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对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作一些分析,如在对话中达到彼此的理解、在关爱中严格要求孩子、在耐心中期待孩子成才、在信任中促进孩子的发展等,以期引起人们对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进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对于家庭教育愈发重视,但有关家庭教育观念的研究却忽视了其塑造的社会环境,对于在实践当中家庭教育知识从何而来、如何传播、通过何种方式影响家长观念的形成、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效果等问题均缺乏相应的关注。基于“知识社会学”的理论视角,可以将家庭教育观念看作是经由社会建构的结果。大众媒体、科普读物、社会公益、文艺作品是当代我国家庭教育知识传播的主要途径,并随之在意识、方法、心态三个方面建构出家长对于家庭教育的理解。为了更好地传播家庭教育知识,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应注意完善家庭教育知识传播过程中的内容转化机制、平台融合机制以及专业指导和危机干预机制。  相似文献   

3.
周军 《中华家教》2023,(2):68-75
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起点,对儿童智力发展、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等都具有重要启蒙意义。家庭文化资本是文化资本的重要形式,是参与文化再生产的重要组成,其占有情况会深刻影响家庭教育的进程和结果。基于家庭文化资本视角,本文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对西藏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状况进行了深入调查与分析,并从家长、政府、学校和社会四个层面,提出了家长要提高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政府要提供对家庭教育的保障服务、学校要承担对家庭教育的指导责任、社会力量要参加对家庭教育的帮扶来增加西藏流动人口家庭文化资本的具体建议,从而可以为改善西藏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状况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沧州市回族和汉族家长作为研究对象,从文化的视角探讨两个民族的家庭教育。通过对回族与汉族家庭教育现状的比较分析,找出两个民族家庭教育存在的个性特点。在此基础上,探析影响回族与汉族家庭教育现状的文化原因,进一步反思多元文化背景下家庭教育应该如何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生活、经济结构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使得原本就存在身心发展特殊性的青少年的教育问题更加引人注目,因此作为最小社会单位的家庭承担着越来越艰巨的教育任务。反观当下,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却令人堪忧。本文在分析当下国内家庭教育问题的前提下,从陕北文化的视角出发,探究陕北地区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试图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从比较角度探讨流动女童家庭教育的研究鲜见于文献。研究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分析流动女童的家庭教育情况。由于家长整体文化程度偏低,加上家庭普遍育有多个孩子,流动女童的家庭教育环境并不太理想。性别因素、流动跨度、家庭收入水平和家长文化程度均会影响流动儿童家长的家庭教育类型。由于生计压力和自身能力有限,家长疏于辅导流动儿童学业,在家校配合方面处于被动状态。政府和社区应提前介入,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提升流动家庭的家庭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7.
8.
大学文化是一个非常复杂、歧义丛生的概念。不同学科的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视角阐发和运用大学文化概念。从文化社会学视角出发,大学文化是历史积淀下来、为大学及其成员认同的大学稳定的存在方式。大学文化的实质性内蕴有两个方面:一是指大学的文化生态(包括作为符号象征的物质文化、外在力量的制度文化和内在品质的精神文化),表征大学文化对内部师生发挥作用的文化存在;二是指大学的文化力量,表征大学文化对社会文化发挥影响的文化存在。  相似文献   

9.
校园欺凌已经成为广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校园欺凌对欺凌者与受欺凌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伤害,了解校园欺凌现状成为当务之急。以某小学作为个案研究为例,通过对该学校三至六年级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该校校园欺凌现状,发现学校存在处理欺凌行为机制不完善、家长对待欺凌行为态度消极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学校和家庭教育的视角提出防控校园欺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班级是促进学生实现个体社会化的最重要的社会单位,班级文化是其中教育者所借助的重要载体.当前班级文化中对物质文化的狭隘理解、对制度文化的过度强化和观念文化的功利化,都对学生的社会化造成了诸多阻碍.由此,需要教师提升文化自觉,改变班级的组织与管理,改变功利化的过度竞争观念,以消弭负效应,促进学生社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王丹 《教育科学》2020,36(1):91-96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在幼小衔接期间,语言教育关系儿童综合素养的培养,影响儿童入学准备的成效。因此,应构建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家庭生态系统,发挥家庭在儿童语言教育方面的优势,承担起家庭在儿童语言教育中应有的责任。在家庭语言教育中,应着眼于:帮助儿童建立课题意识,在语言学习和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语言学习中渗透科技信息,利用高科技手段辅助家庭语言教育;注重语言学习的引导和情景创设,帮助儿童形成创造性思维;不局限于家庭小课堂,深入到大自然中锻炼儿童感知能力。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教育社会学学科要素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22年《社会与教育》一书问世以来,教育社会学即在中国确立了独立的学科地位。我国学者对其有关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研究方法等学科要素基本问题的探讨及论争也相继展开,并取得了相应的历史成就。认真总结近代中国学者关于教育社会学学科要素之探讨,对今天这门学科的建设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3.
传统家训与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家训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家训文化源远流长,无疑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必有家,家必有训。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力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国民教育的全过程中,就必须改造和扬弃传统家训文化,建设与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精华相承接的且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家训文化。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上篇家校德育沟通的论述,家校形成有效的合作关系,则取决于家校双方的互动及其程度。本文着重阐述互动的内容和着力点、互动的原则和艺术性、互动的载体和科学性,最后探讨了互动的评估及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当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存在合作边界模糊不清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学校教育向家庭教育的"越界"、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干预",以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不对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明确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作边界。根据贺来的边界理论,家校双方的合作边界具体包括:领域分化,凸显"主体自觉";自我限制,做"能为与当为"之事;开放互补,实现家校"良性互动"。与此相适应,家校双方的合作边界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维持:明确家校双方的教育权利与职责;建立家校双方"互利共生"的愿景;构建"学校-家庭教育共同体"的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小学阶段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结合家庭教育的现状和学校教育的思考,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推动和促进培养小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从小学生的特点、小学生家庭教育的特点及小学生家庭教育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等三方面 ,谈了笔者对小学生教育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中国教育改革的知识社会学解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教育改革的"诞生"存在诸多可能和诸多不确定性,各种力量之间的张力势必相互牵制、相互作用、相互弥补,导致许多可能研究与需要研究的问题,有必要用知识社会学"集体性知识"的解释框架进行阐释。中国社会是一个集体性很强的社会,在它身上所进行的诸多改革,似乎无法回避这种集体性。这种集体性具有原发的植根性,它与这个社会与之俱来,甚至可能成为一个国家性的"惯习";这种集体性又具有强烈的渗透性,它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且无时无刻不有某种能量从外界流向内里。中国教育改革的运作理路应该建立在以历史为根基的结构基础之上,且以国家需要为存在形态,以地方集体性知识为治理法则,以细致入微之变为学校效用游戏。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家文化的影响下,中国家族企业是一种特殊的经济现象和文化现象。我国家族企业大部分形成了以家族式管理为特色的血缘文化或者是由企业家个人说了算的独裁式企业文化。随着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这种文化的弊端也充分暴露出来,制约家族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家族企业必须通过加强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并将其上升到决策和战略上、以人为本、冲破血缘和家族观念等演化路径,以发展和壮大家族企业。  相似文献   

20.
课外补习又称影子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在学校教育之外,参加的有关文化课或艺术方面的辅导或培训,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基于社会学的视角对这一现象进行审视发现,学历社会的社会环境因素、课外补习本身具有的促进社会分层与流动的功能以及家长和学生对文化资本的追求是促使补习教育滋生发展的主要原因。课外补习教育的盲目发展可能产生激化亲子关系、师生关系矛盾以及加剧社会不平等的再生产等社会效应。鉴于此,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引导教师和家长树立理性教育观;另一方面,需实施政策调控,抑制补习教育再生产社会不平等的现象,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