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培养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生创新能力,有利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有利于繁荣与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有利于促进研究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目前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社会认知偏见导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生缺乏创新动力,培养机制单一导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生缺乏创新活力,自身发展不全面导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生缺乏创新素养等问题。应明确培养目标,增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生学术使命感,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激发研究生创新活力,加强自身能力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创新素养,提高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效。  相似文献   

2.
从能力视角出发,通过设计、梳理调查问卷剖析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现状,基于创新意识能力、创新活动能力、综合知识更新能力、知识运用能力、成果展示能力5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结合样本描述性统计结果与实证分析结果分析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存在差异,有待进一步提升;自身因素、教师因素、课程设置因素、学校因素均会对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评价指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自身因素对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影响效果最大,这一结论通过了稳健性检验;进一步研究发现,研究生性别、研究生类型和院校类型对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影响效果存在异质性。基于此,提出教师引导研究生参加自己的研究项目,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的积极性,完善研究生科研奖励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倡导研究式教学方法,传授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融汇其中,在拓宽知识面的同时,提升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不仅仅是要提升研究生的知识水平和技术水平,更重要的是提升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责任感,从内在提升研究生的素质。研究式教学方法有助于提升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当今时代,创新研究生培养在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高端人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根据化工学科特点,以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完善了研究生创新课程体系;更新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建立了严格健全的考核和评价制度;加强了导师队伍建设;建立了多方位、多层面的研究生奖助体系;加强了国际合作与交流,创新了化工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和保障机制,提升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研究生是高校科研的生力军,其创新能力的提高已成为研究生培养的核心所在。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要素进行分析,可知研究生创新激励机制要遵循人本原则、利益原则和公平原则,建立以激励为核心的研究生导师建设管理体制、以创新为导向的教育资源分配体制、贯穿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全程激励机制,完善精神激励机制和创新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G大学2021—2022年学术型博士学位论文双盲评审结果为样本开展学术型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分析研究,根据当前G大学学术型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存在的论文格式有待进一步规范、文献综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及研究生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有待进一步加强等问题,提出通过强化博士研究生文献综述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加强研究生论文写作能力及规范性指导等举措全方位提升地方高校学术型博士学位论文质量,从而推动地方高校博士研究生教育改革,提高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7.
高等中医院校医学社会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是从事健康卫生业务管理和综合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这要求研究生不仅能独立开展学术基础研究,还应具备创造力及创新研究的能力。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既是学科发展的需要,又是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立足于医学社会学专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结合广西中医药大学医学社会学专业研究生培养实践,提出结合专业热点改革课程设置,树立创新思维;通过导师团队科研学术引领,激发创新意识;丰富实践环节活动,明确创新方向等,提升医学社会学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南昌航空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为例,从研究生导师素质与结构优化与遴选、学科方向创新团队导师队伍建设、导师科技创新能力发展以及导师岗前培训和业务培训等方面阐述了创新型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说明了加强产学研合作建设研究生创新基地和整合平台资源建立学院创新实践平台的研究生创新实践平台构建;介绍了一般性和专业性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建设;提出了研究生创新思维开拓和创新技法挖掘的方法;总结了导师和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介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训课程设计和实践,引导研究生自主组织应用驱动型科研创新实训团队,综合应用机械工程领域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工程素养,为其科研训练和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低的主要表现是缺乏创新的动机、缺乏创新的精神、缺乏创新的能力与缺乏创新的成果。其原因主要是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和约束创新思维的发挥,研究生自身缺乏创新的激情和创新意识,缺乏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强的导师和缺乏系统、科学的创新能力培养计划。研究生从事科研活动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建议采取产学研基地、研究生创新基地、"4+1+1"、在职研究生和半工半读模式等的产学研合作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促进创新能力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1.
创新能力是影响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学术型研究生作为我国重要的科研力量,其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该研究针对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具体的培养策略,包括:严把招生关,选拔喜欢和有志于科学研究的学生;合理设置课程体系,为学生创新活动提供扎实的知识基础;关注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参与研究课题选择、设计...  相似文献   

12.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是研究生教育实践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研究生培养单位共同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针对如何提高地方高校化学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主要从增强研究生的创新意识、锤炼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和强化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训练等方面进行探讨,同时介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所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创新日益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意识,如何提高当代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对民族复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近几年的创新教育成效显著,但不可否认,研究生的创新教育更多的是针对理工科学生展开的,而忽视了文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文章试图通过对文科研究生创新教育现状的分析提出双重主体的解决方案,希冀对文科研究生的创新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应用型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和协同性的工作。应用型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包括基础性、专业性和实践性三个维度的创新能力;应用型高校可通过创新的教学体系、创新的学术环境和创新的科研实践体系等三大路径来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利用高校内外、国内国外各方面的优质教育资源,构建开放、集成和高效的多主体协同培养研究生的体系。充分挖掘学校自身潜力,推动硕士生、博士生的基础研究和新药临床前研究等科研创新,构建2个学科交叉创新研究平台;将医院、药检所和药企的创新特色与要求纳入研究生培养内容,构建3个相应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强化学术氛围和加强交流,构建国际学术交流平台,从而形成了开展研究生实践教育的立体网络,为培养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型药学研究生人才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新工科背景对高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研究生培养单位必须探索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机制。虽然当前高校的教育制度和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较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讨论了当前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缺陷,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协同创新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在这个模式下要求重视导师制度和学生特点、注重教育培养过程的严格。在新工科和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教育背景下要求研究生导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重视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理论结合实际,注重自身对于创新的要求,以达到培养出符合国家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的重要基地。分析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优势。探讨了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性。阐述了“双一流”背景下如何做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管理,助力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8.
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创新是企业保持生机和强劲竞争力的不竭动力。创新无处不在,创新就在人们身边。通过对科研院所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如何加强科研院所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进行研究,提出系统的培养方式和具体措施。研究结果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帮助,对研究生培养单位创新教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地方高校确立符合自己现状与特色的工程硕士培养定位对于中国建立工程硕士多元化的培养体系至关重要.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定位为例,基于国家硕士研究生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与重点,基于地方产业人才需求,从质量、创新、特色培养理念出发,探讨了在地方高校专业硕士培养定位中如何为地方产业服务、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如何形...  相似文献   

20.
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既关系到研究生个人的成长,也关系到国家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但是扩招制度,宽进宽出的管理制度以及导师和学校学术氛围等因素严重影响学生的学术能力。为此,必须严进严出,切实把好研究生进出关;改革导师指导形式,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改善硬件设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