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世纪60年代,台湾掀起了一场宣扬"健康写实主义"的电影运动,在台湾电影史上承载着重要的文化和美学意义。台湾健康写实电影一方面深受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影响,关注现实和小人物的生活;另一方面受到台湾当时政治背景的影响,健康写实电影对传统意义上的写实主义进行了本土化改造,使其成为服务于高压统治的电影形式。  相似文献   

2.
20世纪60年代,台湾掀起了一场宣扬“健康写实主义”的电影运动,在台湾电影史上承载着重要的文化和美学意义。台湾健康写实电影一方面深受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影响,关注现实和小人物的生活;另一方面受到台湾当时政治背景的影响,健康写实电影对传统意义上的写实主义进行了本土化改造.使其成为服务于高压统治的电影形式。  相似文献   

3.
台湾的留美学生是中国近代留学运动中的一部分。当时包括公教人员的进修、军官的培训,此类人员属短期性质,与学位无关。此外大多为学生赴美,分为自费、公费两类,都要参加“教育部”主办的留学考试。公费生通过留学考试以后,还要参加教育部门的讲习会,了解中国各方面情况,以便以后在国外作中外文化交流之用,还要呈缴学成归来的保证书。1950-1970年代,台湾赴美人员总数在25000人左右。到1971年,返台者2341人,1971-1981年,返台总数为19639人,其中大部分为学生。滞留未归的文科学生多数成为美国高校东方图书馆和东亚系的专职人员,为传播中华文化作出了贡献,而理科学生基本上任教于教育机关及其他部门。回台的学生对台湾的社会发展和经济起飞有较大贡献。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的有20多人;丁肇中、李远哲等获得诺贝尔奖。此期台湾留美政策有摇摆不定的缺点,留美学生过于重视理工,忽视人文。中国150多年的留学史以美国为中心,值得多加探讨。  相似文献   

4.
油画自传入中国,主要是以写实的形式存在并快速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写实油画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及其在不同时期发展特色和价值取向的分析,从总体上对其价值取向进行归纳和解读,试图寻找到中国油画的未来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由于特殊的历史经历与文化素养,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台湾电影逐渐形成了以爱情文艺、乡土电影和历史反思的三大传统。《海角七号》以台湾电影传统为线索,以乡镇叙事的方式对历史进行了反思,是台湾特殊的反史文化孕育出的“救市之作”。  相似文献   

6.
对于争议中的纪实小说,不应丙作单向度的判断,而应给予多维的审美批评,就写实特而言,或以新闻的叙事立场进行“实体化”写实,体现其信息价值,或以个人的亲历与经验侧重于“主体化”写实,体现其,坐 体实验上,则显示出“边缘化”的写实风格,实践着学现代审美理想与追求。  相似文献   

7.
以池莉的小说创作为例,阐述了新写实小说主要的学特征-注重反映人的生存状态的本色的真实,把注意力倾注在对世俗生活和普通人的表现上;着力于对生活原色的精确描述,而不强调作品的倾向性,在表现方法上,具有生活流式的叙事结构,世俗化的人物语言以及用俚俗之语写凡俗场景等特征,并指出,新写实小说表达了一种社会意识和时代情绪,更是一种对艺术大众化的张扬,实践探索和开拓。  相似文献   

8.
不温不火的台湾电影在2010年初终于迎来了一场热闹,由阮羟天、赵又廷、凤小岳等青春偶像主演的《艋舺》,票房直破3亿新台币(约合人民币6000万)。这部讲述青春热血的电影融合了台湾文艺范与商业片打斗,获得票房和掌声的双赢。  相似文献   

9.
就小说的“写实”性而言,当代的小说家在创作的观念上与“五四”时期叶圣陶小说的创作观念有明显的不同。有鉴于此.该文从小说的叙事艺术与表现艺术两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并认为叶圣陶小说的“写实”艺术与“写实”风格对于当代写实小说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当前台湾电影表现出更强烈的文化表达欲望,在思潮化、模式性的创作实践中,阐述台湾电影对地方、自我与国族建构的重大转变。其文化趋向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历史怀旧,作为一种文化修辞,创作者通过丰富而纠结的历史怀旧想象,试图重构台湾的历史定位和地域关系;二是发现台湾,通过富有台湾特色的环岛体叙事和富于地方色彩的民俗、传统植入故事,持续进行发现台湾的文化写作;三是"鲁蛇"励志,通过一群乌合之众从溃散经团结走向成功的故事,将台湾社会的集体挫败感浪漫化。这些现象延续近些年台湾电影由"中国叙事"向"台湾叙事"转变的惯性,其表现出的文化离心力必须引起警惕。  相似文献   

11.
在1950年代戒严体制下,台湾的经济、教育、文学和艺术的发展,都受到“反共复国”方针的钳制。在诗歌创作上,出现了许多反共的“战斗诗”。1950年代中期,台湾诗坛的一些诗人想打破现状,提出“新诗再革命”的口号,试图朝现代主义迈进。1960年代的台湾新诗属西方现代派狂飚突进时期。当“创世纪”为代表的激进现代主义与以余光中为楷模的温和现代主义汇成一股巨流,并生成新的典律的时候,诗坛的另一角,出现了一股反现代主义的力量,这主要以标榜乡土的“笠”诗社为代表。  相似文献   

12.
从重视paper(论文)到更重视case(专案),台湾从应用型大学到技职再造发展中,技职教育的师生评价标准悄然变化,对台湾的技职教育发展影响巨大。大陆正在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构建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两岸技职教育发展有许多共同经历,可以有所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台湾问题有国内和国际两大因素,台湾问题的解决也要从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出发。本文主要是从国际法和国内法两个层面对台湾问题进行法理分析,强调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台湾问题是和平统一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巴赫金以狂欢节民间广场诙谐文化的怪诞现实主义理论对拉伯雷《巨人传》的完满解读,证明世界上客观存在着正常态和反常态两类艺术,它们的评价标准是不能混用的。若用正常态艺术的准则去衡量反常态艺术,反常态艺术就是混淆是非、不辨善恶、消解斗志的艺术;若以反常态艺术的准则去审视正常态艺术,正常态艺术又是沉闷、说教,随便找个理由就打人、杀人、破坏的艺术。反常态艺术作为放松艺术也是人类必需的,并非正常态艺术可有可无的陪衬。反常态艺术的艺术水平的衡量标准是新、奇、特、异、怪的反常化力度;反常态艺术的思想伦理底线是对真、善、美、假、恶、丑只能反常化不能反置化。  相似文献   

15.
就台湾文学生态而言,无论是政治选情的一波三折,还是商业化、大众消费、资讯科技引来的声画网络,都使文学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影响了文学与政治、社会、经济生态的相互关系,包括文学派别的形成及其地域分布、文学报刊的繁荣与衰亡、台湾选战间接给文学造成的污染、文学会议主题的演变、两岸文学的互动,等等。  相似文献   

16.
生产力标准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历了一个初步提出、鲜明表述、全面展开、高度概括而渐臻完善的过程;其核心是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作为评判、检验和衡量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17.
台湾地区高等技职教育评鉴制度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建立起较完整的评鉴体系,呈现出与台湾经济发展形成良性互动、评鉴价值取向形成多元化导向、评鉴制度明确分类与突出针对性、设置了专业的评鉴中介机构和建立起评鉴的利益机制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后,台商投资大陆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试探性扩张时期、20世纪90年代的第一次高潮时期以及进入21世纪后的第二次高潮时期三个阶段。在不同时期,台商投资的产业选择都存在较大的区别,经历了由最初的以纺织为代表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到20世纪90年代的以机电、石化为代表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再到最近几年以电子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变化过程。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台商投资热潮,特别是对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还将持续,不过,投资的产业也将由制造业逐渐向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保险业等高端服务业转移。  相似文献   

19.
台湾的高等技术与职业教育,其评鉴制度是高等技职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该制度体现了功能的多元化、评鉴人员的专业化、评鉴方式的多样化、注重特色评鉴、兼重量化与质性的双重资料和评鉴的系统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