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许多事情,时间隔得久了就会变得不那么真实了,正如远距离的景物.童年的许多记忆对我来说有恍如隔世之感.能使我的记忆变得真实的是那些儿时听过的故事.儿子小的时候总是缠着我讲故事,而我总是以"从前有一人……"这种模式开场的,讲述中我脑子里就会浮现出一个人的影子,他时而清晰时而模糊.当我静下心来认真地在记忆的仓库里搜寻时,这个影子开始逐渐凸显出来,它让我记起了一个儿时的伙伴和由这个伙伴带来的-段岁月记忆.……  相似文献   

2.
2012年,日本“推理小说之王”东野圭吾执笔25年。这一年,他写出了自己的巅峰之作《假面饭店》。东野圭吾说:“我甚至觉得——以后的推理发挥,再不能超越自己了。”东野圭吾的《假面饭店》,从极不合理之处写出合理故事。《假面饭店》以全新故事、全新构架、全新任务设定,讲述“东京柯尔特西亚”高档酒店里发生的连续预告杀人事件。东野圭吾在书中呈现了一个凡人的成长过程,以及人与人之间从戒备到理解的微妙心理变化。东野圭吾笔锋老辣,叙述简练,其故事架构非凡特异。  相似文献   

3.
《讲故事的人与他们的故事》 大概,没有人的成长经历不伴随着“故事”,对于与电台广播相伴成长的几代中国人来说更是如此。袁阔成的《三国演义》、单田芳的《隋唐演义》、刘兰芳的《岳飞传》、田连元的《水浒传》等脍炙人口的经典评书名篇,是电台广播中最受欢迎的评书节目。其影响之广,远胜于一般小说,而这四位评书表演艺术家如今更是家喻户晓,被并称为“四大评书表演艺术家”。本期《传记文学》便希望以他们为核心人物,向读者讲述这些“说故事”的人自身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亡国之痛的记忆——“精卫填海”神话母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卫填海"神话讲述一个名叫女娃的"帝女"不幸溺于东海、魂化精卫衔物填海的故事."精卫"为"金乌"的同音异注."精卫填海"实际上是一个关于太阳沉没的神话,其背后铭记的是商代覆灭的历史事件,并欲藉此激发一种活的复国情绪.由于商人的流散,此一神话逐渐与其固有的"集体"脱离,其底蕴亦随之被人遗忘,最终演变成了一只怪鸟的故事.两晋以后,精卫填海神话获得新的意义转换,逐渐被打造成了某种文化精神的象征.  相似文献   

5.
安康路42号     
安建雄 《大理文化》2021,(10):35-39
安康路42号,是宾川县城边缘一个简朴而陈旧的小院.它是我生命历程中的一个中转站.2011年,我从乡下调到县城工作,在小院租住了一年多的时光.这段时光在我的生命里打上了一个拙朴的烙印,见证了我从"乡下人"变为"城里人"的过程.小院里那些来去如风、形形色色的人,来自五湖四海,他们有做小生意的,有打工的,也有未买房而临时落脚于此的工薪族.我和他们混杂在一起,成为小城最朴素无言的底色.我租住的那间小屋,之前不知道有多少人住过;我搬走之后,又有多少人来住也无从得知.那些来去如风的人,忙忙碌碌为生活而奔波,小院便是劳累之后的一个临时栖息地.我在小院里,听过欢笑声、打骂声、哭喊声,也见过悄悄溜进来的小偷.形形色色的人中,或许也有吸毒的、钱色交易的、跑路的……一个简单的小院,承载着社会底层复杂的人群,这些人,互相成为生命中匆匆的过客,或许见面打过招呼,或许在楼道上擦肩而过,最终都像遗忘一粒尘埃一样,在各自的记忆中不复存在.可是,"安康"是一个美好的词语,是幸福最基础的注脚.我总是有意或无意地记起安康路42号小院,记起和小院有关的一些人和事.  相似文献   

6.
"我希望能创造奇迹."他在年轻的时候曾写出这样的心愿.在整个一生中,这个无与伦比的人在艺术、科技、认识人类、探索自然界的秘密方面都创造出了奇迹,到晚年时,他仍痛惜道,他一生的时光都给"虚度"掉了.  相似文献   

7.
正横亘于年龄之间的,也许并没有真正的代沟。日本女作家青山七惠的小说《一个人的好天气》,或许就能为我们证明这一点。在人性的那个最脆弱的点上,总是能将原有的那些偏见无形地融化。青山的这个关于人与人相处的故事,所以才能一举荣膺日本第136届芥川龙之介奖。前些天刚好有一段空下来的时光。也刚好收到了上海译文出版社寄来的这本《一个人的好天气》。因为作者生于1983年,于是就更想知道如此年轻的作家何以能夺得如此重要的文学大奖。这个不足八万字的小说很快就读了  相似文献   

8.
河洛访玄奘     
王琳丽 《寻根》2004,(5):12-14
相传1400年前,一只凤凰盘旋在缑氏陈河村头,吱吱叫个不停."凤凰叫,贵人到",于是,一个天庭饱满,眉清目秀的婴儿降生了.这就是玄奘.1400年后的一个夏日,我们来到这个地方,带着探寻的目光,怀着寻根的敬意,想要推开千年时光的重重帷幕,搜寻那取经人留下的成长印记.  相似文献   

9.
回家     
“回家”。我写下的这个题目,似乎和我要说的这个故事毫无关系,可我却是用泪水把它写下来的。这个故事不是我的故事,是我见证的一个五口之家两个男人的故事。 故事中的这个家,一半在城里,一半在乡下。  相似文献   

10.
《成长进行时——今天我主演》大型原创儿童剧历时5个月的创排,9月6日、7日在嘉定影剧院正式公演。全区近2600名学校师生和家长观看了演出。《成长进行时——今天我主演》原创儿童剧由嘉定人民广播电台同名专题栏目策划命名,讲述了某小学一个班级的同学排演话剧《宝莲灯》,并从中体会到友谊和团结重要性的故事。嘉定人民广播电台、嘉定电视台对最后一场公演进行了全程直播。  相似文献   

11.
曲彦斌 《寻根》2015,(3):103-108
一个学术"心结"和"试水"担当2004年,我在《民俗语言学》(增订版)(辽宁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自序中,曾经写道:"20世纪70年代末,我开始沉湎于钻研‘语言与民俗’问题,并从80年代初开始发表有关‘民俗语言学’著述,迄今约有二十年矣。"时光如梭,如今,又是一个十年。也就是说,我从事这个领域的研究三十多年了。可以说,我  相似文献   

12.
一个故事可能有很多种讲法。在 众多人讲述的中国故事里,赵辉的叙 述是独特的。 这是一组用镜头讲述的故事—— 《中国故事》。在这部组歌式的作品里, 人们看到了大气磅礴、真气充沛、元 气淋漓的文化中国,感受到了一种新 的表达方式乃至摄影的新概念,“超以 像外”的艺术语言,历史的精神密码 和天人合一的生命符号。这一切,基 于“镜头后面的思想者”——摄影家 的人生经历——一个独特的生命形式, 为中国造像 赵辉和他的中国故事 一个生活在历史文化中的人与历史文 …  相似文献   

13.
"成长"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一个永恒主题,成长小说的数量众多,且具有时代特征。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社会处于急剧转型时期,人的主体性受到重视,成长中的青少年对个性、自由的推崇与家庭教育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本论文以1990年代以来中国成长小说为研究对象,紧紧围绕彰显人的个体性的主题,分析成长小说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模式,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探讨成长者遭遇的精神困惑及受到的影响,为成长定位。  相似文献   

14.
正7月中旬,我去伦敦摄政大学参加一个老照片讲座。主讲人John de Lucy身形胖大,他向到场的7名听众(人少得可怜,我是唯一的中国人)展示了家传的数十张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照片。这些照片揭示了一个长期被忽视的故事:"一战"期间,14万中国人作为战地劳工加入英法部队,赴欧洲参战。这个大事件直至最近十年才引起了关注,其历史意义等待重估。  相似文献   

15.
彭龄  章谊 《世界文化》2006,(6):38-39
公元14世纪意大利诗人乌贝蒂在他的著作《世界的话语》中,虚构了这样一个故事:他与历史学家索林结伴同游,有一天他们在台伯河边遇到一位白发苍苍,老眼昏花的老妇人。她一边叹息着,一边向他讲述自己往昔的美貌与荣华……这个老妇人,就是罗马的化身。罗马,打从罗马帝国时代、基督  相似文献   

16.
朝举 《大理文化》2003,(6):10-12
我要给你说的是我父亲的故事. 我总习惯称父亲为"老父亲".这种称谓,并不是我的做作,在我能力有限的语言表达中,总觉得这样才能体现我那种源于心底的对父亲所经历的生活的厚重和沧桑感的认同.我的父亲与你的父亲和他众多的同代人一样,在近七十年的生活中,虽然经受了些风风雨雨,但无论怎么说都只是一个极为平常的人.在我对他认识了解的几十年中,如果撇开他作为我父亲的这个身份,把他当作一个生命的载体来看,有的时候我无法想象他竟然有如此坚韧强盛的生命力,就像石板底下的草一样,只要有一点土一点水它就能生长就能发芽.  相似文献   

17.
不知从何时起,大家开始称学生宿舍里的公共盥洗间为"水房".被冠以如此诗情画意的名字,这个有水的房间成为我们女生不可或缺的后方阵地.那里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清洁空间,还记录着我们的青春岁月,流淌着"叮咚"的欢乐时光.有了水房,小妮子们可以舒舒服服生活,漂漂亮亮见人.  相似文献   

18.
<正>初读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Ian Mc Ewan)《我的紫色芳香小说》(My Purple Scented Novel)这部短篇小说的题目,脑海中设想,这或许是一个感人的爱情故事?然而,读罢小说,兀自沉思,回味良久,才豁然明了这是一个罪恶的故事,一个充满荒诞、吊诡的故事,其结局意味深长,让人唏嘘不已。小说的主人公帕克是一位小说家。小说一开篇,帕克便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讳莫如深地讲述了他自己的罪行:“你应该听说过我的朋友,  相似文献   

19.
《苏菲的世界》(1991)是一部备受青少年青睐的哲学史小说.该书以"套盒式"的叙述手法讲述了少女席德、哲学导师艾伯特、少校以及苏菲之间的故事.天才少女苏菲对哲学思想的感悟使她慢慢意识到自己身陷他人的笔尖之中,最终依靠意识的觉醒进行反抗并逃离了虚幻之境,成为自己的主人.  相似文献   

20.
时间回到2018年8月19日,我们再次走进大栗树村,循着一位老人的足迹,了解他的故事.一个个苦难岁月里坚定执着的奋斗故事,加深了我对尹老的认识.尹何春,这个被人们亲切地称呼为"尹老"的人真不简单,以前我看了很多关于他的情况介绍,都没有如此深刻感动我,可是当我走进大栗树村,走进他的家(悟牡丹),顿感再多的材料都显得那样苍白无力,它们描述不出尹老一生奋斗的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