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伟大革命导师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对拉萨尔在纲领草案中避开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空谈所谓“劳动是一切财富和一切文化的源泉”这个反动观点进行了有力的批判。马克思指出:“‘劳动只有作为社会的劳动’,或者换个说法,‘只有在社会里和通过  相似文献   

2.
我党提出要深入研究和探讨马克思的价值理论,是强调谱写新的理论篇章,是强调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当前的改革开放;十六大报告强调尊重劳动、知识、人才和创造,旨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绝不是对劳动创造价值这一根本观点的否定;社会财富的源泉不等于就是价值的源泉,在价值源泉问题上劳动具有排他性,但在价值形成和价值分配问题上则不然;马克思《资本论》的学术价值以及它对全世界工人阶级解放事业的伟大作用,不容贬低和诋毁;地球上所有的财富和一切商品的价值,从古至今只能靠劳动来创造,非劳动主体创造使用价值和非一般人类劳动成为价值源泉的说教,纯属天方夜谭。  相似文献   

3.
财富是人类生存、繁衍、发展的物质载体和追求目标,这个载体和目标,一方面表征着劳动与自然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的变换关系;另一方面,还表征着劳动者之间在物质、经济、政治、精神等方面的交换关系。正是在这种关系中,自然与劳动这两个财富的初始源泉不断生产出各种人力、资本、制度、科技等派生源泉,使社会财富不断涌流了出来。其中,自然和劳动分别是财富源泉涌流的初始客体受动力量和初始主体能动力量。没有劳动这个财富涌流的初始主体能动力量,自然这个财富涌流的初始客体受动力量和各种财富派生源泉,除了巧合,都无法自动按照人类的愿望涌流增长,所以,财富源泉的涌流必须依靠劳动的积累。  相似文献   

4.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一切创造性的劳动都是从创造想象开始的”。用爱因斯坦这种睿智而深邃的思想去审视我国正在实施的基础教育,我们对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保护与培养的现状的确不容乐观,以考试为例:  相似文献   

5.
巴黎公社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虽然公社仅仅存在了七十二天,但这个新型的国家机器和一切剥削阶级的国家机器有着本质的区别。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指出:“公社的真正秘密,就在于它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政府”,“公社曾想消灭那种将多数人的劳动变为少数人的财富的阶级所有权”。  相似文献   

6.
生活意味着工作。劳动是人的生命。—伏尔泰 劳动常是快乐之父。—伏尔泰 灵感只由劳动而诞生,只为劳动而降临。—柴科夫斯基 劳动使体魄强健,懒散使穷体底弱。—泽尔士 劳动甚至能把平凡的日常生活变成欢乐的节日。—莱尼斯 劳动是财富的唯一源泉:劳动挣得的财富是克服痛苦和贫困、反对无所事卒的恶习的唯一良药。—皮萨列夫 通向光荣的道路由劳动铺成。—布勃利里·西尔 体力劳动在一定条件下,乃是一种“肌肉的欢乐”。—巴甫洛夫 只要习惯于劳动,不劳动就反而无法生活。人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有赖于劳动。—帕斯卡尔 人凭籍劳动的帮助才日臻…  相似文献   

7.
用马克思主义关于“财富”的基本原理,分析了中国历史上农民小生产对财富的价值取向,和建国以来我们党在财富问题上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如何“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8.
在剥削制度下,“富”往往是剥削的结果,意味着对他人劳动的占有。穷与富之间存在着尖锐的阶级对立。对于富和富者,劳动人民嗤之以鼻,这是理所当然的。劳动人民推翻剥削阶级统治,掌握政权,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这就为自己创造了在物质文化生活上由穷变富的历史条件。由于实行按劳分配政策,劳动者付出的劳动与他们获取的物质生活资料,第一次统一起来。劳动人民真正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劳动在生活上富裕起来,这是社会主义制度无比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和一切剥削制度的表现。但是,在很长一段时期里,我国流行着一种颇为有害的观念。把穷作为“革命”的  相似文献   

9.
徐旻 《班主任》2006,(3):13-14
著名寓言大师拉·封丹说:"劳动是最可靠的财富." 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说:"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 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卢梭说:"劳动是社会中每个人不可避免的义务."  相似文献   

10.
凡勃伦所论述的有闲阶级所具有的最大特点就是炫耀性消费,同时避免进行有用的“生产性劳动”.他们以展露和凸显自身的财富与地位为荣,物质对于他们而言早已不再是简单的消费品,而是一种财富的载体.尤以服装为甚,服装作为金钱文化的一种表现被有闲阶级作为阶级的象征,以物质的等级感来显现其阶级的等级感.  相似文献   

11.
目前,人类社会的发展正面临着人口的急剧增长,而资源日益匮乏的这种令人不安的发展趋势,已成为人类生存的潜在威胁。人类文明的发展与农业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主要是通过人类与农业资源的相互关系表现出来。而农业资源又是以土地为主要资源。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土地是财富的母亲”;“土地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由此可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和国家一样是阶级斗争的产物,是阶级斗争的工具。随着私有制的出现,产生了剥削,产生了阶级斗争。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就产生了政党。一切阶级为了动员组织自己的力量,同敌对阶级进行斗争,建立和巩固自己的统治,就要有代表本阶级利益、集中本阶级意志的领导者和组织者,这就是政党。共产党代表着无产阶级和一切劳动人民的利益,要彻底推翻剥削制度,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解放社会生产力,在全世  相似文献   

13.
在阶级社会里,“两极分化”是带有阶级含义的分化,不仅仅是指财富占有的差异性。现阶段的中国尽管存在一些个人资产及其相应的获利形式,但就全社会而言,社会的主要资源和资产仍掌握在国家和集体手里,人们获取收益的主要形式依然是按劳分配,人们收入之差,生活富裕之别主要还是劳动因素所致,这就在客观上遏制了“两极分化”出现的可能。文章结论,中国当今个人收入不存在“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14.
《资本论》是一座伟大的宝库。《资本论》中关于土地资源的论述,对于在四化建设中认识土地资源的作用、特点以及更好地珍惜土地,节约土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引用过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第的著名的话:“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马克思是科学劳动价值论的创始人,认为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但是,马克思并没有因为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创立,而否定了另外一个事实,即从使用价值的角度来看,劳动并不是社会财富的唯一源泉,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们在宣传和解释共产主义这一目标和理想时,更多的是强调共产主义消灭了私有制和剥削,以及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但马克思在分析共产主义实现条件时,强调的不是集体财富本身的充分涌流,而是集体财富一切“源泉”的充分涌流。社会财富的“源泉”包括人和物两方面,但居于主导地位的是每一位社会成员的全面充分发展,这既是共产主义追求的目标,更是实现共产主义的一个重要条件。基于现阶段人们对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种种误解,我们有必要对这一学说重新解读,还原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真面目。  相似文献   

16.
1.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本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以下各项是对马克思这一表述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相似文献   

17.
论科教兴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越来越重要的决定性力量 经济学家越来越强调科技在国家财富增长中的作用。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A·斯密指出一切物质生产部门都创造财富。马克思创立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论述了劳动创造财富。认为“科学是财富的最可靠形式,既是财富的产物,又是财富的生产者”,“生产力也包括科学”,“另一种不需要资本家花钱的生产力是科学为量”。英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了“创新理论”和“经济周期  相似文献   

18.
论“触发”     
“触发”,是艺术创作的催产婆。作家高晓声对此说:“‘触发’是一切创作之母”,这确是一语中的。“触发”。有哪些类型呢? 一是灵感“触发”。 大凡创造性的劳动,都离不开灵感。它是打开创造思维的闸门之神,是引爆才智之库的导火线。别林斯基说:“每一部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的灵感努力的结果……灵感是一切创造的源泉。”(《别林斯基选集》2卷第473页)  相似文献   

19.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是奴隶们创造历史,还是“英雄”创造历史?在这个问题上,历来存在着两条认识路线的斗争。能否正确对待人民群众,是我们辨别各个阶级、各个社会思想进步或反动的一个标尺。古今中外,一切剥削阶级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愚弄、奴役广大劳动群众,总是把被压迫、被剥削的劳动人民诬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知识经济是世界工业化进程中的高级发展阶段 ,即知识发展产业和国民财富中的知识含量已处于绝对优先地位。知识经济为现实打破了传统社会关于脑力劳动、体力劳动和技能劳动的简单分工 ,一切劳动者最终都是“知识型”的 ,而技能更加依赖于知识的扩展和运用。在这一时代背景下 ,传统的职业教育 ,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机遇和挑战 ,特别是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 :劳动技术密集型的职业群体曾经制造了“东亚奇迹” ,但以金融业首当其冲的经济危机的出现表明传统的职业训练已无法适合知识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