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利 《师道》2004,(9):26-27
新课程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随着改革的深入与发展,每一位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都在发生变化甚至重建。在这个发展的进程中,我们既要海纳百川,学会创新与摒弃,有时候也需要学会拒绝、学会坚守。以下是自己在平时教学中的点滴思考。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数学的教学活动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遵循这一理念,我对数学教学生活化进行了尝试与研究,力求让学生在身边的事情中发现数学,通过身边的事情学习数学,把数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结合教学实践淡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3.
数学是在人类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中产生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只有体现这一精神,学生才能感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是必需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才能联系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才能体会到数学本来就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  相似文献   

4.
学数学的关键在于对学生的发展、生活有“用”。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教材的有利因素,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运用数学,在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相似文献   

5.
让数学、生活零距离,意思是要缩短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发现数学问题,探究数学规律,构建数学模型,体会或感悟数学思想方法,然后再将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最大限度地拓展数学学习的空间,体验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一句话,即走进生活学数学,学好数学服务生活。它既是教师教学追求的过程性目标,也是学生学习数学须达到的终结性目标。  相似文献   

6.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因此,在新课标理念下,教师应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身边的事物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数学问题并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魅力,让学生在体验到数学价值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其进发出创新的火花。  相似文献   

7.
新颁布的《国家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件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让数学贴近生活,让孩子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创设情境。在围成圆圈而坐的6个同学的桌子中央,堆放乱七八糟的杂物(衣服、鞋子、书、瓶子、小熊玩具各若干)。让学生感到教室的杂乱需要整理.从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很自然地导入本课的主题;开展最佳“小管家”的比赛活动(实为分类教学)。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要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重视生活原型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现到数学的魅力。那么,在课堂中该如何密切生活与数学,使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使学生学得趣味盎然呢?  相似文献   

10.
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感受生活数学,探究生活问题.一、感受生活数学,让数学生活化1.课堂教学生活化  相似文献   

11.
近日,笔者所在学校(四川乐山一农村小学)也针对“如何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开展了一系列教研活动。在这里,我认为有必要也有价值对此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识,如何密切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才是至关重要的,这种观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所以,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密切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相似文献   

13.
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新课改的核心。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几点策略——融入生活情境,激发兴趣;融入"生活经验",提高数学的亲近性;增加实践环节,突出数学的实践性;引进生活化素材,提升数学的生活化,以期打造生活味浓、实践性强的有效课堂。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学教学中,常常会有这样的现象:学生天天与数学打交道,却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熟视无睹,对数学不感兴趣,缺乏良好的数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究其原因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有意无意地把生活和数学割裂开了。我们知道,学生生活的基本形式是认知、体验和感悟,体验和感悟是时刻伴随认知的两种生活形式。如果数学教学只有认知,没有体验、感悟,那么我  相似文献   

15.
数学概念的形成需要有一定的过程,它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已有的生活与知识经验,积极地动脑、动手、动口,主动参与探求新知识的学习活动,通过自身的实践,变教材为学材,实现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因而,让学生在过程中体验数学概念,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更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在一些写给儿童的数学书中常能见到这样的问题:把0、1、2、3、4、5、6、7、8、9这十个数字填在方框中,使等式能够成立。口+口=11 口+口=口+口试问:这是儿童的吗?这是儿童的数学吗?真的是儿童喜欢的数学吗?如果认为是,那可能仅仅是一种标签而已。而在一些写给儿童的生活中的数学书中也常可见到这样的问题: 将1~8这一组数字填入右面正方形四周的空格内,使四周的四个算式能够成立。  相似文献   

17.
18.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体验的需要,谱写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篇章,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新知。  相似文献   

19.
一、新课导入“生活化”。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如果设计和安排得富有艺术性,必能吸引学生,引发兴趣,燃起智慧火花,开启思维闸门,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  相似文献   

20.
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学生在这一认识过程中起主体作用,这种观点已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书本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重间接知识学习轻直接经验获得、重教师讲授轻学生探索的现象还较为普遍,学生主体作用不能得以充分发挥,一些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探索精神萎缩,极大地妨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如何改变这一弊端,笔认为:用活动教学思想指导小学数学教学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