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党的十四大期间,我作为正式代表,除了开会,还每天赶写一篇《十四大手记》,在《经济日报》上发表,前后连续写了九篇。这些手记见报后,在读者中引起了一点反响。我心里很清楚,这九篇《手记》都属于“急就章”,读者之所以产生一点兴趣,无非是看在“一边开会,一边写稿”的份上。其实,这对新闻工作者来说,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怎么会想起写《手记》?许多朋友这样问我。我的回答是:“逼”出来的。我这次是第二次写党代会手记。1987年,党的十三大期间,我也写了九篇手记。当时的情况是,分配给《经济日报》采访十三大的记者名额只有两个(其  相似文献   

3.
《人民日报》曾先后发表了我的《也谈记者的苦恼》和《再谈记者的苦恼》(简称《苦恼》)。事情过去了多年,但还不对有人问我是怎样写《苦恼》的。为回答同志们对一个记者的关切,我就说一说。群众流泪我也流泪《苦恼》披露的是原铜川矿务局鸭口煤矿党委书记王福顺。平时,他吃饭不下楼(通讯员端饭),理发不下楼(理发员到办公室),看病不下楼(医务人员送医送药),企业管理搞得一塌糊涂。使人不能  相似文献   

4.
今年元月,明天出版社推出一部以校园生活为背景,以环保为主题的长篇花季小说《脆弱的蓝色》,旋即引起各界的关注和议论——年过五旬的著名作家竹林大胆涉足校园文学是否为广大青春学子所接纳?为何一部少年小说竟有那么多20至80岁不同的年龄段的读者看好?书中沉重的主题是否逆当下少儿作品重文学之轻的潮流?少男少女还看好正统文学吗?对此,《文汇报》、《新民晚报》、《大众科技报》、《中华读书报》以及上海东方广播电台等媒体均有不同的报道和评论。那么,作者本人是如何想到创作这部作品的?其内在的魅力在哪儿?我们约请竹林撰写这篇文章,供读者和评论界参考。  相似文献   

5.
《今传媒》1996,(4)
《收藏》您已藏在我的心里!■文/若文欣读《收藏》杂志今年一至四期,耳目一新。《收藏》杂志,以其流畅的笔调与比较艺术的版式设计,奉献给读者一个五彩缤纷的收藏世界。这是《收藏》杂志之所以走红的奥妙之一。在这个世界里,有享着盛誉的收藏家徐展查、陆海天等先生...  相似文献   

6.
杭州这个地方实堪称为佛地,因为寺庙之多约有两千余所,可想见杭州佛法之盛了!  相似文献   

7.
杭州这个地方实堪称为佛地,因为寺庙之多约有两千余所,可想见杭州佛法之盛了!  相似文献   

8.
我爱读散文,也常想写散文,因为散文是文化品味很高的文体。记人的散文,与小说不同,大概主要在于没有虚构的余地。《河南日报》举办的碧云天纪实散文征文,既特别标明“纪实”,是要写真人真事无疑了。我是先见了“泥猴张”的作品之后两三年才看到这位艺术家的。最初看他的泥猴,眼前为之一亮,别看是只泥猴,煞是机灵有  相似文献   

9.
2008年12月,新华出版社出版了我的<与塔利班面对面>.这本书比较全面深入地介绍了阿富汗和塔利班,也是对我在阿富汗一年半工作经历的总结.  相似文献   

10.
“现在登篇稿子没有关系可真难啊!”很多通讯员发出如此的感叹。然而,我们从实践中认识到:业余报道员只要写出高质量的稿子,并非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编辑同志是认稿不认人的。我是刚步入报道行列不久的业余报道员,也曾怨过编辑为  相似文献   

11.
冯森龄 《今传媒》2004,(6):24-25
1978年,著名报人、新华社陕西分社原社长冯森龄经过数月调查研究撰写的《延安调查》、《再访延安记事》等八篇内参材料,以一个新闻工作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追求真理的勇气,实事求是地反映了陕北农村当时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为中央和陕西省委及时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在他离开这个世界整整十二年后,我们把他当年写《延安调查》的相关回忆文章选编发表,以纪念这位新闻界老前辈。他在采访活动中身体力行的无私无畏、深入扎实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相信对业内同仁改进新闻作风会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12.
1937年,我在延安的窑洞里见到了毛泽东,后来,根据我自己在中国历史关键时刻对毛泽东的几次采访以及对其他革命领袖的采访,我写作了好几本书。如今,我是认识他并竭力记载他的生平和著作的几个健在的外国人之一。 几年前,我开列了一个名单,并写过一首诗,赞颂了历史上九位最值得敬仰的人物,其中有埃及的拉姆塞斯二世、法国的沙勒曼及美国的乔治·华盛顿。我把毛泽东也写了进去。为什么呢? 毛泽东之所以举足轻重,是由于他当时在中国所面临的巨大困难以及古老的宗法思想。中国农村数以百万计的中国人,都具有这种思想。而毛泽东是改变这种思想的唯一的中国人。毛泽东的确改变了中国人的思想!中国内地的年轻士兵,听从毛泽东的指挥,理解他所说的一切。他们愿意跟随他,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旗袍,有着悠久的历史,象征着华夏文明,衬托东方女性的优雅气质。翻开漫长的中国历史,似乎再也没有哪种服装能象旗袍那样经久不衰,富于魅力。在我们的记忆中,旗袍总是有着那么一种既远又近,既陌生又熟悉的感觉。就在前不久第二届中华杯多媒体作品大奖赛的决赛现场上,一部荣获创意奖的《私房韦》让我们有机会静下心来触摸这段难以割舍的旗袍情结。  相似文献   

14.
我写《男生贾里》、《女生贾梅》秦文君编者按:秦文君是深受广大中小学生喜爱的儿童文学作家,她所创作的《男生贾里》、《女生贾梅》多次获全国大奖.《男生贾里》曾获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第三届上海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首届《巨人》中长篇小说奖第一名。...  相似文献   

15.
一书名·编者文汇出版社出版的这一本《写在钱钟书边上》,书名径拾钱氏《写在人生边上》的牙慧,得来全不费工夫。虽然照着葫芦来画瓢,可也算是上近水楼台看本地风光,使得广大“钱迷”们见“钱”眼开,油然生出一种自来熟的亲切感。既然有这种不费力而能讨好的便宜事,笔者也贪它一个小便宜,顺手牵来用作篇名。  相似文献   

16.
"传记文学",换个名目就是"演义"。其弊害即如章学诚《丙辰札记》所批评,"七分实事,三分虚构,以致观者往往为所惑乱",——以假充真,进而以假乱真。  相似文献   

17.
我是军工企业的工会干部。过去虽然也写过一些稿子,但那只是凭着老三届的文化底子,什么是新闻?什么是由头?行话术语全然不清楚,自从去年订了《新闻三昧》后,就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每当我如期收到后,非得一口气阅读完才行。因为我太需要它了,把它当成自己写作中的字典,那里边有浅明易懂贴近我们通讯员的经验介绍,也有较深层次  相似文献   

18.
常人说“十年磨一剑”,我这个笨人的这把“剑” (《中国美学之旅》)可整整磨了二十年。 写这本书,缘起于最初自己想读这类书。60年代初,朱光潜先生的《西方美学史》出版,别人不知怎样,对于我这个毕业不久的大学文科生,却不啻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我迫不及待地买了来,兴冲冲地当然也是囫囵吞枣地读了一遍。紧接着,就是想找一本 《中国美学史》读读。寻来找去,我才知道,当时只有《中国文学史》,根本就没有中国美学史之类的书籍。“文革”期间,我又偷偷读了一遍《西方美学史》,仍然是似懂非懂的,但阅读《中国美学史》的愿望…  相似文献   

19.
自从我当上了《女性世界》的编辑后,我就觉得自己象广告商似的了,跑到哪里总要推销一下《女性世界》这个版面。有一次,去一个工厂开座谈会,清一色的女工,一开口我就说:“你们知道吗,新民晚报有一个版面叫《女性世界》?”当然有人说知道,有人张大眼睛看着我。于是,会议结束时,我便张大眼睛看着那几个人说:“一回生,两回熟,《女性世界》是我们的天地,以后就靠我们大家来办了。说真的,普通女工难得和什么记者、编辑之类的打交道,这样一来,她们也就记住了《女性世界》。做编辑的,谁不爱自己的版面?谁不想把版面办得更好些?我当然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20.
人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然而对新闻工作者来说却不尽然。只要方法得当,认真嚼,别人嚼过的馍同样能嚼出新味道。我们回顾《情满京华》(发于1987年3月24日《河南日报》)一稿的采写经过时,对此有了更深的理解。今年2月28日,在北京施工的河南民工因误食亚硝酸钠导致49人中毒,经首都医务人员和各界人民的大力抢救,使48人死里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