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杰 《海外英语》2022,(18):38-39
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外国著作的中译工作不容小觑,而译者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译文的可接受性必然是值得考虑的一个问题,其中词汇的选择就是不可缺少的一环。词汇选用是否符合当下语境,是否和译入语文化相适应等问题值得译者深思。在考虑到语境和译入语文化的前提下,该文从词汇选择方面对《呼啸山庄》杨苡译本、方平译本及宋兆霖译本进行简要的对比评析,以认识不同译者在翻译时对词汇的不同选择,促进外国著作中译本的优化。  相似文献   

2.
《菜根谭》作为中国格言体经典,在外宣中华文化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典籍英译中,语境的重构和文化背景的塑造是必不可少的。将《菜根谭》的三个译本放置在语境化的角度进行分析、总结,继而得出在典籍英译过程中,构建文化语境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格列佛游记》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被译介至中国以来,不断有重译本和复译本出现。以勒菲弗尔的改写理论为依托,通过选取完成于不同时期的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中文译本进行描述性对比研究,将这部小说的译介放置到整个译入语社会文化的宏观背景之下,考察原作进入目的语文化语境后发生的形象变形和变迁,并探究译本形象变形和变迁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进而透视意识形态、诗学和译者主体性等因素对于译本意义的操纵。《格列佛游记》中译本在不同时期呈现出的迥异的文学形象,实际上折射了20世纪中国不同时期文化语境和文学观念的变迁。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罪数》译本为例.从译入语文化语境的两个方面:中国传统价值观、审美观和清末民初社会历史背景.分析程小青早期侦探小说翻译所受的影响。对当时传统价值观和审美观考察,发现程小青受其影响.为了关照读者的“期待视野”.对福尔摩斯和女性的形象塑造适度中国化;对当时社会历史背景进行考察,发现程小青受其影响,考虑读者的接受问题,为了译本在当时能够被接受,科学地应用翻译策略,其早期译著因此受到知识阶层的广泛欢迎,为西方侦探小说在中国今后的广泛传播和中国侦探小说的诞生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高洁  李迎新 《海外英语》2022,(18):16-18
毛泽东诗词是中国典籍文学的代表,其英译有国内和海外两种类型,美国华裔聂华苓和其丈夫保罗·安格尔翻译的毛泽东诗词是海外译本中有深远影响的一版。文章采用社会翻译学理论框架,基于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从核心概念“场域”“资本”“惯习”三个角度分析了聂华苓夫妇合译的《毛泽东诗词》在美国文学场域的生产实践要素,描述该译本产生的社会语境和主体间的相互影响,并据此分析翻译文本的策略选择。今年正值该译本诞生50周年,文章旨在通过对这一典籍英译实践的考察,为中国文学的域外传播机制和效果提供更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比《中庸》四个译本的“仁”译及副文本,探究译者翻译目的以及“仁”译差异产生的深层原因。发现四个译本各有利弊,皆无法完整传达“仁”字完整含义。为此,建议根据不同语境,揣摩词义,找到与原文最贴近的英文,再附上中文和拼音,既贯穿始终,避免歧义,又兼顾语境,以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7.
旨在翻译目的论的框架下评述辜鸿铭《论语》英译本,目的论将"翻译充分"作为评价译文的标准,以此作为出发点,在翻译纲要的指导下,考察译本的预期功能,译入语受众和译本产生的动机等,从而检验辜氏《论语》英译本是否满足其翻译目的,评价其翻译是否充分,研究的启示在于:该译本是符合其翻译目的,翻译充分的译文,辜氏所运用的各种增补、删除和重排的翻译方法是实现其翻译目的的合理手段;在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今天,译者不但要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有深刻和透彻的领悟,而且还应对译入语文化作潜心研究,同时考虑到译本的文本功能,以更适合译入语读者接受和更利于文化传播的方式使得中国的典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地传播。  相似文献   

8.
顺应论是个具有极强解释力的理论,可以解释不同的翻译现象、比较译本异同。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本文试图比较夏衍所写散文——《野草》的两个英译文。译本出自张培基和刘士聪。通过比较发现,翻译是一个动态的、不断选择语言的过程,译者要根据语境、语言结构顺应源语和译入语的语言和文化。  相似文献   

9.
副文本作为翻译文本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传递着多样化信息,对译本研究具有启示意义。陈荣捷《传习录》英译本中,副文本担当着重要角色,但相关研究屈指可数。本研究聚焦陈荣捷英译《传习录》的副文本构成要素及其功能,以期揭橥陈荣捷《传习录》英译本的价值。研究发现,陈荣捷英译《传习录》的副文本在阐释译者翻译观和翻译动机、重现源语语境、弥合文化差异、建构中国古代哲人形象与促进译本接受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这为中国哲学典籍“走出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以“无本回译”为视角,对《李鸿章回忆录》的底本及两回译本(2011年赵文伟本和2013年崔姗姗本)中的李鸿章英语语境形象、本土形象以及回译本形象建构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曼尼克思书写的李鸿章形象较为全面,含日常生活和政治生活两个方面,与李鸿章的本土形象(主要侧重政治生活)相比,多了生活化中的李鸿章形象,并且在描述李鸿章形象的过程中渗透了作者作为美国人的价值观;两回译本中的回译形象,整体上较为还原李鸿章的英语语境形象,但涉及晚清中国国家主权及历史史实方面的本土李鸿章形象时,崔译本选择复刻式回译,而赵译本采用的建构式回译充分考虑了我国的政治历史背景因素。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的译本多样,以杨、霍译本最为著名,从二人英译翻译策略的选择可知,策略选择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无论选择什么策略,都会受到译者的文化功底、读者的接受预想以及文化的不对等程度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最终受制于译者目的,文化走出去战略要成功,就要考虑译入语读者对文化的接受情况。根据译入语读者的汉语文化程度,译者在翻译时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就会形成不同的译本。中国文学作品走向世界,对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闵慧 《海外英语》2012,(19):153-155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著名喜剧之一,该文选取了朱生豪与梁实秋的两个译本,检验关联翻译理论的解释力和可操作性,特别是对于翻译策略的选择。通过对这两个译本的对比分析,我们能够得出结论:凡是符合关联翻译理论,能够使译入语读者付出最少认知努力,并获得与源语读者最相似语境效果的翻译是最佳翻译。  相似文献   

13.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著名喜剧之一,该文选取了朱生蒙与梁实秋的两个译本,检验关联翻译理论的解释力和可操作性,特别是对于翻译策略的选择.通过对这两个译本的对比分析,我们能够得出结论:凡是符合关联翻译理论,能够使译入语读者付出最少认知努力,并获得与源语读者最相似语境效果的翻译是最佳翻译.  相似文献   

14.
日本明治启蒙文学的“文体改良”运动促进了晚清向新文体的转换,梁启超也受到森田思轩翻译文体的影响。1902年,梁启超将森田思轩译《十五少年》转译为《十五小豪杰》。《十五少年》被称为“明治时期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名译”;《十五小豪杰》被誉为晚清“最具代表性的文体”,两译本在各自译入语文化中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们通过译本对比,考察日译本对梁启超翻译文体选择的影响,探讨了译者在翻译文体创新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汪琳 《巢湖学院学报》2010,12(1):108-112
王尔德戏剧在中国的译介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其名剧在中国广为流传。本文以余译本王尔德名剧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余光中译为《不可儿戏》)为例,并辅之与钱译本的比较(钱之德译为《名叫埃纳斯特的重要性》),认为余光中采用意译、归化的翻译策略有助于迎合译入语文化观众的接受心理,实现戏剧翻译的舞台表演性,对戏剧翻译实践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现代语言学的理论为指导,对《红楼梦》中的同一成语及其在维译本中不同语境下的翻译进行了比较详细全面的观察。通过对作品中翻译实例的分析,研究同一成语在不同语境下的翻译方法,从中探寻语境对成语维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从译介学角度就肯尼斯.雷克斯洛斯所译李清照《一剪梅》译本进行评析。雷克斯洛斯根据译入语文化的需求,在翻译中将西方文化的审美心理和词作中渗透的中国文化信息融合起来,既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又保留了中国文化的特点,且表达出了词作的美感,是为好译。  相似文献   

18.
1.《水浒传》德译本书名为《强盗和士兵》,法译本为《中国的勇士们》,英译名《在河边发生的故事》,另有一些英文版译为《在沼泽地里》。《水浒》的外译本,译得最好的要数1933年美国出版的《四海之内皆兄弟》。译者是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女作家布克夫人,她的中国名字叫赛珍珠。  相似文献   

19.
英国作家哈葛德的小说Joan Haste在晚清被译入中国,有蟠溪子的半部译本<迦因小传>和林纾的全译本<迦茵小传>,这两个译本引发的争议均围绕译本道德话语展开.依照广义修辞学"话语建构-文本建构-人的精神建构"的分析思路,对勘原著和译本,对<逛茵小传>中的道德话语关键词"孝、义、恩、礼"进行描述分析,进而从译本核心修辞形态及其成因切入,审视19世纪末中国封建社会穷途末路语境下的林纾,如何通过译本的修辞设计回应西方话语、重构译本的深层语义.  相似文献   

20.
论文以闵福德对金庸的收山之作《鹿鼎记》的翻译活动为研究个案,以勒菲弗尔的操控论为理论基础,探讨译者在意识形态的操控下对译本进行的改写。在研究中发现,译者在武侠小说英译的过程中会综合考量译入语社会的意识形态,并在此基础上对小说进行改写,表现为小说的结构、人名翻译等方面,并运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技巧,使译入语社会读者能够更好地接受译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