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水火居士 《精武》2008,(1):55-55
横拳是五行拳的母拳。横拳的要点在一个‘衡’字上。我们知道重心是五行拳的重中之重,只有身心平衡了,才能确保起势、出势的准确,才能达到拳论所说的:“出手横拳势难招”。很多人横拳玩了半辈子,仍然是练时发不出劲力,更谈不上用时的“出手见红”了。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练横拳的人只知二五不知有一十。所以说,没从根本上理解横拳重心重于一切的深刻含义,是无法理解古人所说的“立如平准,活似车轮;见势而进,随势而退”的妙谛的。  相似文献   

2.
峨眉拳初探     
现流传于河南境内的峨眉拳,原称"玉女拳"。其产生的缘由,发展的路径,决定了它利用距离、把握时机、后发制人的技击特点。研究此拳,有助于现代人对古代技击文化有更为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3.
在阅读相关文献及史料的基础上,对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出现的"拳捷"一词,以新的视角做了较全面的分析与阐释,并就有关历史人物的"拳捷"功夫记载进行了考辨,认为"拳捷"是指轻功,而非拳技,这对于研究中国古代体育文化和武术史具有一定的学术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4.
张连生 《武当》2015,(2):16-17
大悲拳是中华武术宝库中具有极高健身养性价值和极强的技击威力的一大法宝,是中国武术文化同佛教文化相融会的一种密宗拳术。大悲拳拳姿端庄宁静、气势恢宏、身法舒展、变化多端、神妙无穷,对人的神志、脏腑、筋骨和肌肉均有全面的锻炼作用,是一套不可多得的以柔化为主、非常优秀的上乘功法。正因为大悲拳具有优异的健身养性效果,习练大悲拳的人越来越多。大悲拳不但包涵了太极拳、形意拳和八卦掌三种拳法,还包涵了大量的主要代表"北腿"的戳脚功夫,和易筋经、洗髓经和瑜伽的一部分功法。  相似文献   

5.
杨维 《武当》2003,(5):22-24
六、独精鹰捉,发挥劈拳的特殊作用 练形意的第一趟拳,起钻是拳,落翻变成俯掌,形成三体式的这趟拳,人们叫它“劈拳”,而尚先生叫它“鹰捉”。这样叫是有道理的。 1.它是掌,不是拳,就不能叫拳。  相似文献   

6.
张方 《精武》2010,(5):63-63
戴隆邦当年修订心意拳时,除了将内功发劲的方法做了深化提高外,还创立了"三拳"和"五行拳",可以说如果没有这几把拳,戴家心意拳开宗立派就难以让人信服。近代研究学者对于"三拳"和"五行拳"的出处源流虽经多方探讨,但终是一头雾水。笔者已写过关于"三拳"的源流考证文章,可以确定"钻"、"剪"二拳是古传心意拳式的变化衍生,今再就"五行拳"的起源做一探究,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7.
“飞腿”沙亮在查拳传承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拳起源于山东冠县,是著名的回族"教门拳",在外界有"回回拳"之称,历史上出现了"飞腿"沙亮、马永贞、"神力千斤王"王子平、张英振、常振芳、张文广、何福生、庞林太等高手.沙亮是清朝雍正五年的武进士,绰号"飞腿",是在查拳门历史上有正史记载的第一位高手,在查拳的传承过程中,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经其改造后的查拳才开始在武林中名声大振,广为流传,甚至被查拳门公推为第二代掌门人.著名武术家张文广教授认为查拳的创编者是沙亮,传说中的创传人"查密尔"是"沙密尔"的讹传.通过在查拳故里做的大量田野调查及文献研究,认为沙亮只是查拳传承历史上的一位重要宗师,并非创传者.  相似文献   

8.
拳学对力量是非常重视的,因为拳学是一项激烈对抗的运动,其技术动作没有力量做保证是难以实现的,所以在中国武术界有“一力降十会”的说法。在拳学中把未经过拳学训练的力量叫本力。而拳学中通常所说的力,是指经过独特的功夫训练所培养出来的协调的、整体的力量,也叫功力,而不是笨拙的蛮力。  相似文献   

9.
王长安 《武当》2007,(9):18-19
"开展"和"紧凑"出自《太极拳经》中"开展紧凑乃缜密"之句,拳论中还有"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乃可臻于缜密矣"的提法。在太极拳理论和实践中,"开展"与"紧凑"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而一般人对  相似文献   

10.
武术学理作为武术运动最为重要的文化内涵,可以说是武术学术研究的核心.苌家拳的学理体系无论技法、还是内炼讲求"气的重要性",传统太极拳的学理体系则讲求"舍自从人"及"一气贯通".通过古籍查阅可看出二者拳理精点诸多贯通之出.  相似文献   

11.
赵幼斌 《武当》2005,(5):16-17
杨式太极拳经过一个半世纪的发展,经过历代太极拳家们的研传,给我们留下了不同风格,不同特点的拳架练法,很是丰富多彩。正因为如此,经常有学生问我,为什么同一套路,看起来许多拳家打得不大一样,究竟谁对谁不对?杨家拳有几种套路打法。为什么有的快,有的慢,有的高,有的低,有的长,有的短?究竟哪个是传统的,哪些是正宗的?针对这类问题,我想融合一些专家的意见,简单介绍一下我的看法: 一是问题不能这样问,"谁正宗谁不正宗,谁对谁不对"。应当说天下太极都一样,都同出一派,都  相似文献   

12.
闾山清泉 《武当》2005,(3):36-36
一、戚家拳简介 "戚家拳"相传是明代民族英雄戚继光所创,但这却仅仅是传说。具体这套拳法是否真的来源于戚继光,已无法考证。近代传承有记录的人是1930年代的寇祖师,河北沧州人氏,不详其名,自号"三爷",伪满期间在辽宁省阜新煤矿做苦功,将此技传给朱云天师祖,解放后,朱云天师祖在锦州将此技独传柳德恩先生。柳师以此技而获"神拳柳"之美誉,传人颇众,余幸居其一。  相似文献   

13.
跆拳道是目前社会上非常热门的一个运动项目,但大多数人还只是知道"跆拳道"这个名词,对跆拳道来龙去脉知之甚少,其实福建虎形拳———日本空手道———韩国跆拳道之间有一条非常清晰的脉络,虎形拳是跆拳道的源头。  相似文献   

14.
武术的手法,泛指含打、踢等在内的徒手搏击技法。这里所讲的迷踪拳手技法,是指以手(拳、掌、爪、勾等)为主要击打部位而使用的技法。迷踪拳的手技法,是相对于全身别的部位的技法而言的。在迷踪拳中,人体周身主要部位称"十三头",分别是头、双肩、双肘、双手、双胯、双膝、双脚,双手占其中的"两个头"。"十三头"均可发力击人,故有"十三头占天罡三十六技法"之说。在"元罡三十六技法"中,有八大手技法,这就是本文要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西域教门"为线索,研究我国回族武术产生、表征和发展的基本过程。研究证实:回族是通过古丝绸之路输入并经过改造的一个外来民族,信奉伊斯兰教,崇尚《古兰经》,其宗教文化与武术技艺相互融通;回族武术源于明代,与元末以朱元璋为首的农民起义有着密切关系,最具代表性的查拳始创于山东冠县人沙亮,这是目前有据可查的查拳大师;吴钟是另一位杰出的回族武术名师,他是八极拳在沧州地区的第一位传人;民间俗称的"昆仑派"存在有其合理性;在回族中流传最为广泛的有查拳、华拳、腿拳、洪拳、炮拳、弹腿和摔跤,回族武术最终形成了"把式加跤"的特色。博爱、共享文化思想奠定了教门回族武术的传承机制。  相似文献   

16.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众多人群通过习练太极拳达到"延年益寿不老春"的目的。如今全世界习练太极拳的人数已经超过一亿人数,在这庞大数字的背后,我们不由得发问:人人都练习太极拳,他们对太极拳了解多少?很显然,太极拳作为一个拳种流派,有着自身深厚的理论根基,今习练太极拳者多为年老者或一些青少年,其习练的出发点为强身健体,大多数习练者都只是停留在架势上,有的青少年盲目追求动作的高、难、美、新,对太极拳的习练要领及其内涵从无追究,这就导致了许多拳友练习的非常空洞,同时也影响了学拳的兴趣。古有拳谚:"拳无理不明,理无拳不精",这足以说明习练拳者不仅仅是要会练,而且需要练习者明明白白的练。正如太极拳泰斗吴图南说的"要科学的练太极"。  相似文献   

17.
细说崩与炮     
张世杰  关学智 《精武》2006,(5):36-36
江湖中曾传言,不论把形意五行拳的哪一拳练好,都能纵横天下。这话确有道理。五行拳是形意拳的精华所在,既是基础,又是领悟形意真功的不二法门。五行拳拳式精简,招招实用,用于防身自卫,效莫大焉。五行拳首推劈拳,是基础中的基础。但以威名论,崩拳更撼人心魄,被人誉为形意拳的看家拳法。先有郭云深半步崩拳打遍天下,后有尚云祥崩拳无敌。其实炮拳  相似文献   

18.
判别一门拳术是内家拳还是外家拳,我认为不在攻守与刚柔,而在于该拳术的创立理论指导的内涵、宗旨和目的。内家拳以培本为秘旨,外家拳以修技为要务。人之本,精、气、神也;人之技筋,骨皮也。故内家拳以藏精、蓄气、炼丹田、培本为秘旨,外家拳以伸筋、硬骨、揉皮为外务之修造。心意六合拳即属于内家拳。练拳前,若不能对它的全貌有一个简单了解,学练起来往往很难把握要领,不得门径而入,正如心意六合拳拳谱中所说的“学拳容易得艺难,灵动上身天地翻”。本人根据多年的习练体会,从拳法特点上阐述心意六合拳的四大特点。  相似文献   

19.
史明 《武当》2001,(11):21-23
形意自创派以来,历经前辈先贤数代的心血凝聚,形成了独特的技击风格和完善的理论体系。初习形意拳,先以五行拳入手,五行拳为其入门拳。形意门中有“五行为体,八字为用“之说。劈拳乃五行拳之首拳,也是五行拳之母拳。  相似文献   

20.
顾燕冲 《湖北体育科技》2014,(12):1094-1096
内家拳是中国武术与道教体系结合的产物,它在拳理技法等各方面都体现了道教的核心思想,尤其是道教的教理教义对内家拳的拳理核心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利用道教思想精华指导习练武术内家拳,有利于人们更好把握今生,长生久视,实现人生梦想;继承和发扬道教教理教义的精髓,对构建和谐社会,以"道"为核心,实践"道法自然"也有作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