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7年05月19日热烈庆祝第7个中国旅游日2011年3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决议,将《徐霞客游记》开篇日5月19日定为“中国旅游日”。据相关记载,《徐霞客游记》最后一篇为《滇游日记十三》,所记时间自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八月二十三日至九月十四日(农历)在鸡足山二十余日之事。九月十四日后无记,徐霞客游记至此止。依此言之,《徐霞客游记》收笔之地当为鸡足山,收笔之作当为《滇游日记十三》。  相似文献   

2.
之前,一群志同道合的友人欢聚一堂,谈及鸡足山的美景,一位在鸡足山做护林员多年的朋友介绍说,一般人都晓得鸡足山的四观八景.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惊呼道:"东日、西海、南云、北雪,四之中,海内得其一,已为奇绝,而天柱峰一顶一萃天下之四观,此不特首鸡山,实首海内矣!"其实,鸡足山除了闻名遐迩的四观八景,那里的十里杜鹃长廊也美得...  相似文献   

3.
鸡足山,古称九曲岩、清颠山,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境内,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和自然风景名胜区.一千多年来,鸡足山一直以其充满玄秘色彩的佛教氛围以及"四观"、"八景"①为特色的自然景观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僧侣、游客、文人、官宦,他们登临鸡山,游观赏探、吟咏描摹,为这一著名的旅游胜地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今天,我们研究鸡足山的佛教文化以及开发鸡足山的旅游,就十分注重将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历史资源相结合,包括徐霞客在内的众多旅人、文士已经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然而,或许因为不是著名文人的缘故,较少有人注意到云南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龙云与鸡足山的关系.龙云曾经于1929年游览了鸡足山,并捐资修建了鸡足山八景之一的楞严塔,对鸡足山佛教事业的发展与繁荣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徐霞客与鸡足山旅游文化研讨会"于2003年4月12日至15日,在大理州宾川县召开.这次会议由宾川县人民政府、云南大学、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云南省委和云南省历史学会共同主办,宾川县人民政府承办.这次会议经过了长时间的酝酿和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5.
施立卓 《大理文化》2012,(6):103-112
生拉活扯,张艾岂是同窗友无中生有,李坟哪有十九冢 徐霞客在“湘江遇盗”时痛失了随身所带的财物,最使他念念不忘的是几本难得的书籍,其中有四卷本《云南志》,这可是他西南之行不可或缺的导游书啊。这部《云南志》就是明代大理人李元阳写于明万历年间的《云南通志》,通称《万历云南通志》。徐霞客在以后的游记中还曾多处提到这位李元阳。  相似文献   

6.
施立卓 《大理文化》2010,(1):104-110
著名作家冯牧在《清碧溪速写》这篇散文中写道:"我最早知道清碧溪的名字,是从徐霞客的游记中读到的。他对于清碧溪的逼真如画和引人入胜的描写,使我不胜向往。当我坐在潭边,重新  相似文献   

7.
安羽 《大理文化》2022,(5):88-91
金顶听雪 鸡足山天柱峰上的"绝顶四观",让历览天下、任意东西的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大为惊奇.明崇祯十一年(1638)12月22日,徐霞客第一次登上云南宾川鸡足山,当他登临最高峰——天柱峰,站在金顶之上,东观日出,西望苍山洱海,南睹祥云,北眺玉龙雪山,他被眼前的景致所折服,不禁惊叹:"东日、西海、南云、北雪,四之中...  相似文献   

8.
鸡足山     
《大理文化》2013,(9):115
国家级AAAA级景区鸡足山是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是享誉南亚、东南亚的著名佛教圣地,是以展示佛教文化和生态景观为主的,集佛事朝拜、佛学研究、观光旅游、科普科考为一体的多功能旅游景区。鸡足山旅游资源有三大特色:一是有浓郁的佛教文化特色。鸡足山佛教为释迦牟尼大弟子饮光迦叶所开辟,盛于明清,鼎盛时发展成以祝圣寺为中心的36寺72庵,常住僧尼3000余人的宏大规模;二是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特色。在鸡足山历史发展中,文人墨客荟萃,米芾、董其昌、吴伟业、李贽、徐霞客、孙中山、梁启超、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匆匆写就《鸡足山人文历史其人其事》一文,不无遗憾,尚有未能写到的几个人物,都是与鸡足山人文历史有关的、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人物。不能不在文末交代:"这里所讲的,只是鸡足山人文历史其人其事的一部分,还有木增、高奣映、虚云、赵藩等学者高僧名流尚未述及。"  相似文献   

10.
一生热爱自然生态的徐霞客是江阴人,他游历了大半个中国,著有《徐霞客游记》一书。为纪念他的历史人文贡献,江阴市每两年举办一届大型地方文化节“中国江阴徐霞客文化旅游节”。该节融文化艺术交流、旅游观光、美食展示、经贸洽谈、产品展销等于一体,促进了江阴与海内外的经济贸易和文化艺术的交流,提高了江阴的知名度和城市建设的总体水平。自1991年10月至今,已成功地举办了四届。每届旅游节都设置20多个文化、旅游项目,规模大,档次高,节中有节,内容丰富。特别是“天华杯”全国少年民族器乐大赛、徐霞客学术讨论会等全国性的文化…  相似文献   

11.
苍山两记     
杨湛 《大理文化》2013,(1):65-67
波罗岩记 知道苍山有波罗岩,缘于《徐霞客游记》。苍山景点多,感通寺,清碧溪、中和寺,龙、凤眼洞,七龙女池、无为寺等,俱在近山,游者众多,就连僻处深山的花甸坝,高近峰顶的洗马潭,也有不少人到过。我七十年代末聆教于先生赵橹,先生罹难期间,曾数年在花甸坝开荒种地,他写了一系列有关花甸的散文,《牧羊歌》、《山里人家》、《磨刀石》、《天门》……那时他刚平反,这些美丽的文字是抄写在一本硬皮笔记本里的,尚未发表过,那遒劲挺健的钢笔字,一如先生刚直的人格。  相似文献   

12.
探访凤鸣桥     
杨泽文 《大理文化》2012,(11):69-72
秋风送爽,阳光灿烂。没人陪伴的我独自行走在一段有迹可寻的博南古道上,而满心的愿望就是去探访凤鸣桥。 早年间时常翻阅《徐霞客游记》,在“滇游日记八”中所记载的一座桥梁曾经引起我的注意。因为它是徐霞客所记载的五十余座云南古桥里,唯一一座未被徐霞客经过而又对其形态进行过简单描述的桥梁。后来知道凤鸣桥虽然历经千年风雨,但至今还依旧横跨在滇西永平县杉阳镇的倒流河上,为当地百姓提供着通行便利,以至成为了博南古道上还在使用着的仅存的一座古老石拱桥。  相似文献   

13.
一、劫后余生的佛教资料 据宾川县志编纂委员会编<鸡足山志>等资料介绍,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爆发,鸡足山被当作"封建堡垒",成了革命的对象."红卫兵"在"捣毁鸡足山指挥部"的率领下,杀上鸡足山,进行肆无忌惮的野蛮破坏,捣毁了上千尊泥塑佛像和击碎了数百尊铜铸佛像,炸毁了尊胜塔.只有山顶的楞严塔幸免于难.铜佛像等佛教文物被当废铜处理,卖了50000多公斤.几千件字、画、匾、楹联、器皿等文物被烧毁.全部和尚、尼姑被赶下山,庙宇被拆毁,给鸡足山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相似文献   

14.
吴正格 《寻根》2021,(3):89-91
元朝面条"由中传意"递嬗意大利面条,是游历过中国并将其系统介绍给欧洲人的马可·波罗使然.这作为中意两国的丝路情缘,令人赞赏.可是,《马可·波罗游记》(以下简称《游记》)也引起学界种种质疑,其中核心问题就是马可·波罗来过中国吗?有外国学者断定:中国史书中没有他来过中国的记载,他可能只到过中亚的伊斯兰国家;有的认为他在中国...  相似文献   

15.
"云南有座鸡足山, 离天三尺三. 百零八寺云里建, 佛光普照金灿灿." 这是历代以来,民间流传的朝山进香歌谣.还有一首民谣说: "宾川有座鸡足山, 走马观花去进香, 正月初一上山去, 三月十五才下山. 从这些民间歌谣里,可以看出鸡足山中的佛教建筑物的数量之多.  相似文献   

16.
《寻根》2020,(3)
正《马可·波罗游记》(后文简称《游记》),一名《寰宇记》。现存最早的版本是由西班牙托莱多教会图书馆收藏的塞拉达拉丁文抄本,其书名为《对世界的描绘》,其他抄本和印本大多采用"游记"或"行记"一类名称。不久前,美国作家拉塞尔·弗里德曼与俄罗斯裔插图画家巴拉米·艾巴图林合作写了一本由十分精彩的文字和极为精美的插图组成的新书  相似文献   

17.
正一什么是"徐学"?要而言之,徐学是研究徐霞客的一门学问。徐霞客是徐宏祖的号。徐宏祖字振之,明末江苏江阴人。据明末浙江名士陈函辉《徐霞客墓志铭》载,因徐宏祖"天下畸人癖爱册……青霞括苍局于掌",故其尊师黄道周为他取号"霞逸",后来另一位浙江著名画家陈继儒给他取了流芳天下的霞客为号,这个号取之于《楚辞·远游》的"载营魄而登霞"一句。  相似文献   

18.
吴棠 《大理文化》2006,(3):57-59
鸡足山是中国佛教名山之一。相传是佛弟子迦叶尊者奉佛命,持释迦佛的僧伽黎衣,以候弥勒佛下生处(见《佛国记》、《大唐西域记》卷九)。明代起佛教界即认定位于云南大理府宾川县境内的鸡足山是迦叶道场,极盛之时全山共有“大寺八,小寺三十有四,庵院六十有五,静室一百七十余所”。(据  相似文献   

19.
读完杨树荣的《故乡鸡足山》全部书稿后,我久久无语.我被他那质朴得近乎笨拙的文字所抒写的朴素感情深深打动,我也同时被他那田园牧歌式的漫不经心的叙说中所渗透的丰富文化内涵深深震撼.  相似文献   

20.
鸡山情     
鸡山,是当地人对鸡足山的称谓.我对于鸡足山,打小并没有多大的印象,只知道每天太阳西下时就是从鸡足山的金顶坠落,于是鸡足山仅只是一个方位的代词:西方,太阳落的地儿. 小时候的鸡足山,矗立在家西面遥不可及的地方,尖尖的,在一丛黑影的顶部立着,就好像一位巨人,奶奶总是指着告诉我那就是鸡足山,那里有一座塔,很高很高.我会问奶奶,你去过吗?奶奶含糊其辞,说去过,我就追着奶奶问这问那,奶奶笑呵呵地说这说那,总是满足我难填的欲壑.其实奶奶说的什么,现在大抵记不清了.到上学的时候,学到一首古诗:“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时,我脑海里冒出来的就是鸡足山的那座塔.我本不知道那座塔的名姓,我想那塔应该就是楼吧,那可摘星辰的楼该比鸡足山的塔高吧!于是就两个手指捏成一条缝,放在眼睛的前面,遥看去,那鸡足山连同塔也就一指头那么高,欣欣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