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在文化层面上具有十分广泛的共同性基础。近年来,国内对于日语语言及日本文化的研究更为深入,特别是对于日语语言文学背后所蕴含的日本社会文化和主流意识的研究,更是成为了理论界关注的热点。在本文中,笔者首先介绍了日本语言文学的发展脉络及主要特点,并结合日语语言文学和日本社会的典型案例,剖析其背后蕴含的日本文化中的家园意识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2.
沈从文的湘西文学为中国现代文学建立了一个独特的文学体系,他摆脱了20世纪"五四"文学以西方文学为参照的惯例。同时也避免了乡土文学的感伤与忧郁的文风,用自己熟悉的湘西世界,融合西方文化、现代文化、中国民族文学,用浪漫主义手法表达自己对现代都市文明病的忧郁。  相似文献   

3.
白先勇小说中的人物有一个重要的精神特征就是精神的漂泊,人物的这种漂泊源于家园感的丧失。从他的前期小说到后期的《纽约客》、《台北人》和长篇小说《孽子》来看,精神漂泊者成为其小说中连绵不绝的形象系列,他们对安放自我灵魂的精神家园的痴情追寻终成可望而不可及的幻梦。  相似文献   

4.
马双 《华章》2010,(34)
萧红是二十世纪文学史上具有独立个性并形成自己风格的作家,本文紧密结合萧红的童年生活经历,运用文艺心理学的有关原理,分析其作品中所蕴含的家园意识,归纳、提炼其作品中主题:用童心回望童年;以儿童视角关注成人世界和儿童形象的塑造;对家乡人民苦难的哀悼.  相似文献   

5.
乡土文学的家园意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哲学价值论角度来看 ,乡土是人类最初始情感与最深刻理性集合成的一种文化形态 ,是审视、衡量、规范物化现实的价值尺度或人文理念 ,是赖以诗意地栖居的精神家园 ,因此 ,乡土文学在这一价值认识层面上表达了一种“回归”理想 ,企图以此实现某种调适或拯救  相似文献   

6.
锡伯族是中国世居东北的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中国唯一至今能够使用满文的少数民族。1764年,4000多名锡伯族军民奉命西迁新疆伊犁时,将一部分满文书籍带到新疆。目前,新疆锡伯族人口4.88万人。在近250多年历史发展进程中。新疆锡伯族在借助满文传承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创建了以戍边屯垦为核心内容的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锡伯文化.为后世留下很多文学古籍文献。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文学古籍文献大部分已经消失,目前所剩的也都处于濒危状态。新时期以来,国家开始高度关注新疆锡伯族古籍文献的搜集、整理、保护、研究工作。投入资金整理、出版锡伯族文学古籍文献。保护与传承新疆锡伯族文学古籍文献应做好以下工作:做好锡伯族文学古籍文献的普查工作;做好锡伯族文学古籍文献整理、保护和研究队伍的建设:建立锡伯族文学古籍文献保护单位;加大对锡伯族文学古籍文献的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加快推进锡伯族文学古籍文献的修复工作;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对锡伯族文学古籍文献进行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7.
伍琼中 《广西教育》2013,(43):90-91
当前部分大学生的公民意识还相对薄弱,主要表现为缺乏社会责任感、公德意识和权利义务观念。为此,应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充分挖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公民意识教育内容,提升大学生的公民精神素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与公民行为;将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已走近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是不能否认也无法拒绝的事实,面对全球文化战略的深刻转型,传统文学格局被打破,虚构型写作被空前边缘化,具有浓烈守护意识的家园文化择时而动,为陷入困境的当下文学提供了最佳解决方案。同时,对全球生存的守护与呐喊也是呼唤全球化背景下纪实文学可能而必要的文化承担。  相似文献   

9.
欣雯 《早期教育》2001,(6):33-33
现代孩子的家教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家庭.而是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的关注。积极地组织家长与幻儿虱老师对话,也是家教工作的重要内容。家长与老师的家园对话,将非常有利于对孩子的培养。有一些家长与老师正在尝试进行这样的交流,从始们的对话口,您一定会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0.
语文有家吗?它的家在哪里?追寻语文的家园,言下之意是不是说语文迷失于异乡的小路上?那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迷路的?为什么会迷路?如果要去寻找,北斗在哪里,灯光在哪里,路径在哪里?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考试改革应凸显建构意识,把检验与衡量学生的审美鉴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作为考试的最终目的。一方面,弱化直至逐渐淘汰标准化考试,不断进行摸索、尝试,形成了更具开放性和挑战性的考核方式;另一方面,将中国当代文学课程的考试环节从单一的偏重知识考查的笔试型,改变为对学生基本知识、文学审美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等的综合考评。  相似文献   

12.
《柳州师专学报》2017,(5):95-98
大学生生命意识的缺失是不容忽视的现象。当前,大学生存在生命价值意识的偏离、生命责任意识的淡漠、生命承压能力的脆弱、生命调谐能力的缺乏等生命困境。追本溯源,大学生生命意识的缺失是学校、家庭、社会等三方的生命教育缺位造成的。为此,提出确立生命教育的原则、充实生命教育的内容和拓宽生命教育的途径等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个人主义文学思潮重新获得肯定。随着社会思潮及政治经济环境的巨大变化,其中也有极端个人主义思潮的微末闪现。集中表现为自我的极端个人化意识与自利价值观,以及拜金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14.
教师在正常讲授中国现代文学的同时,还应该时常抱有一种问题意识,并将这种意识适当地渗透给学生。首先要求师生都要细读作品,在此过程中对作品应该有所质疑;其次,只把教材当作讲授和学习的参考即可,切不可迷信它;第三,对与教材相关的史料问题要追根寻源,力求真知。  相似文献   

15.
替当代传记号脉——《传记文学:阐释与批评》序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当代传记的病灶在哪里?全展教授的书,首先诱发这个问题,让我们去琢磨。中国传记文学不发达,五四一代论之详矣。究其原因,不外乎三个:一、“忌讳太多,顾虑太多,就没有法子写可靠的生动的传记了”;二、“我们缺乏保存史料的公共机关”;三、因为文字的关系,“以这样的文字来记  相似文献   

16.
试论当代生态美学之核心范畴“家园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时期以来,随着思想解放和西学东渐,文艺学、美学热点问题层出不穷,诸如美学热、文学是人学、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文艺学方法论、审美意识形态、人文精神大讨论、日常生活审美化、实践美学的崛起、后实践美学对实践美学的挑战、生态美学的提出、文学研究的文化转向等.热点问题虽然很多,但是能够在学理层面形成有效积累的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世纪拉丁美洲现当代文学的基本特征 ,是它的整体意识与创新意识。继承古印第安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 ,表达反帝反殖反独裁的共同主题以及拉美作家的群体意识是其整体意识的标识。拉美文学经历了由依附、模仿到独立的道路 ,正确处理文学的批判与继承、扬弃与创造的关系 ,坚持拉美文学整体性与多样性的结合 ,坚持文学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8.
文学伦理学批评应具有“共同体意识”,这主要因为在后现代条件下社会含体认识到“社会正义”实现的历史性,也认识到“生活和谐化”的达成只有以“理想共同体”为展望并在合理协调“团体与个体”之间复杂关系的基础上才是可能的,这不仅是后现代社会的一种“生存智慧”,它同时也是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9.
作为20世纪西方现代小说流派的意识流已经过去,但意识流这种小说叙述手法依然存在。文章认为,意识流小说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是存在的,这是在我国文学久已形成的对心志的探索前提下,吸收了现代因素之后的一种应和。  相似文献   

20.
湘西文化图腾巫的悲剧性命运与道家悲剧意识的结合,深深地刻印在当代湘西作家的情绪意识中,使得他们以不同的书写姿态表达着这个区域中人们所固有的悲悯情怀和忧患意识,继承和弘扬了传统湘西文化中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