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最为突出的优秀文化传统,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价值核心所在;依据中国现代文学课程内容的特点,从现代文学发生的根本动因、现代经典作家的人生选择、代表性文本的内在意蕴等三个方面加强课堂教学对家国情怀的强化与传承,这种传承既有助于彰显专业教育的人文内涵,又有利于凸显课程学习与个人价值实现、民族复兴的互动关联。  相似文献   

4.
外语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把外语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不仅必要,也是十分可行的。本文以浙江金融学院的《大学英语》课程为例,来探究如何深入挖掘外语课程所蕴藏的思政元素,将课堂教学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在提高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5.
6.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根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理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是充实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内容的客观要求,是创新高校家国情怀教育方式的迫切需要,更是提高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质量的必然要求。目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融入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内容、方式、体系等方面仍面临众多挑战。对此,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发,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创新融入教学内容设计机制;加强环境育人作用,创新融入载体机制;强化协同育人作用,创新融入协同机制,推动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提质增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7.
以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指导思想,剖析五爱教育、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六种思政元素与自然资源学课程内容的相互联系,从而寻找获得思政元素融入自然资源学课程的教学契合点。基于此,提出思政元素与自然资源学实践相结合的实践项目设计方案,提升学生的思政素养和专业能力。  相似文献   

8.
《我和我的家乡》是2020年国庆节期间推出的主旋律影片,同时也是《我和我的祖国》的姊妹篇,借助5个单元5个故事,将观众的目光引领到医疗、交通、教育、环保、扶贫等领域.电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采用不同的叙事视角展现出现实生活中华夏儿女的家国情怀,使观众在150分钟内经历感情的起伏跌宕,感知社会的群体形象和时代发展的脚步.  相似文献   

9.
东至周氏家族是安徽地域境内颇具影响力的世家大族,在成长历程中形成了世代传承的文化基因——家风。在实践层面,周氏家风建设与涵养家国情怀自觉保持着互动。其中,周馥、周学熙父子的言传身教是生动的注脚。他们以自身的人生体悟与生活实践,将周氏家风核心精神付诸家国共同体同向互构的实际行动,并对族中子弟起到形塑、激励与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课程思政是回应时代挑战的应然之法,是实现"三全育人"工作目标的必然之举.课程思政建设在理念维度、目标维度及方法维度上均与习近平总书记"时代新人"培育要求具有一定逻辑契合性.高校落实课程思政、培育时代新人,须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二主性'原则",重视既作为教育客体又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及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的需求为驱动导向,在德...  相似文献   

11.
情怀是指建立在个人利益之上的,对于某种事物稳定而自觉的情感.思政课教师情怀养成不仅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自身素养、增强思政课实效性的必然要求.思政课教师情怀要深具有丰富的内涵,包括涵养深沉的家国情怀、与时俱进的时代情怀、立德树人的传道情怀、仁而爱人的仁爱情怀和爱岗敬业的职业情怀.为了促进思政课...  相似文献   

12.
如今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新时代,民族团结得到空前加强,在此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深入人心,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系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系着中华民族未来的发展。中职院校的思政课程能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到中职院校的思政课程建设中,能提升思政课程质量,增强学生的使命担当。  相似文献   

13.
明代天顺朝爆发的曹钦兵变,学界普遍将其定性为曹吉祥、曹钦叔侄的谋反行为.然而,《明英宗实录》等原始史料记载的曹钦兵变"谋反说"疑点重重.有鉴于此,明人不断对原始史料中有关曹钦兵变的记载加以改写,最终使得"谋反说"得以完善定型.因此,曹钦兵变"谋反说"可以说是"层累造史"说的一个典型案例,而明人之所以热衷于构造"谋反说"则主要是基于政治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推动高校教学思政改革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首先分析审计学“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其次提出“课程思政”的建设思路,最后从全面提高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底蕴素养、将“课程思政”元素嵌入教学内容中、发挥学生“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主体性作用三个方面分析了其建设路径,把教师的知识传授和对学生的价值引领有机结合起来,以期更好的实现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5.
思政课程作为高校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和健康成长都发挥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其中,改革开放史作为高校思政课程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其内涵对高校学生的思想观、价值观,尤其是对他们生活实践能力的提升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与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改革开放史在高校教学中的作用,高校教师可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以改革开放史中具...  相似文献   

16.
以喀什大学"土力学"课程为例,结合课程特点、学习方法和内容,深入挖掘"土力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讨论课程思政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方式,以期达到课程思政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7.
论文以高职学前教育美术教学课程为研究对象,探讨课程思政融入美术课程的重要性。从文化、传承、实践、创新、考核等方面入手,阐述思政融入学前教育美术课程教学的可行性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8.
课程思政主要指借助通识课、专业课等课程而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旨在通过挖掘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资源来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形成全过程、全方位、全员育人的教育态势.然而在应用型本科高校构建课程思政的过程中,却存在思政能力、德育意识及资源挖掘等层面的问题,难以切合时代发展对高校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及实践型人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需求,而高校所开展的课程思政则完成了对学生的思想观价值观的培养,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性发展。教师也可以在思想理念传播过程中达到提高育人效果的目的。本文以公共关系课程为例,探索高校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实践路径,进行深入挖掘课程思政所开展的教育价值,并探索出专业课程教师的教育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三牛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拓展,也是中华民族时代精神的又一次升华,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动教材.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三牛精神,利用融媒体平台、学生第二课堂等途径,将担当奉献、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等精神内涵融入课程思政建设中,不仅能够丰富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