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易帅 《世界文化》2012,(10):47-49
在丹尼尔.笛福的基地前,树立着一块纪念碑,碑上刻着“丹尼尔笛福,《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墓碑有限,可以刻下一个人的最大成就,却彰显不了隐藏在背后的精彩一生。经典名著《鲁滨逊漂流记》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在荒岛上生存历险的离奇经历。事实上,作者笛福的一生也充满着冒险精神,其精彩程度丝毫不亚于小说主人公鲁滨逊。  相似文献   

2.
马健 《世界文化》2002,(3):38-39
18世纪初,英国作家笛福名的《鲁滨逊漂流记》问世。这部以惊险而又有趣的孤岛生活为背景的作品,充分展示了人性美的另一个侧面。从那时起,人们又不断发现出现了许多新的“鲁滨逊”。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在18世纪的欧洲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启蒙运动。由于它将理性奉为最高权威,因而这一时期又被称为“理性时代”。崇拜理性成为时代精神的主旋律,进步、发展、理性、文明成为人们坚定不移的新信仰。在改造自然和征服世界的狂热中,人们虔诚地企盼着“理性王国”的到来。被誉为现代小说创始人的丹尼尔·笛福在其《鲁滨逊漂流记》中通过对鲁滨逊一系列传奇经历的逼真描绘,  相似文献   

4.
春风吹开了什刹海湖面的坚冰。湖畔,中国国家话剧院的舞台上却“寒气凛凛”,“杀声震天”……,根据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小说改编的同名话剧《九三年》,经紧张排练后,作为国家话剧院2004年首台剧目,终于与观众见面。这部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的历史剧,成为国家话剧院成立以来规模最大、阵容最强的话剧之一。剧本的改编者曹路生,是一位充满激情的剧作家,他从雨果作品波澜壮阔的历史浪涛中,读出了美丽的自然、宽厚的哲理、朦胧的遐想和动情的诗意。在剧本中,他保留且增强了诗的语言,力求充分展示雨果语言特有的魅力。雨果原著中有不少短句式的排…  相似文献   

5.
贾庆军 《世界文化》2008,(10):20-22
种族歧视是关国影视界历久弥新的话题.不断有作品来诠释演绎它。最近获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撞车》将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推向了更深处。它的探讨似乎已经超越了种族问题,指向了更普遍的世界。导演保罗·哈吉斯凭剧本《神秘河》闻名全球。他的这部导演处女作再次显现了他的天才。同《神秘河》一样,哈吉斯再次为我们展示了深藏于人们内心的深不可测的撒旦面孔。  相似文献   

6.
对剧作家王仁杰的关注和认识,是从《节妇吟》开始的。在1988年的首届中国戏剧节上,《节妇吟》演了两场.我看了两遍。见到王仁杰,是在首届曹禺戏剧学奖的颁奖活动中。他创作的《董生与李氏》继《节妇吟》获全国优秀剧本奖(曹禺戏剧学奖前身)之后,获得了首届曹禺戏剧学奖。对王仁杰仰视的结果是除了他那一口说不利索的普通话之外,印象模糊。此后.接触王仁杰的机会逐渐多起来.在戏剧节上,在艺术节上,在各式各样的研讨会上……因此,我对他的了解也日渐深入。  相似文献   

7.
2004年上海舞台作品创作无论屉数量还是质量均呈良好态势。戏曲、戏剧方面涌现出一批基础好、有潜力的作品,新创作剧目50部(包括小剧场话剧),如京剧《成败萧何》、昆剧《一片桃花红》、越剧《白衣卿相》、话剧《十月两行》《金锁记》、木偶剧《鼠精灵》、中篇评弹《弦索春秋》等。上海沪剧院推出生活喜剧《龙凤逞强》,题材涉及当代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老龄化问题,发挥了沪剧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长处,剧本基础较好,演员阵容也比较强大,使本年度沪剧创作的情况有所改观。在创作新剧目的同时,戏曲院团还推出了一批改编、移植剧目,并对上年度完成的剧目进行了加工提高。京剧院在第4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上,参与演出了三台半大戏(半台演出为京昆合演《桃花扇》)和若干个武戏小戏,其中三台半大戏中就有新创、改编、加工后复演等小同类型,体现了较高的业务规划、运作能力。  相似文献   

8.
按爪哇语,“哇扬(Wayang)”意即“影子”。畦扬戏属于10世纪前发展形成的爪哇古典玩偶剧。这种民间艺术形式起源于印度南部的皮制玩偶,据说是随着印度教而传入爪哇的。哇扬戏的大多数剧本改编自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在雅加达,建有哇扬戏博物馆。  相似文献   

9.
《美国丽人》席卷2000年奥斯卡颁奖典礼,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山姆·门德斯)、最佳原创剧本(艾伦·鲍尔)、最佳男主角(凯文·斯贝西)和最佳摄影五项奥斯卡奖收入囊中。《美国丽人》是一部属于“社会问题”类型的影片,当中的反面角色不仅仅反映自己的问题,也代表整个社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魏华存是道教上清派的创始人,祖籍山东任城(今济宁市)。山东地域浓厚的地方文化对魏华存成长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魏华存幼年切身感受到齐鲁文化所具有的感召力。《太平广记》卷五十八所记载的"幼而好道",这个"好道"应该是指山东地域的"方仙道"、"黄老道"和"太平道"。《黄庭经》吸收了《太平经》、《周易参同契》及《河上公老子章句》中许多思想和观念,以及山东地域的各种方士方术,形成了特有的修炼存思之法,在中国道教史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西汉今文《诗》学“《韩诗》学”的开创者韩婴,在其所著《韩诗外传》中以儒家思想为主体,融合道家、法家思想,采取阐述经义的形式,即通过对儒家经典《诗经》的诠释来发挥自己的思想见解。在《韩诗外传》中,他从反思秦王朝的败亡入手,提出了礼法结合、王霸并用、顺圣养民和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12.
金庸先生自己在1977年修订好的《倚天屠龙记》的〈后记〉(香港,明河社本)里说,这部书是他继续《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完成的射雕三部曲的最后一部。这话不错,在《倚天屠龙记》开始的第一章里,他不但照顾到前面两部书里郭靖、黄蓉的次女郭襄,也提到了杨过、小龙女夫妇,  相似文献   

13.
高黎 《华夏文化》2010,(3):55-56
<正> 和谐一词较早出现于汉代郑玄给《诗经》作的笺注。《后汉书》和《晋书》中也出现过。在《论语·学而》中提到"礼之用,和为贵",《国语·郑语》、《论语·子路》、《中庸》等体现了古人对于和谐的重视。《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反映出和谐思想允许有不同的见解,最终做到求同存异,实现和谐。和谐文化建设的思想是在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它是指一种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以倡导、研究、阐释、传播、实  相似文献   

14.
《庄子》与《易传》在谈及言意关系时,均提出了"言不尽意"论,但看似相同的观点却有着迥乎不同的内在思想理路:作为儒家经典的《易传》之所以提出"言不尽意"论,并非是在质疑语言的达意功能,而是为了大力表彰圣人之意的广大深邃及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的伟大创造,恰恰是为了进一步强调"宗经"、"征圣"的必要性;而《庄子》的"言不尽意"论却是建立在对一切人类智慧极端怀疑的基础之上(这其中也包括对于圣贤经传之达意明道功能的强烈质疑),最终走向的是对儒家"宗经"、"征圣"思想的彻底批判。不过,虽然庄子认定,有限的人类智慧根本无法测度无限之"道",作为人类智慧衍生物的语言文字更无法触及"道"之真谛,但《庄子》却正是于不可言说之处开始了言说,并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摆脱"言不尽意"的困境与宿命。从这个意义上说,《庄子》与《易传》可谓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15.
刘淑丽 《寻根》2009,(6):40-43
周代对于女性的论述在《周易》中较为集中,尤其是其中的《家人》、《恒》、《成》等卦。战国时代的荀子就已经注意到了《周易》有关女性与男女关系的论述,《荀子·大略》说:“《易》之成见夫妇,夫妇之道不可不正也,君臣父子之本也。”《周易》者,“以此文王所演,故谓之《周易》”(李学勤主编:《周易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  相似文献   

16.
冯立 《华夏文化》2006,(4):42-44
宗炳(375-443年),字少文,南阳涅阳(今河南镇平)人。“好琴书,善画”。南朝时代有名的高士和画家。沈约《宋书》和李延寿《南史》都把他列在《隐逸传》里。据《宋书》本传记:宋武帝刘裕和衡阳王刘义季曾征召、引荐他担任主簿、太子舍人、咨议参军等官职,均未就,是个高雅隐遁的“  相似文献   

17.
“角”是何物?就是古代军旅中使用的号角。因最初都是用兽角做成,故以“角”来命名。有关它的记载,不见于汉以前的文献,从东汉末起,典籍中屡见不鲜。最早提及者是公孙瓒的《告子读书》,内有“袁氏之攻,状若鬼神,梯冲舞台楼上,鼓角鸣于地中”(《后汉书》本传)数语。其次是《三国志》,其中《陆逊传》《吴贺齐传》《虞翻传》诸篇,均说到它。  相似文献   

18.
在中文学术著作里,钱钟书先生的《管锥编》是一部非常独特的书。此书用典雅的文言写成,选取《易》、《诗》、《左传》、《史记》、《老子》、《列子》等多部中国古代典籍,分列条目,逐一评点,而各条目之间并无系统的结构和明显的逻辑联系,看来似乎是传统笔记的写法。但此书又打通中西,旁征博引,不仅引用中国历代各类著作,而且从西方典籍中采取可资借鉴参照的材料。  相似文献   

19.
刑名相杂 穿凿好异——论《尚书新义》的特点与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安石的《尚书新义》是羽翼其变法之作,独行科场60余年,在训诂义理上有不少创获。但王氏解经穿凿好异,又杂刑名之学,当时学者以经学为媒介与王氏新学展开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尚书新义》由于自身的缺陷和反对的强大力量而退出了思想阵地。  相似文献   

20.
《易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占筮的书。《易经》的作者,以及成书时代,至今尚无定论。《汉书·艺文志》提出"人更三圣"的说法,认为伏羲氏画八卦,周文王在羑里坐牢时推演为六十四卦,作卦辞和爻辞;孔子为《易经》作传(《易传》)以解经。《易传》又称"十翼"共7种10篇,它们是《彖》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系辞》上下篇、《说卦》、《序卦》和《杂卦》。战国时期,人们将《易经》和《易传》合订成册,成为今天的《周易》。秦始皇焚书坑儒,没有焚《周易》。到了汉代,《周易》地位上升,成为"群经之首"。此后,《周易》的地位没有动摇。"群经之首"不是因为它能算命,主要是它的阴阳变易思维给人们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