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目前,西方不少心理学家在儿童自我意识发生和发展方面进行了某些研究。较有代表性的有下面几种观点。 1、皮亚杰(J·Piaget)注意到二、三岁儿童的各种感官运动图式开始内化(internalize)而为表象或形象图式,尤其是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促使儿童日益频繁地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重现外部活动,由内化的模仿而出现的“表象的思维”、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性。皮亚杰认为,儿童意识、智力的形成,有赖于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  相似文献   

2.
康德崇高美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崇高的内涵来看 ,康德把崇高分为客体的崇高、客体表象的崇高和心意情调的崇高 ,揭示了崇高作为审美范畴和审美客体的客观性 ,弘扬了崇高的主体性。从崇高的根源来看 ,康德把崇高的根源归因于主体的内部机能 ,试图克服崇高事物的巨大威力与主体恐惧心理的矛盾 ,分析二者的对立与统一 ,不是统一于崇高事物 ,而是统一于主体的内部机能 ,从而凸出了主体的勇气、力量和自我尊严感 ,也倡导了主体对客体的超越。康德还深刻地揭示了崇高的心理机制 :由崇高的事物审美感官难以把握产生痛感理性观念引导想像力自由驰骋掌握崇高的事物产生崇高感。康德的崇高理论代表了德国古典美学崇高理论的最高成就 ,为现代崇高理论的发展作了坚实铺垫。  相似文献   

3.
美是一种肯定性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是一种肯定性价值。美在审美主体与客体的审美关系中生成,审美主体与客体具有内在的同构性,客体成为主体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时,客体便具有了能满足主体的审美需要、给主体带来精神愉悦的价值属性,美也就生成了,客体成为了美的事物。  相似文献   

4.
桂宏军 《文教资料》2013,(2):19-20,29
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认识的本质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离不开建构,建构一般是指主体在思维中对客体信息的重构过程,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主体把来自客体的信息在大脑中重新组合成观念的体系。华莱士.史蒂文斯认为艺术应扎根于目前的现实生活;艺术反作用于现实,艺术为零乱和无意义的现实社会带来秩序、意义和目的。史蒂文斯认为自然世界经过艺术家的想象加工之后,事物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整理,获得了秩序,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认识的建构性。  相似文献   

5.
一、联想和想象 联想是与表象的相似因素有关,由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的形象,或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形成有关事物的形象。前者是创造性想象,后者是再造性想象。联想和想象都是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人脑运用形象(表象)进行的思维。表象是形象思维的元素,形象思维本质上就  相似文献   

6.
价值与真理的有用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的本质只能是客体对于主体有用 ,而不能是主体对于客体的价值认识、价值判断。真理的本质只能是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如实即符合实际 ,而不能是真理对于主体有用。对于一事物的全部真理性认识可以相对地区分为事实真理和价值真理。价值真理不等于真理的有用性价值性 ,它们在反映对象和具体内容上是有很大区别的  相似文献   

7.
一、为什么要突出学习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方法 ?如何理解分析与综合方法的核心是矛盾分析法 ?○关于第一小问一是因为分析与综合作为一种思维方法 ,是主体观念地把握客体的一种认识工具系统。它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为目的的正确进行理性认识的方法。通过思维方法、思维主体与思维客体、主观与客观相互联系、相互贯通 ,从而搭起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双向运动的桥梁。因此 ,它既是认识论 ,也是方法论 ,都受到辩证法的指导。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方法体现了辩证法、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 ,加以认真学习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抽象思维为主要思维特征的议沦文写作通过对事物特征的抽象、概括来理论地反映客观事物;形象思维则是在感觉表象的基础上,形象、具体、生动地反映客体的过程,尽管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作品创作的基本思维样式,但在议论文写作中起着不可忽视的辅助作用,借助于形象思维,可化枯燥为生动,化  相似文献   

9.
思维是人脑对现实的概括的反映。它是借助于词实现的。它同人的实践活动,同人对客观世界的感性认识密切联系。人为了更广泛、更正确、更深刻地认识世界,仅仅依靠感知和表象是不够的。因为感知和表象所能达到和认识的领域有限,而思维的领域却是无限广阔的。比如,仅凭表象不能把握每秒钟三十万公里的运动,而凭借思维就能把握。又比如,仅凭感知和表象只能认识事物的外部特征,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而凭借思维,不仅能抓住事物的本质,还可以把握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人在实践活动中,正是凭借高度发展的思维能力,创造了人类社会的文明。  相似文献   

10.
认识结构由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各种表象系统和概念系统组成,它是具有一定整体结构功能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是凭外部活动逐步建立起来的多层次、多分支的动态系统,是对于认识和行动具有一定指导作用的经验、知识的总和,是主体能够把握客体的智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