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徐州——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名城之一,被载入史册。溯其源,它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根据徐州附近出土文物鉴定证实,早在新石器时代的龙山文化晚期,就有人类开始在这一带地方广泛地活动。“徐州”在漫长的历史年代里,一般说来,它的名称沿革,不少于以下七个:“大彭国”、“崇国”、“彭城”、“楚国”、“徐州”、“北徐州”和“武安州”。现在的徐州市,在远古时代称为“大彭国”,实际是原始社会的一个氏族部落,所以又称为“大彭氏国”。关于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帝尧时期。相传上古黄帝孙子昌意  相似文献   

2.
卢琳琳 《海外英语》2022,(17):25-26+28
徐州又名“彭城”,是两汉文化发源地。尧舜时期,被尊为“厨行祖师爷”的彭祖在徐州建国,故其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徐州特色小吃的英译存在两类问题:一是饮食文化多样性引起的词汇空缺;二是特色小吃的命名。徐州菜肴的命名文化底蕴丰富,即小吃的命名釆用比喻、夸张、典故和象征等修辞手法,若翻译不当,会让人百思不得其解。鉴于此,笔者引入功能派目的论的概念,提出了应按照写实、写意之命名分类进行翻译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日本近畿及其附近公元四世纪前期的古坟中,出土不少有“铜出徐州,师出洛阳”铭文的三角缘神兽镜。日本学者富冈谦藏等考证,认为这种铜镜是中国的魏镜,可能是中国魏朝的统治者,赠送给当时日本邪马台国王卑弥乎及其继承者的。《三国志·魏志·倭人传》中,有魏明帝景初二年(公元238年)六月,倭王遣使来中国魏朝朝献,魏的统治者赠送其女王卑弥乎的礼物中,有“铜镜百枚”的记载。之后,中日之间交往密切,多次相互馈赠。但是,我国有的学者,认为镜上的铭文“铜出徐州”,不是事实,没有根据。他认为:“徐州一带,自古不产铜”,“《汉书·地理志》、《续汉书·郡国志》记载,彭城及其附近地区,汉时有铁矿,曾设铁官,但未有铜矿”;“明清时期,有关书籍才说到,徐州附近有铜山,‘旧曾产铜’,其实并无根据。至少可以说,在镜上虽有‘铜出徐州’铭文,但不足以说明铸镜之铜必出于徐州,尤其是不能出于无铜可采的彭城及其附近”。又说“有的研究者,因徐州又名铜山,便深信其地产铜而不疑,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等等。近年来我们对此进行了专门考查,得出的认识恰好相反:徐州自古就是我国一个铜产地。铭文“铜出徐州”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相似文献   

4.
一○七七年初夏,苏轼由山东密州来到“山其嵯峨,人其颖多”的徐州,虽然仅有一年又十一个月的短暂时光,却在徐州人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苏轼不仅是一位勤政爱民的政治家,而且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著名文学家。他在徐州建立过卓越的历史功绩,写下了许多瑰丽多采的诗篇。这是后人常常传颂、怀念他的重要原因。苏轼有诗云:“佳处未易识,当有来者知”。他歌咏徐州的诗词,是徐州人民一直引为自豪的。  相似文献   

5.
徐州方言的“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州方言中的“来”有两读:阳平的lε和轻声的lε。阳平一读的“来”,主要功能是作行为动词和趋向动词;此外,还可以用作介词,例如“来上看”、“来外靠靠”,“来”义同“朝、向”。我们对此不拟详细讨论。我们所要讨论的,是徐州方言轻声“来”的用法。这些用法大都是普通话的“来”所不具备的。本文在着重进行共时描写和分析的同时,对其历史来源也略加探讨。例句中需要解释或标音的词语,随文夹小注或以国际音标记音。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徐州机电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机电工程分院)创建于1978年,现隶属于江苏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江苏煤矿安全监察局,是一所省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学校是“国家级数控人才培训基地”、“江苏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机电项目)和华中科技大学数控技术培训中心徐州培训分中心,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周恩来对统一战线理论的贡献王作峰(徐州师范大学工会,徐州,221009)周恩来对立的统一战线事业有着多方面的卓越建树,而在抗战时期,他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要组织者之一,“为建立、巩固和发展中国共产多的统一战线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丰富和发...  相似文献   

8.
《金瓶梅》所写“清河”大致有如下特征:既在黄河南岸又在运河边,离新河口码头不远;因黄河南徒而淤沙无水;运河水流方向和水势;“临清码头”是河下,南来货物由“临清码头”起旱到“清河”等等,由此足可断言“清河”实是徐州,由此推知,徐州与作者有重大关系,可以将其作为识别和鉴定《金瓶梅》作者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王翠红 《文教资料》2013,(31):163-165
徐州方言隶属北方方言,虽然接近于普通话,但是亦有一些其自身的特色。本文着手于徐州方言最富特色的形容词词缀“不”,试图分析其在构词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实词虚化是语言演变的规律性现象,普通话如此,方言亦如此。比如词根演变为词缀,动词演变为介词,都体现了这一规律。徐州话有些名词虚化的趋势明显,而虚化的规律与普通话区别很大,如“丈人”一词就很值得研究。“丈人”普通话释为“岳父”,是表人的一般名词。作为一般名词,徐州话也作同样解释,用法与普通话差别不大。但是作为詈词,徐州方言“丈人”词义词性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句法上表现出明显的地方特色。本文旨在描写徐州方言詈词“丈人”在不同句法环境中词义词性的变化过程,揭示其由实到虚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
《王荆公唐百家诗选》从宋时起即有“分人本”和“分类本”两大版本系统流传。安石原本及是选初刻——元符戊寅杨蟠刻本,应该皆是“分人本”。杨刻后“分人本”的流传情况如下:南宋初年抚州重刻本源于杨蟠刻本,今存卷一至九。乾道己丑倪仲傅刻本源于抚州重刻本,今已不存。康熙庚辰,宋荦从徐乾学处借得宋椠残帙八卷,即授门生丘迥“依旧式重梓”,是为丘迥残刻本。黄丕烈认为丘迥残刻本之底本即同抚州重刻本。宋荦后又得一全本,命丘迥补刊十二卷,是为康熙甲申丘迥全刻本。何焯云补刊十二卷之底本为“书迹类明初人”的抄本,此抄本应源于倪仲傅刻本。四库本、《昌平丛书》本、清末石印本、商务印书馆仿古活字本以及20世纪的多种标点本皆源于丘迥全刻本。“分类本”乃后人重新改编杨蟠刻本而成,宋以后未有版刻,今仅存南宋初年刻残帙两部:一藏日本静嘉堂文库,存卷一至五、卷十一至十五,凡十卷;一藏国图,存卷九至十六,凡八卷。静嘉堂藏本与国图藏本为同版,皆有修补痕迹,前者印刷时间略早。国图藏宋刻孤本《丽泽集诗》卷十五亦从是选“分人本”选录38家62首。此外,还有南宋时少章评批本和元仇远《批评唐百家诗选》,版刻情况不明。  相似文献   

12.
耶律楚材的西域纪行诗既有汉族文人的特色,又有着独特的民族与文化内蕴。一方面,耶律楚材继承了汉文化,体现出他对“宋型文化”的接受与“汉代情节”的书写 另一方面,耶律楚材建构了诗性审美情思,他将丝路意象与异域田园风光完美地融合,并且以“吏隐”的文化身份在异域“诗意的栖居”。而他提出“华夷一混”的先进民族观不仅超越了民族界线,更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情感,无疑具有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说文解字》可知,东汉时期“瞒”字只有“眼睑低”的意思,因此,从曹操“阿瞒”之小字推想,曹操的外貌有眼睑长得较低的特点。《三国志通俗演义》描绘曹操的外貌为“细眼长髯”、戏曲表演中曹操脸谱的勾画突出其“疑目”的特点皆由此而来。在唐代之前,“阿瞒”之称只有在与语境不谐时才包含贬义。“瞒”字在宋以后发展出“欺骗、隐瞒”的新含义,此后其本义几乎不为人们所用。而对曹操的“阿瞒”、“曹瞒”之称却变得非常常见,人们以“瞒”字的新含义与曹操个性中狡诈的特点相联系,以此理解“曹瞒”之名。这正与宋以后拥刘反曹的倾向相合,人们用“曹瞒”、“阿瞒”之名痛快淋漓地指骂曹操的害祢衡、杀孔融、忌杨修、败赤壁以及铜雀伎等事迹。  相似文献   

14.
和亲是中国古代的外交策略之一,汉唐和亲久负盛名,宋朝"无和亲"说广泛流传。北宋末年的"帝姬和亲"事件在靖康之难的政治生态下具有特殊的政治内涵,是北宋王朝在应对亡国危机时的无奈选择。宋钦宗企图以此来化解危局,应对灾难,实现赓续王朝的目的。金廷受其内部政治纠葛的影响,解决策略从"帝姬和亲"转变为"废立异姓""。帝姬和亲"作为赓续王朝世系的决策被推向前台,承载着宋金两朝处理靖康事件的政治考量。  相似文献   

15.
朱熹不仅是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而且也是宋代成就颇高的学者代表之一.他在著作《诗集传》中阐述了自己的经学思想,一方面他反对汉唐以来的将《诗经》作为宣传政治教化的"美刺诗",要求从文学的角度来解读《诗经》,肯定《诗经》是抒情之作.但是作为理学家,朱熹诗经学的目的还是以诗来建构和宣传自己的理学,并且朱熹经学充满了矛盾,而...  相似文献   

16.
金圣叹“独恶宋江”的态度是贯华堂本?水浒?中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历来研究者多从文艺学的角度讨论这一问题。作为有着强烈刺世情怀的文人,金圣叹结合时代背景对旧本?水浒?中的宋江形象做了一系列的改动和评议,流露出对晚明时代的强烈不满,这也为金本?水浒?注入了社会批判功能。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图书分类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把分类理论应用于目录制作的国家。《七略》创立的六分法分类体系是我国最早的图书分类法 ;魏晋时期 ,一种新的分类法——四分法应运而生。唐宋时期是我国古代目录事业长足发展的时期 ,南宋目录学家郑樵的《通志·校雠略》着重探讨了图书分类理论 ,成为我国最早的目录学理论研究专著。清代乾嘉年间 ,章学诚总结了前人的成果 ,提出了“辨章学术 ,考镜源流”的目录编纂思想 ,对目录的分类方法、著录方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性与天道"是宋明理学特别是北宋理学中最为重要的议题之一。吕大临"性与天道"思想形成于美学时期,在这一时期他继承并超越了张载,并在"性与天道"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吕大临以"虚而诚"表达了"天道"无形而实有的特征,并在"性与天道一"的理论框架下,推演出"天道"下贯于"人性"也同样"虚而诚"。在分别阐述"天道"和"性"之后,吕大临又以"理义者,人心之所同然"来表达"性"与"天道"的贯通之意,最终使得儒家的大道精微之"理"落实到现实的"礼"之上。不难看出,吕大临在"性与天道"问题上已经形成了完备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9.
晚唐温庭筠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在当时备受推崇,在文章方面与李商隐、段成式齐名,号“三十六”。温文亦曾结集行于世。但考之现存史料,于温文集则止于记载,实物久已失传。考之文献,上溯其源,则温庭筠文集结集当在晚唐五代时期;其文集散佚情况较为复杂,或遭遇北宋丙午之乱于南宋已散佚,或于元代尚存,至明代终至消亡。  相似文献   

20.
刘子翚是南宋初年著名的理学家,朱子的早期老师。在刘子翚儒学思想体系中,"不远复"三字符是其修养身心的起点,主要包括自我修养、社会关怀、一体之仁三重向度。在《圣传论》中,刘子翚提出了他糅合儒释道的独特的"道统说",认为《书经》之"惟精惟一"乃是道统心传之"密旨","一"就是道统相传之心法。其《维民论》的思想主旨为"君民相资""维民在得心""维民四说"的理论。这些理念,对朱子的修养观、仁说、道统说、民本论等思想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