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9年9月20日至21日,华北地区高等学校图书馆协作委员会第二十三届学术年会在北京理工大学隆重召开。会议主题:数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职能的深化和发展。参会代表共151人,其中:北京44人,天津27人,河北27人,山西23人,内蒙古30人。另有参会赞助商20人,会务组人员19人。  相似文献   

2.
示弱     
“北大方正”的创始人王选曾对科技领域的人才分过类.他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一种是能向猎人指明兔子在哪里的人才:第二种是打兔子的人:第三种则是捡兔子的人.指明兔子在哪里的人就是指明科研方向的人.打兔子的人是进行科技攻关的人.而捡兔子的人就是让科技在经济领域产生效益的人。王选说:“我属于第二种人.其他两个方面是我的弱点.”  相似文献   

3.
数字     
《新闻实践》2013,(2):78-78
25万人 2013年1月7日《新闻记者》报道:截至2012年11月5日,我国持有新闻记者证的新闻采编人员共248101人,其中报纸、期刊记者105942人,广播、电视、通讯社等媒体记者142159人。从性别比例上看,男性记者140684人,女性记者为107417人,男女比例为57:43。  相似文献   

4.
小幽默     
《云南档案》2010,(4):58-58
老婆饼 一个人在沙漠里快要饿死了,这时他捡到了神灯。神灯:“我只可以实现你一个愿望,快说吧,我赶时间。”人:“我要老婆……”神灯立刻变出一个美女,然后不屑的说:“都快饿死了还贪图美色!悲!”说完就消失了。人:“……饼”。  相似文献   

5.
熟悉中共党史的人都知道: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共有15位参加者,国内出席者13人,还有两位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  相似文献   

6.
关注突发事件中“人”的因素,多体现“人文关怀”,是新闻媒体引导社会舆论的一个重要角度:同时关注“人”:关注事件中“人”的动态与表现,也是我们新闻报道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7.
有一个流传颇广的笑话。有老外问中国人:听说中国有24人共吃一席的事情,是否是真的?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老外又问:桌子那么大,怎能夹到菜呢?中国人说:我们有一种三尺长的筷子。老外还是不解,这么长的筷子,夹菜是没问题了,  相似文献   

8.
姚俊 《新闻世界》2008,(7):79-80
曾经看过美国做的一个调查,问题是:电影和电视究竟有什么根本的区别?一个7岁小学生的答案最终被采用,他说:“电影里的人他们自己和自己说话,电视里的人和外边的人说话”。  相似文献   

9.
办公室勾搭     
电影剧本通常是这样表现办公室勾搭的。时间:仅晚;地点:写字楼格子间;人物:一男一女;场景和情节:两人加班很晚,戴眼镜的女人征机械地敲击键盘,脸色苍白的男人表情麻术地核对数据……工作接近尾声,一人往瘫位后一靠,另一人坐在对方的办公桌上,丌始聊天,讨论一会儿吃点什么。话语间断时,卒荡荡的办公室显得格外寂静,使得这段空门意味深长。此时,光聊吃什么已经填补不了空白了。两人呼吸开始变得短促,慢慢地靠近……  相似文献   

10.
数字     
《中国新闻周刊》2014,(45):19-19
11.5万人 2015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举行,全国共有140余万人通过此次国考报名资格审查,比去年少115万人。这意味着本次国考的竞争比例大约为64:1,低于去年的77:1,创下五年来最低。  相似文献   

11.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都市报为主的市场化媒体迅速崛起,使得各行业部门为报社供稿的通讯员已不再是完全意义上的通讯员了,而是变身成为“线人”。采用“线人”的稿件可以获得更多的新闻线索,丰富报纸的内容:可以提高广大“线人”的写作热情:他们与记者“PK”,无形中还能提高记者的工作效率。但是目前记者采用“线人”的稿件还存在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有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是说:送人现成的鱼,不如教给他捕鱼的方法。给现成的“鱼”只能满足人一阵子,捕鱼的方法却能使人受惠一辈子。中国还有很多类似这句话的意思的寓言。如给金子与给淘金子的方法、给鱼和给鱼竿的启示等等。这些故事都给我们启示:做任何事重要的是要掌握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一位哲人说:“感性是人的眼睛,理性是人的双腿。缺乏感性的人是瞎子,缺乏理性的人是拐子。”  相似文献   

14.
李冰 《大观周刊》2011,(16):27-27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语文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一方面,情感是学生智力及非智力发展的原动力。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  相似文献   

15.
曾经有不少人错误认为:查找工具书的人是缺乏知识的初学者。实际情况恰恰相反。正如美国工具书专家肖尔斯和科尔济斯在《图书馆学与情报学百科全书》中指出的:“一个受教育较少的人很少参考信息源。有意思的是,受教育越多的人,利用工具书查找信息的时候却越多。”  相似文献   

16.
吴成虎 《大观周刊》2012,(37):378-378
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告诉我们:人与人的资质是有差异的,有的学生聪明,有的学生略显笨拙;有的学生反应迅速,有的学生反应缓慢:有的学生悟性高,有的学生悟性低。  相似文献   

17.
封面反馈@扬石帆:人口多,发展中,地域大,印度和中国有许多相似之处,发展转型的思考决策,可以相互借鉴。@yzj121:我们对印度确实知之甚少,很多人可能只限瑜伽、电影、咖喱,和爬满人的火车。那么,印度了解我们吗?@千层椒盐馍:原来真的有这么多贫民窟。文章里说,孟买有2000多个,2500万人过半住在贫民窟。  相似文献   

18.
9月21日,扬子晚报于国际新闻版刊发了一组有助于解疑释惑的国际新闻,受到读者好评。 这组新闻的引题为“美国人每花1美元购买‘中国制造’,就有55美分被美国人赚走”:正题是《谁说进口中国商品会让美国人失业》;副题:“美国媒体告诫政客不要因‘敲打中国’引发贸易战”。这个标题告诉读者:从中国进口商品不会使美国人失业,买“中国制造”美国人赚了大头,政客在大选中不要搞“敲打中国”。  相似文献   

19.
我曾向一位从事哲学研究的中山大学老教授提了个很俗气的问题:“何为幸福之道?”老人没直接回答我,却说了这样的话:“每个人的生命过程中,都将遇到三种人:一种是无怨无悔不求回报地关心你.爱护你,帮助你的人;一种是伤害你.欺骗你.利用你的人;一种是既不曾伤害你.欺骗你.但也不曾予你以关怀与无私帮助的人。”  相似文献   

20.
《新闻前哨》2008,(2):9-9
赵启正在2007年12期《新闻与写作》上撰文认为:我们培养的新闻人应当是能与国内外两个社会对话的人,是社会的参与者,也是社会的观察者。他们的责任是报道社会。发现问题,评论问题。新闻人应该成为“四种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