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是敬业爱岗、执着专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崇尚质量,攻坚克难、守正创新;价值意蕴主要体现为道德价值、精神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培育路径应着力于制度体系、教育体系和文化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相似文献   

2.
工匠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够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聚力,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铸魂,为实现美好生活愿景赋能。工匠精神以“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为主要内涵。工匠精神的新时代鲜明特征表现为创新智造的时代风貌,爱国主义的鲜明底色和历史主动的建构动力。新时代下大力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需要以制度建设夯实现实基础,以崇劳风尚沁润劳动群众,以勤奋学习铺就成匠之路。  相似文献   

3.
我国社会经济转型发展进一步深入,公众对"工匠精神"复归的呼声越来越高。新时代背景下,要充分认识传统"工匠精神"的内涵并做好转型升级,以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为导向,发展新"工匠精神"。从社会视角入手,牢牢把握发展的新思想、新要求、新变化,为"工匠精神"注入新内涵,才是新时代的应有之义。只有将新发展理念、时代责任感、理想信念等内容融入新"工匠精神",才能真正凸显新"工匠精神"的本质追求,构建起新的精神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4.
工匠精神的弘扬与培育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多方协同培育。从政府层面,要完善质量管理、知识产权保护、国家资格框架等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夯实全社会崇尚工匠精神的基础;从学校层面,要将工匠精神渗透到品德教育、专业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强化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和塑造;在企业层面,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现代学徒制等形式将工匠精神的培育与生产领域相融合,强化工匠精神的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工匠精神拥有了全新的内涵,主要体现在精益求精的极致追求、沉静执着的恪守之心、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以及技道合一的崇高境界。新时代加强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培育,应以"双轮驱动"为导向,营造有利于工匠精神传播和发展的环境;以"三元文化"为依托,构建集教育链、就业链与产业链为一体的工匠精神培育生态;以"四进"工程为载体,打造完善的工匠精神培育体系;以"五位合一"为保障,实现工匠精神培育的全流程化运作。  相似文献   

6.
工匠精神是中国古代工匠们在长期劳作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良好的工作品质和人格特征中国工匠在严苛的工匠制度和地下的社会地位等生存环境下,仍然克勤克俭的努力工作,对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工匠精神也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时期,以精益求精为特征的工匠精神再次回归大众视野。为更好地挖掘工匠精神的重要价值,有必要对工匠精神的内涵进行一个全方位、多视角的剖析与解读。从地域上看,东西方工匠精神的内涵虽有不同之处,但也有相通之处;从时空上看,传统与现代交织下的工匠精神内涵有所不同;从领域上看,不能将工匠精神局限于制造业领域,而应从更加多元的视角理解工匠精神内涵;从层次上看,道德层面的工匠精神固然需要,但制度层面的工匠精神更有现实价值;从育人上看,工匠精神的培育离不开学校与企业两大主体的协作配合。  相似文献   

8.
一、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分析教师专业化表达的最基本的含义就是要把教学视为专业,把教师视为专业人员。“把教师视为专业人员”这一观念涉及到这样几个根本问题:职业与专业之间有何区别?教师到底是职业还是专业?教师应不应该专业化?等等。要弄清楚教师到底只是一门职业还是能称之为专业,我们首先必须对“职业”(Vocation)和“专业”(Profession)这两个词作一下区分,不是语义上的而是本质上的区分。“职业”的本质在于“重复”某一个行业的基本操作行为,并不需要过多的“心智”劳动。“专业”的本质却在于不断地改进、完善和创造。因为从事专…  相似文献   

9.
7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将士完成了震惊世界的长征,开辟了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光明道路,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前进的重要基础。中国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是一都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这场举世无双的远征,不仅因为挽救了党和红军、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而载入史册,更因为锤炼熔铸出伟大的长征精神、创造了不朽的精神财富而彪炳千秋。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红军长征精神的内涵。在当前,研究长征精神的内涵,大力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必将有利于我们进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教师》2017,(23)
工匠精神是一种高尚的职业价值观、工作观,有共同的精神特质,也有侧重点不同的具体内涵。文章通过对工匠精神的历史意蕴和内涵的分析,阐述了工匠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国家和产业结构背景下的要义,并指出了培养工匠精神对当前我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伟大战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关于精神教育内涵的再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所谓精神教育,从广义上理解,是一个与身体教育相对应的概念。具体来讲,是指旨在促进人的精神世界发展,提升人的精神生活质量的教育活动的总称。重视精神教育是当代西方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探讨并实施精神教育对我国的现代化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精神教育的内涵可以从“不是”和“是”两方面来把握。“不是”即它与别的教育活动的区别:精神教育不是功利教育、社会教育、宗教教育、实用教育。精神教育的“是”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心理教育、情感教育;第二层次,是道德教育、生活教育;第三层次,是审美教育、理想教育。我认为,倡导精神教育,符合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到当代所应该关注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提出社会主义精神富裕既是合理的理论抽象,又是当下社会主义实践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精神富裕具有自己特定的基本要义,其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先进文化既有明显区别又有内在的联系。在当前时代图景下,对人的发展与提升、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独特效用以及对人类文明发展所具有的指向意义是社会主义精神富裕重要的价值展现。  相似文献   

13.
项羽乌江自刎的悲惨结局,对后人具有异常强烈的震撼力量。两千多年来,人们通过诗歌这种艺术形式,对项羽自刎乌江表达出了不同的内心感受,或扼腕叹息,或惜其早亡,或讽其力大智弱,有勇无谋,或讥其胸无大志,只想衣锦还乡,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我们从历代诗人的诗作中可以明显感受到项羽之死给人们带来的各种复杂情感,以及这种情感所透露出来的不同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4.
大学教师专业化的内涵、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教师专业化需要我们去正视和解决,如"专业化"意识淡薄、双专业失衡、发展体制不健全等,为此,需要加强大学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责任意识和制度建设;强化大学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理念;提高教师培训的效度和效益;加强校本培训和教师的教学研究;建立教师专业化发展评价制度;建立学术休假制度等.  相似文献   

15.
毕淑敏写母爱的散文,以敏锐、深刻、细腻的笔触向我们叙述了多姿多彩的母爱,从不同的视角探索母爱的真谛,既对真情母爱发出由衷的赞美,也对提升母爱的境界发出深情的呼唤,特别注意以进步的母爱观去观照种种不同的母爱,表达作者对儿童健康成长的关注,从而多角度、多层次地揭示出母爱的精神内涵。透过她的散文,我们可以体验到母爱的博大与深沉,处处闪现着人性的光辉。  相似文献   

16.
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与高职教育内涵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高职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是高职内涵发展的精神支柱和智力支持。随着宏观教育环境的变化,学校价值观、学校精神、校风、教风等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将日益凸显其重要地位。高职教育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朝着适应内涵发展的方向而不断发展,呈现出特有的文化特质,因此,要倡导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精神文化,促进高职内涵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论精神与精神教育——一种教育哲学视角的当代教育反思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在探讨“精神”的定义和人的“精神性”存在及其构成的基础上,针对当代教育的深层弊端论述加强精神教育的重要性。笔者认为,面对日益技术化和工艺化的当代社会,人们在发挥教育促进物质生产的作用的同时,应更多地关注教育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引导,尤其要注重人的精神生活的调适和精神信念的形成,这是当代教育走出唯功利主义误区的重要选择。此外,文章对“精神教育”与“宗教教育”的关系也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民法通则》第120条确认了精神损害可以要求经济赔偿。这为人民法院审判精神损害赔偿案件提供了法律依据,且为广大公民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拓展了新的空间。2001年最高法院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进一步确认了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并在许多方面作了比较完善的规定。本文以此为基点,对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性质和功能、范围、原则作了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分析教师专业化的内涵、职业教育的特性和职业教育教师的素质要求的基础上,对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的内涵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是一个职业教育教师职业化、职业教育教师社会化、职业教育教师的管理和培训制度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