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对近十年课程思政教学评价领域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索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为后续建设完善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运用CiteSpace5.8.R3软件,基于知网数据库2000-2022年收录的1 214篇有关课程思政的研究文献数据绘制知识图谱,分析解读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及未来趋势。结果显示,课程思政研究在2020年发文量开始陡增,此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2021年发文量达到顶峰值。现有研究者之间、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尚不密切,研究热点主题围绕“课程思政”、“立德树人”、“价值引领”等展开。当前国家教育政策对课程思政领域的研究发展起到了鲜明的导向作用,但有效应对课程思政本质、走向等问题仍需要具有政策超前性的学术研究支持,后续研究需要拓展课程思政实践基础,精细研究课程思政如何润物无声地实施。  相似文献   

3.
利用CiteSpace工具,以CNKI的152篇论文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近5年来商务英语课程思政领域的前沿演进和研究热点。研究发现,该领域主要研究方向为以课程改革与设计和文化自信为中心的立德树人教育,同时长时间围绕“文化自信”这一主题展开,并持续性发展“思政元素”和“国际化”路线。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研究内容趋同,研究理论深度不够,实证研究不足。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CNKI数据库中刊载的课程思政的相关文献为数据来源,从总体趋势、发文机构与学科分布、高频关键词等不同维度对我国高校课程思政研究的趋势、热点、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并对未来可研究的空间进行阐释,以期为当下有效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与改革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李金萍 《甘肃教育》2023,(13):15-19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如何协同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要积极发挥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功能,增强协同效应。促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高校必须紧紧抓住课程建设“主战场”,以课程为中心,围绕课程的分布、内容、方法和资源,构建课程分布“以一导多”、课程内容相互补充、课程方法相互促进、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课程联动机制,强化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打造全课程育人新格局。  相似文献   

6.
时代的进步对高校英语教学工作提出了更多要求,而外部环境的变迁使英语教育教学工作承担的育人作用愈发重要,高校英语教师被赋予的教育责任也正在日益增加.为此,高校英语教师应充分了解课程思政这一教育观念,从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中,对固有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解决其中的不足之处.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通过减少对学生各种限制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高校思政课程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相关教师应与时俱进,建立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政课程改革意识,依据其形式、优势、挑战等,创新其实践路径,提升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效果。文章由此展开,从改革形式、改革优势、改革挑战、改革路径四个方面,研究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改革,提出相关工作建议,意在为教师提供借鉴,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程育人价值,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吴美琼 《广西教育》2020,(43):83-84
本文针对当前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中系统建设理念缺乏、课程与思政内容错位、功利化倾向明显、教学质量达不到预期效果等问题,提出构建良好课程思政生态、系统谋划建设方案、精心设置课程内容、提高教师育德水平、科学设置评价体系等对策,推动高校课程思政改革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9.
课程思政是覆盖高校全课程的重要内容,高校课程思政的发展可以分为课程思政堆砌式发展阶段、课程思政嵌入式发展阶段、课程思政融合式发展阶段.课程思政发展的三个阶段可以实现高校思政建设的准确定位,针对高校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困境,分析总结课程思政发展的具体思路和方法,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相关的基本路径和工作推进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崔楠  郑铭文 《辽宁教育》2023,(10):80-84
课程思政的出现为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路径,把思政课的教学渗透到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最终目的是立德树人,二者的本质与关系具有一定的耦合性,高校应明确建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耦合机制的价值与意义,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教学体系中有着毋庸置疑的重要地位,但长期以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在"应然"和"实然"之间有着较大差距,因此探讨新的教学模式以增强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成为必需,学生主讲型教学模式就是这一思路下的产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课堂的一部分交给学生,促使学生完成从"教我学"到"我来教"的身份和心理转变,可以极大地活跃课堂氛围。  相似文献   

12.
文章首先概括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模式,然后阐述了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和传统思政教育的优势,最后提出了几点优化策略,主要包括加强高校思政网站建设、加强高校互动机制的构建、延伸传统思政教育内容、强化思政教育的辅助性作用等,从而实现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与传统思政教育的互动整合目标。  相似文献   

13.
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率和质量,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依托通讯网络技术,关注网络时政热点事件和话题,通过建立学习小组、设置课程环节、授予课程学分等进行网络思想政治热点专题讲座,是实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郭玉华 《科教导刊》2021,(2):98-100
课程思政是高校教书育人模式的一种创新,是高校全员立体化育人的有效途径.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包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价值引领是课程思政的目的.地方本科高校在价值引领上应体现地方文化、历史和经济发展成效,突出地方思政特色.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应围绕人才培养方案,设计"阶段式、课程群式、联动式"的立体化、全方位模式.通过把课程思政内容纳入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设立示范项目、建立多元化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和提升教师育人水平等途径,有效实施课程思政内容.  相似文献   

1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不强的现状一直困扰着教师和学生,也督促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一步对课程教学进行探索和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强的原因在于教学内容一统化、教学方法模式化、教学过程单向度和教学评价不科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个性化教育之道在于:树立个性化教育理念,实行个性化的教学实践,制定个性化的考核标准。  相似文献   

16.
“课程思政”建设与实施,是新时代高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思想的生动实践。它缘起于2016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衍生于上海大学为代表的高校课程思政试点改革探索,推广于教育部的“课程思政”建设的专项方案,深化于持续不断的学习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论述中,已形成不少专业课探索性成果。尽快破解占高职院校总课时近三分之一的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建设难题,是补齐当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短板,助推大思政协同教育的质量和高职院校双高建设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主张仁爱诚信,追求内圣外王,倡导自强不息,这些传统文化精髓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在帮助学生协调人际关系、增强诚信守信、陶冶爱国情操、提高综合素质等发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构建传统文化渗透路径、创新传统文化教育手段和提高思政教师素养,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当今高校要适应现代化对人才的需要,向社会输送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目前,一些大学生的审美观存在着一些问题,高校要树立关育观念,明确美育目标,创新美育体制,完善美育体系,充分发挥美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思政课上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老师长期以落后的教学理念为基准来教学,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不是很高,于是导致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好。而在新媒体环境下,这一切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要求在新时代更新自己固有的、陈旧的教学观念,把新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中来,通过多媒体、视频、音频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使课堂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徐丽丽 《高教论坛》2005,(4):113-115,66
师生互动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有效模式,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师生互动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