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到端午节的习俗,你会想到什么?除了吃粽子、划龙舟,挂艾草必定也榜上有名.其实,古代端午节除了挂艾草,机智的劳动人民还研发出了"斗草"这项趣味小游戏,上到王公贵族,下到市井儿童,都对此青睐有加. 无心打扮,只想玩斗草 关于斗草的文献记录,最早可追溯到南北朝,那时斗草叫作"踏百草"或"斗百草". 农历五月为仲夏时节,气候...  相似文献   

2.
斗草     
斗草,这是旧时春夏间花草茂盛季节里人们的一种游戏,分文斗和武斗,又称"斗百草"。武斗即采摘具有一定韧性的草,相互交叉成"十"字状并各自用劲拉扯,以不断者为胜。这种以人的拉力和草的受拉力的强弱来决定输赢的斗草,被称为武斗。文斗即对花草名,采来百草,以对仗的形式互报草名,谁采的革种多,对仗的水平高,坚持到最后,谁便赢。  相似文献   

3.
斗草     
斗草,又称"斗百草",其最初的源起已无处可寻,最早见于文献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梁代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荆楚人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这一时期的斗草是比赛谁采的花草种类多,谁认识的种类多,因此说它是植物知识竞赛似不为过.  相似文献   

4.
斗草     
春天一到,百草萌发,憋了一冬的乡下孩子便忙开了。他们忙得脚板子不沾地,脚后跟都甩到屁股瓣了。早晨背着书包上学,屁颠屁颠的,学校就在家门口,左一扭右一扭,三步两跨就  相似文献   

5.
斗草游戏     
斗草,又叫斗百草之戏,是流传在我国民间的一种有趣的游戏。民间的斗百草游戏充满童趣,流传久远。每逢春夏季节,风  相似文献   

6.
正端午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历史悠久,文化深厚,习俗繁多。其中,斗百草是端午文化的一部分。斗百草,源于周代。《诗经·周南·菅》说的就是斗草之戏。到了南北朝,南方渐渐把斗百草演变为端午的文化娱乐风俗。梁朝人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说:"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草之戏。"南北朝时称"踏百草",唐代称"斗草"或"斗百草"。韦绚《刘宾客嘉话》  相似文献   

7.
小游戏     
谁拿了画片五名幼儿来到老师面前,老师交给他们一张小画片,然后背转身去,等幼儿藏好画片,老师再面对幼儿猜谁拿了画片。老师只要说藏了画片的孩子头上有小蜜蜂在飞呢之类的话,就能很快猜出。因为幼儿有好奇心,没藏画片的幼儿会朝别的孩子头上  相似文献   

8.
小游戏     
《初中生》2016,(8)
  相似文献   

9.
小游戏     
《顽皮娃娃》2006,(5):17-17
  相似文献   

10.
小游戏     
亲爱的同学,你听过“一根筷子容易折断,十根筷子折不断”的故事吗?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幺呢?我们学习小组在老师的带领下,做了这样一个游戏。  相似文献   

11.
小游戏     
请给这些运动员找到相应的运动器材。低20年0级7.8版414小学阅读指南小明去动物园,请你写出他看到各种动物的时间。熊猫馆猴山飞禽馆(选自《求知报》)老虎馆海洋馆小游戏~~  相似文献   

12.
小游戏     
《早期教育》2007,(7):15-18
  相似文献   

13.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中有北宋词人晏殊的《破阵子·春景》: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相似文献   

14.
小游戏     
一、分组赛请在规定的时间内说出四个字的词语(成语更好),四个字的声调要求依次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如:风调雨调、千锤百炼。看哪个组说得又快又多。  相似文献   

15.
小游戏     
场地上画一边长三至四米的正方形。四个幼儿分别站在ABCD 四点,各拿一皮球。听口令开始。A 将球滚向D,D 将球滚向A,半路相碰为得1分。AD 为一家,BC 为一家。滚同样多的次数,碰球多的为胜。此游戏也  相似文献   

16.
正一想到端午节就要到了,心里就不免浸淫出一些温馨的情绪来,一整夜一整夜都会沉进回忆里,想的都是家乡和儿时的那些事情。想得最多的,自然是母亲。端午的先几天,母亲便赶夜给我做红布肚兜。又一针针用五彩丝线在那红布上刺绣一些蛤蟆、蜈蚣、蜘蛛,以及蛇蝎之类的小动物。那时,并不知绣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只是觉得五颜六色,绣得好看;妈妈那时年轻,手巧眼也明亮,一边绣着一边还低声唱着歌儿,我只是趴在一旁,不眨眼地看着,一声不吱地听着。接着是包粽子。早一个月,妈妈就到远处的苇塘里打下一把把宽宽的苇叶,阴干在屋  相似文献   

17.
又到一年棕飘香。端午节是我国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传统节日,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西晋人周处撰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骛角黍”。  相似文献   

18.
钟寒 《大学生》2014,(9):57-57
正在国家汉办与北京语言大学举办的2014年赴韩国汉语志愿者储备培训上,志愿者们为了能在韩国的课堂教学上更好地从事汉语推广和文化传播的工作,纷纷对指导老师程龙老师和韩国的全秀贞老师提问。  相似文献   

19.
端午     
原该是喝雄黄酒的日子用艾草装饰门楣的日子让香囊芬芳衣襟的日子而那些传统似乎都远去了只剩下某种绿叶裹成的应景地粮虽说江上依然有龙舟构成一列风景唤起对那位独醒独清的诗人的记忆而他仅仅是记忆并非榜样  相似文献   

20.
端午     
"端午"的由来"端"字可以解释为"初始",其实"端五"指的是"初五"。同时,依照历法,五月就是"午"月,因此"端五"二字渐渐地变成了现在的"端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