文献   

2.
教学过程中主客体关系的研究是进行教育改革的理论基础,同时是探讨教育本质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认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以及教学内容诸要素的地位和作用,它反映着人们不同的教育指导思想的理论分野,也反映着人们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水平和状况。这方面研究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有四种主要的不同观点。一、教师主体观。这种观点认为,教师是教育者,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是受教育者,是教学过程的客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完全消极被动地接受外来影响的客体。这种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3.
教学过程主客体关系研究之透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学过程的主客体关系问题争论了近一个世纪。如何把哲学上的主客体关系命题转化为教学论上的主客体关系命题,是深化教学过程研究的关键。本文认为,只要我们对教学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主客体关系的特点、实质、表现方式等作出动态的考察,进行具体的分析,现代教学过程中主客体关系问题就能得到合理的解答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有效教育方式向受教育者传授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的三个阶段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地位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体与客体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这种关系具有客观性、动态性、差异性的特征。了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的应然状态,有利于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采用互动对话的模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论教学的主体性与主客体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学论中,关于教与学关系的理论一般归因于“主体-客体”关系的界定。以教学主体性及其转换、扩展作为逻辑起点,抓住主客体关系的统一性和动态性,有助于探究教学主体性与主客体的共变关系,从而正确认识和评价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中的相对地位。在这种认识活动中,把握静态客体和动态客体是认识教学过程中主客体关系动态性的关键;理解教学主体性的转换和扩展过程,充分发挥教学的主体性,是研究教学过程中主客体关系动态性的内涵和根本;而贯彻主体性原则,实现课内向课外延伸,则是教学过程中主客体关系转化的根本保证和原动力。  相似文献   

6.
教学过程的主客体关系浅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作者从哲学角度对教学过程作了剖析,分析了诸要素间的辩证关系,认为教学过程是双重主体、双重客体和双重中介互相渗透、互相作用、有机统一的实践-认识过程,认为变客为主教学思想是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7.
教育过程的主客体及其关系新论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教育过程并非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而是由学生以及作为特定社会文化形式的教育资料所构成;学生是教育过程的主体,教育资料以及学生自我的现存状态是教育过程的客体,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教育资料的加工和改造之中,教师并不是教育过程的独立构成要素。教育过程的主客体关系表现为作为实践主体的学生与教育资料之间的双向对象化关系,其实质是学生自我文化建构的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吸收学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研究成果,具体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教育阶段、内化阶段、外化阶段和评估阶段,对处于不同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具体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将人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根据这三个阶段可以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客体关系做出两种分析,即实然性分析和应然性分析.这两种分析表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客体关系经历着由单主体向双主体的发展,为了推进这种发展,教育者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并在实践中运用建构主义的原则方法促进受教育者由客体向主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教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人和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等物共同组成。教育过程可分教学过程和管理过程,还可分为认识过程、实践过程和评价过程。在这个复杂的结构中,人是主体,物是客体。作为主体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是互动的。中小学教育改革要突出以人为本的观念。  相似文献   

11.
从传统教育派和现代教育派关于主体和客体关系的论述出发,介绍了我国教育界关于主客体关系的一些观点,在这个基础上反思了现代教育中两个主体、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以及教育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关于教师和学生在德育活动中的主客体关系一直是教育界争论的焦点,尽管对各种观点的解释从某个角度看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仔细分析便可以看出这些理论的研究都仅仅停留在抽象的思辩层次上,而没有把德育过程看成是一个动态的实践过程。因此要真正揭示德育活动中的教师和学生的主客体关系,我们应该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去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3.
在中外教育史上,不同时期对于教育主客体关系的论述存在着很大争议。网络教育的出现,极大程度地变革了传统教育:如教育资源的丰富性与共享性,交互的学习方式,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结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及终身教育理念的推广。这些变革势必影响着人们对网络教育中主客体的认识:如更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价值;教师主体性的客体化;完善互联网平台的建设等。  相似文献   

14.
王书侠 《培训与研究》2008,25(3):104-105
借鉴哲学和交往理论中关于主客体关系问题的研究成果,并通过分析教育活动中的主客体关系的特征,得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互动的过程。两者形成“主体-主体”的主体际关系的结论。确立“主体际说”时当今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及其相互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当前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的背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关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也存在着一些误区,如“单向灌输”的“一言谈”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绝对权威、过分强调教育者的主体性和忽略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性等。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从受教育者的接受过程、受教育者的自我意识分化过程、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或转变过程来重新探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与客体关系,有利于重塑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认同。  相似文献   

16.
人类的社会实践是真理主体和客体相互关系的基础;工具是真理主体和客体相互关系的中介。真理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主要表现为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和审美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人与世界的关系中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最基本的和实质性的关系。在世界中 ,只有人才够成为真正的主体 ,所谓客体是指与人相关的现实世界 ,而不是传统教科书所讲的“整个世界” ,主体与客体既对立又统一 ,这是“实践的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相似文献   

18.
就业指导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认识把握就业指导过程中的教育主客体,充分发挥教育主客体间积极情感关系,对于促进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开展如虎添翼。从辅导员作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骨干力量的角度出发,对就业指导工作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归纳,论述辅导员基于教育主客体间积极情感关系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作用,并提出辅导员从真诚知学生、真心爱学生、真情待学生三方面入手构建教育主客体间积极情感关系促进就业指导工作开展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9.
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与客体在哲学和其他领域有其不同的涵义,不同历史时期对主体与客体关系有不同的观点。尽管各种观点的理论的合法性与解释力值得肯定,但仅停留在抽象思辩的层次上。要真正揭示教学活动中的真实内涵,应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认识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