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现代课程论认为教师即课程,教师而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决策者,大胆探索,理解创造性使用教材,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学生实际,更有效地挖掘教材内涵,轻松自如地驾驭教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新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2.
为凸显新课改的理念,《标准(2011版)》将"综合与实践"领域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置于同等地位。所谓"综合与实践",是指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它为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提供了机会。掌握这一课程领域的内容、特点,并理解其教育价值,有助于广大小学教师合理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3.
郭辉 《山东教育》2009,(10):42-42
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利用数学模型可以帮助人们更准确、清晰地认识、描述和把握现实世界。对于新课程实施来讲,最重要的是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在这个意义下,数学模型建构被证明是非常成功和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4.
药事管理学课程的政策法规更新快,用语抽象,内容枯燥,且不易理解,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若恰当地将多种形式的案例应用于教学,不仅有效地解决了理论与实际应用不直接的难题,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如何在药事管理学中有效地应用案例教学法,是药事管理学教师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是一项持续性工作,教学不仅要向学生讲授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商务谈判》课程实践性教学,强调实际操作内容,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实践能力。通过教师素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三方面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商务谈判》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该课程实践教学中要注重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完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学习主体性等对策。  相似文献   

6.
张海辉 《考试周刊》2014,(45):58-59
高等数学是大学数学学习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也是理工类等非数学专业学生的必修科目。日常的高等数学教学无太多的实践应用,更侧重于书本知识的传授与讲解。本文从数学模型的角度,阐述了高等数学相关知识点的数学模型的思想渗透与教学实例,为高等数学的学习及教学搭建了一个应用型、实践型平台,探讨了新时期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相关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张士康 《考试周刊》2012,(80):75-76
数学建模理念已越来越受到数学教学一线老师的青睐.它的重要意义及模型在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备受关注。更引起了教师探索的兴趣.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课程教学应体现“问题情境一建立数学模型一理解、应用与拓展”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学习活动,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能否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关键在于我们能否科学、合理地理解社会实践能力的内涵,理清化学教育教学与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社会实践能力是指学生利用学科课程或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合作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它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学习活动能力。这一能力的培养在高校和职业教育学校很受重视,而普通高中相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种具备实践性与体验性教育课程,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达到知、行统一,以及利于教师与学生沟通.将体验式教学方式运用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需要构建可操作性、针对性的课堂流程,利用创设情境等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换位进一步地体验与感悟角色,让学生心理感受与体验变得更加活跃,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对象,最后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0.
相对于以科研为办学定位的本科院校而言,应用型本科院校更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有效地进行大学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是目前广大大学教师所困惑的实践问题。本文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自身的特点与办学定位,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目标,结合课程教学的现状对应用型本科高校中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1.
《环境艺术设计制图与识图》课程是我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该专业后续课程之基础。该课程与后续的专业课程如建筑初步、CAD制图等紧密相连,只有学好环境艺术设计制图与识图才能为后续专业课程打好基础。本文旨在探索该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在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方法,将学生的注意力带入到具体生动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感知、想象、体验和理解,从而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提高学习效果;合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使之与板书、板绘的教学方式相结合,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加强实践教学,激发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2.
冒晶 《成才之路》2009,(13):30-31
服装技能课程包括服装制图与服装工艺,是职业学校服装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它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更要理解从实践中得来的知识经验,还要具备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能力。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在服装技能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数字电路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何帮助学生更为直观、深刻地理解该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是当前数字电路实验教学改革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将虚拟仿真实验纳入实验教学中,利用Multism仿真设计时序电路,并展开理论分析,可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该模式能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与传统的实物实验教学模式相比,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综合实践活动是对基础教育课程作出调整之后增加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信息技术若能够与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有效地整合,就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本文就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怎样进行有效地整合,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事实存在"的课程理解认为课程是既定的客观科学知识的文本事实,教师须忠实于课程知识授受;这一课程理解观尽管已遭到批判但依然影响制约着当下的课程理论研究和教师的课程实践。"实践生成"的课程理解认为课程是包含教师和学生在内的课程主体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形成的活动与经验,是在实践智慧主导下不断生成的实践活动。课程理解的"实践生成"转向,是超越"事实存在"课程理解观的偏狭桎梏,思考课程改革再出发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数学模型是数学基础知识与数学实际应用之间的桥梁,是实现数学“问题解决”的重要手段。2001年秋实施的课程改革,我国首次将“数学模型”引入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中来,并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学生自身的特点,更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数学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语文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指,涵盖了语言交际的听说读写的行为和语言的理解、积累、运用。因此,回归本色的语文,要落实以学生为主体,实践以语文为本体,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与运用言语交往活动形式——听、说、读、写的形式的课程,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形成现代社会人必须具备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研制了课程用硬件可配置、软件可编程、参数可调节、内容可扩展的实验装置,通过改变伺服系统的驱动功率、驱动力矩、转动惯量、摩擦阻力矩、传动轴刚度、减速比、采样频率、控制参数等,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机电参数、控制参数与系统数学模型的映射关系。设计了4个典型的控制实验,实验内容不仅覆盖课程所有章节,而且涵盖机械设计、自动控制元件、电子技术、驱动控制、传感器、计算机编程等多门主干课程的关键知识。通过实验教学,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工程综合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9.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必修课程,显然又是一门显性课程。若从隐性课程的角度看,或许能更好地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或者有助于解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遇到的困惑,让新课程的亮点更亮!具体而言,可以从隐性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关系及从学习的主体、课程的呈现方式、课程的实施方式三个方面来理解综合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0.
问题解决教学操作模式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达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倪娟  李广洲 《教育探索》2003,2(12):19-2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与问题解决教学操作模式适用的对象之间有着内在联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有效途径,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问题解决教学操作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技能,能够较其他教学方式更有效地达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