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世纪向近代转向时期德国民族主义思想的萌芽为德国民族主义的兴起、发展和近代德国的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启蒙运动时期德国民族意识觉醒,18世纪80年代文化民族主义的形成为德国的统一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经济民族主义为德国的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政治民族主义为德国的统一奠定了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德国的职业教育被认为是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但是人们对于德国职业教育的了解并不全面。本文以德国出版业的职业教育为例,介绍德国职业教育的理念和特征。  相似文献   

3.
德国成文的社会保障制度始于俾斯麦时期。掌权德国后,基于自身对德国社会问题的认识、德国的经济发展需求以及德国各阶层的推动,俾斯麦开始着手建立符合德国当时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在经过一系列的补充与完善后,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在客观上对德国的社会发展产生形成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并为以后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莱布尼茨是近代德国哲学的重要开创者.莱布尼茨哲学通过沃尔夫而开始在德国广泛传播.因此,莱布尼茨——沃尔夫时代成为德国近代哲学建立的时期.莱布尼茨——沃尔夫哲学是德国近代启蒙思潮和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的伟大先驱.康德为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创始者;黑格尔则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伟大继承者和推进者,他把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发展到顶峰、德国哲学不论是在莱布尼茨——沃尔夫时代,还是在康德——黑格尔时代,都受到了朱熹理学、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5.
从北京市教委实施"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落实"国外研修计划",组织北京市部分职业院校教师赴德国培训,从"赴德国培训的背景、赴德国培训的概况、赴德国培训的收获、赴德国培训的几点思考"四方面报告赴德国培训项目情况.  相似文献   

6.
在2000年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主办的Pisa调查中德国作为经济强国却以失败告终令各国震惊,尤其引起了德国人对自身教育体制的反思。德国的联邦体制决定了其多样化的教育体制,也造成了德国教育改革的与众不同的特点。历来对于德国教育体制何去何从存在几大争论。目前德国政府为挽救德国教育现状作出了一些改革的举措,本文试图以Pisa中德国的表现和改革分析德国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相似文献   

7.
德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发动国和战败国。二战后,德国与西欧及东欧国家都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了边界、领土争端。德国与西欧邻国领土争端的解决为欧共体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德国与东欧国家尤其是波兰边界争端的解决则为德国的统一铺平了道路。德国与邻国和平解决边界、领土争端是特定国际环境的产物,也是德国正视历史、认清现实、争取邻国接纳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德国是经济发达国家,“德国制造”的标签常常成为高质量的代名词。人们在探索德国科术与经济迅速发展的奥秘中发现,该国强盛的关键在于其国人所具有的文化素质和发达的职业教育。在德国,企业界人士很认同自己国家的职业教育,他们认为职业教育是产品质景的保证,是德国经济发展的基石。2009年10月,本人赴德国实地考察了德国的职业教育,深受启发,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9.
正据德国当地网(thelocal.de)2014年2月3日报道,当日,德国商务专家称:"目前德国年轻人上大学的很多,去公司实习培训的很少,这将会影响德国的经济。"同时,德国工商总会主席埃里克·史怀哲表示:"如果这一趋势没法阻止的话,那么德国的经济将遭受破坏性的打击。"史怀哲指出:"德国大量的年轻人将大把时  相似文献   

10.
对德国民法到底应持何种态度,在当代中国学界出现了重大分歧。在此背景下,《德国民法典》的贡献与局限,成为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德国债法现代化改革说明德国社会正在对《德国民法典》的局限进行超越,我国应从《德国民法典》中汲取营养,总结教益。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我国高职校园文化内涵建设的背景和现状,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实际,以及对形成高职院校鲜明文化特色,培育文化竞争力具有的重要作用等四个方面阐释了加强校园文化内涵建设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加强校园文化内涵建设过程中应把握好的若干原则。  相似文献   

12.
体育专业"术科"课程反映了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术科"课程建设是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工程.通过对"术科"课程建设的价值与价值取向的研究,结果表明,体育专业"术科"课程建设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科和专业建设、促进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体育专业"术科"课程建设应当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树立人文主义课程观和整体教育课程观的价值取向,这是"术科"课程建设成功的关键,也是教学改革的正确导向.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专业建设的高职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类型而非层次,其属性为职业教育或技术教育,人才培养定位为专业技术应用型,突出职业性、技能性专门人才结构特征,是一种多层次、多类型和多元结构的高等教育。实践表明,专业建设是提升高职院校内涵发展力和持续发展力的核心命题,同时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发展的依赖路径。高职教育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子系统包括专业标准建设系统、课程标准系统、师资队伍建设系统和条件保障系统等,这些既相互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子系统构成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四个范畴。  相似文献   

14.
自学考试灵活自主开放的学习方式,可以成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与途径。自学考试改革在政策规定方面要进行有利于农村青年参加,包括用财政或其它政策性资金资助农村青年参加自学考试,将自学考试与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能资格考核相结合,专业设置重点放在专科层次的实用技术性专业上,在课程设置上突出现代生产技术与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适当降低专业门槛,相对提高取得专业合格证书的成功比例。  相似文献   

15.
我国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识与研究起步较晚,但是技校、中专、成人高校由于自身特点,很早就不可避免地带有职业教育色彩.通过用解剖麻雀的方法概述了天津市由自发到自觉进行中职与高职衔接的三大阶段及其发展过程.从而对天津中职与高职衔接的二种主要形式从多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问题,建议和对策,并对发展这一衔接提出了政策性的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开办教育技术本科专业的院校信息和相关数据调查、统计和分析,综合文献调研,网络调查和对部分院校的个案研究。揭示了开设教育技术专业的本科院校99年以来的重大变化,从整体上呈现教育技术专业在全国发展的现状、趋势和专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以更好的促进教育技术本科专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论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特色及其建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相对于传统普通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根本性特色之所在,分析了这种根本特色的建立对于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作用,并探讨了为建成这种根本特色学校方所应转变的教育观念与应采取的措施,社会与政府所应营造的氛围和应出台的政策等。  相似文献   

18.
师专作为培养教师的摇篮,一直进行的是单一的师范教育,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师专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试从教育资源、毕业生就业及教育观念的更新三个方面着手,论证师专的办学模式,应一改以往单一的师范教育为主的多种教育形式并存的办学模式,提出将师范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函授教育等教育形式结合,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一个主要缺陷是对人及人的精神的忽视。高职教育只见“职业”不见人,致使高职院校人文精神贫乏,人文精神生态恶化,师生人文素质下降,从而危及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教育要发展创新,就应回归教育的本质,贯彻人文精神。本文认为高职院校应该从教育目的、人才标准、课程体系、教师素养及校园文化创新等方面强化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0.
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大检阅,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催化剂。社会需要大批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级技术型人才。而高级技术人才培养不仅需要适度、够用的理论知识,更需要扎实、专业化的实践知识。因此,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级技术人才的基础性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