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创设于1934年的洛阳实验区体现了社会教育实践者以乡村社会教育实验作为提升民力、复兴民族的旨归。洛阳实验区以民众教育、训练和组织作为其社会教育实验的中心任务。洛阳实验区的乡村社会教育实验包括实施民众教育、开展民众训练、成立民众组织等举措。洛阳实验区的乡村社会教育实践展现了社会教育先锋刚果任毅的精神,提升了乡村民众保家卫国的能力,达到了实验措施效仿推广的效果。但限于时代背景,这种作用还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教育史上,刘百川的大港乡村教育实验值得再现和再认。一 20世纪初期,许多知识分子把救中国的希望寄托在农村的复兴上,诚如梁漱溟所说:“要农村兴盛,全社会才能兴盛;噎噎没有农村的新生命,中国也就不能有新生命。”一批爱国的教育精英们推开了乡村教育运动。受此影响,1933年江苏省教育厅在镇江大港设立乡村教育实验区,为全省的乡村教育探索可行的思想与方法。但创办实验区以来,连续两任负责人业绩平平,民众和政府也都不太满意。1935年,江苏省教育厅委派在小学教育方面有丰富经验的刘百川接任实验区主任。  相似文献   

3.
农教简讯     
<正> 齐齐哈尔市建立市级农村教育综合实验区最近,黑龙江省教育委员会批准在齐齐哈尔市建立市级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这是省教委在批准10个农村教育改革实验县之后,批准的第一个地市级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几年来,齐齐哈尔市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工作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老莱中学教学、生产、科技推广“三结合”的办学模式已得到普遍推广;农村成人、职业技术  相似文献   

4.
乡村教育运动是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一场社会改良运动。乡村教育立足于乡村生活,以改良农村现状,解决农村实际问题为目的。乡村教育的内容多与乡土紧密结合,所使用的教材多为乡土教材。近代河南乡村教育运动主要有王拱璧的新村教育,其教育内容体现为新村自治与农事农俗;省立民众师范院的教育多以民生教育为主;百泉乡村师范学院的教学多以乡土活动为主;省立教育实验区的乡土教材多以乡土调查和民众读物为主。  相似文献   

5.
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是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精神,深化农村教育改革,推进农村教育主动适应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一个重要步骤。1987年,我省决定在宜兴市进行试点,1988年4月省政府批转省教委《关于建立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的报告》,明确了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基本任务,对实验区的发展提出了指导意见。几年来,各级党政领导特别是实验区的党政领导,对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重要性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农村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办学条件不断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面对中国乡村的衰落与崩溃,全国各地掀起了以“教育救国”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乡村运动。其中,黄麓乡村建设实验区教育网的构建展现了安徽地区的探索方案。实验区统筹村落精英、教育精英和小先生的力量,尝试构建适宜乡村民众的分层教育体系。该体系注重受教者对乡村生活和现实社会的体验,力图培养乡村民众自立、自治、自信的意识。虽然这一实验最终并未取得成功,但其包含的合理成份却可以为当今乡村教育和振兴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7.
20世纪30年代,江苏省立教育学院的乡村民众教育者深入开展乡村民众教育实践,建立无锡民众教育实验区,把学校教育和乡村民众个人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探索教育救国、复兴乡村的道路。其经验对当代农村建设以及实现学校与社会的对接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 我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今后总的要求是: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工作指导纲要(试行)》,切实加强对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领导,进一步提高实验县工作水平,扩大实验范围;在巩固完善“三教”统筹的同时,积极推进“农科教”结合,加速人才培养和科技推广的步伐,使农村教育更有效地为当地农村建设服务。(一)学习贯彻《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工作指导纲要(试行)》,提高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水平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建立初期,毛泽东高度重视成人民众教育事业,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成人民众教育应以扫盲教育为主,以业余教育为主;成人民众教育应联系新中国农村的实际,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应进行创新,妥善解决经费问题和师资问题;多种手段综合推进民众教育发展。毛泽东的成人民众教育思想对于提高农村民众的文化水平,提高民众思想觉悟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早期农村现代化的有益探索--民国江西万家埠实验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 30年代 ,江西农村改进社的乡村工作者按照其乡村建设理念 ,在安义县万家埠进行了农业改良、农村教育、农村合作、农村民众运动、农村公共设施和社会保障事业等方面工作的尝试 ,其实践确定了万家埠早期农村现代化的走向和主要内容。万家埠实验区的乡村建设 ,是早期农村现代化的有益探索 ;其农村改革实践既有成功的经验 ,也有须总结的教训 ,这些经验与教训对当前中国农村改革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特种教育是国民党用来巩固统治,整合基层社会的重要手段之一。江西是特教推行最早、推行力度最大的省份。特种教育的推行,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江西农村社会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革命力量的恢复和发展,增强了国民党政权对基层社会的控制,同时也在客观上促进了江西地方教育的发展和农村社会风气的改良。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定县平民教育实验成为全国各地乡村建设者学习的榜样。作为面向农村、服务农民的《农民》报,积极利用自身优势参与定县平民教育实验,主要侧重于推行乡村识字教育、推广乡村生计知识、介绍乡村卫生知识、普及乡村公民知识,不仅丰富了农村的业余文化生活,而且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科学指导,在民众教育的普及、素质的提高、科技的引进和应用、公民意识的提升等社会各个层面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为巩固基层统治、发展乡村教育在江西推行保学。保学经历了三个时期,即初创时期、国民教育箭期和复员“戡乱”时期。它由粗浅、简单发展到具有一定程度的制度化、规范化的教育形式。它对江西乡村基础教育的近代化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出于教育救国的共同目的,为解决中国农村极为严重的衰败问题,乡村建设运动应运而生。晏阳初领导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和梁漱溟领导的乡村建设运动是当时乡村建设运动中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两个派别。晏阳初和梁漱溟的乡村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上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晏阳初是基于平民教育的原则采用三大方式进行四大教育,从而进行乡村系统改造;而梁漱溟则是从文化复兴中国的角度,着重于建设一种新的社会组织。他们的乡村建设思想对当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对典型屯堡村寨号营村展开扎实的田野调查,将聚焦的目标集中在乡村教育特别是民俗教育的主题上。通过号营村民俗教育的结构性呈现和分析,借鉴路易·阿尔都塞“意识形态襁褓”的说法,认为屯堡民俗教育实际上形成了一个有利于人的精神成长的“文化襁褓”。以此为前提又做进一步的分析,认为村落社区的公共知识、公共活动、公众空间、乡村社群四个相关互联的要素共同支撑起了“文化襁褓”这一概念,这对于当下的乡村教育,既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亦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30年代,新桂系在广西建立符合广西实际情况的乡村行政体制,开展一系列乡村行政工作,使混乱的广西乡村社会变得秩序井然,从而巩固了新桂系在广西的统治基础。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30年代,江西省立民众教育馆成立西山万寿宫地方整理处。在4年多的时间中,对以西山万寿宫为中心的农村地区进行了多方面的民众教育和乡村改进工作,对于刷新当地农村面貌、促进当地农村社会进步,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这种改进农村的实验,既源于地方主政者熊式辉的个人意志,也是对当时全国如火如荼进行中的乡村建设运动浪潮的回应,是当地农村现代化的早期全面尝试。其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对于当前的新农村建设乃至农村现代化的继续进行都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乡村教育运动”主体性价值观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我国农村教育问题的关键,是把全体农民作为教育的价值主体,使农村教育从工具性教育转变为主体性教育。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展的“乡村教育运动”,不仅在教育理念上,而且在教育实践中体现出农村主体性教育的价值观。乡村教育家以农民为本的主体性教育理念及其教育实践活动,对于当前的农村教育改革在指导思想、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方面都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艺术兴学的办学思想是一种公共艺术教育理念。丰子恺先生20世纪30年代末在桂林从事艺术教育工作期间,结合自己的艺术教育思想,在艺术教育与社会性实践方面都做了有益的探索。他多方面、多形式地在校内外、课内外开展了艺术教育实践,力图通过艺术教育实践实现艺术兴学的目的,培育学生真善美三足鼎立的健全人格,培养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