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讨论名词性主语加上由"这个"限定一个名词组成的结构,即"N1+这个+N2"。以"你这个意见"",你这个混蛋"和"你这个姐姐"三个词组为例,分析三类短语的特点,说明最后一个词组"你这个姐姐"代表的一类短语会造成歧义。从N1与N2具有领属关系、N2是一个一价名词、量词"个"适用范围广泛三个方面分析形成歧义的原因,并提出消除歧义的两个方法,即变换句式和使用重音。  相似文献   

2.
“N1跟N2过N3”是沅陵话中常见的给予句,其中N1代表与者,N2代表受者,N3是与者所与亦受者所受的事物,可以是数量词+名词,也可以是光杆名词,“跟”是人物方向介词,存在着“跟随义动词>伴随介词>人物方向介词”这样一条语法化路径,“过”是给予义动词。  相似文献   

3.
距离象似性是语言成分间的首要原则。本文对比分析了英汉双宾语结构的距离象似性特点,发现:英汉双宾语结构的形成特点受到距离象似性的制约;与英语相比,汉语的“给予”义、“取得”义双宾语结构更充分对应于概念距离——事物的转移和达到是一个统一的过程,而带介词的间接宾语位于动词前或直接宾语后的句式则表示一个分离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N1不XN2X在现代汉语口语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本文在定量考察,定性研究的基础上对该结构在陈述句和反问句中所表示的意义进行梳理,并且考察该结构所表示的各意义之间的主观表现。  相似文献   

5.
在汉语中存在大量名词活用为量词的现象,如从认知心理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将其分为相似性隐喻和相关性转喻两种,而这两种活用都要通过激活这一过程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通过英汉两种名词短语距离象似性的对比,探讨不同句法结构下两种名词短语具有的某些概念结构方面的共性。通过分析比较可以看出,两种名词短语虽然在形式上具有重大差异,在概念距离上却存在许多共性,反映出两种语言的共同认知特点。  相似文献   

7.
英语结构的距离象似性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认知语言学认为,认知来自人们对客观世界的经验与体验.语言结构反映认知结构.语言的形式距离映照概念距离或语义距离;认知上或概念上越接近的实体,其语言的线性距离越近,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8.
距离象似性是语言成分间首要的象似原则。本文对比分析了英汉使役结构的距离象似性特点,发现:英语用综合式表达直接使役,用分析式表达间接使役,形式上的距离对应于概念上的距离,体现了距离象似性;而汉语的"把"字句和复合动词组成的句子表达的是直接役使,"使"字句表达的是间接使役,也充分符合距离象似原则。  相似文献   

9.
网络语词“囧”的功能与认知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汉语中的“囧”字,只能作名词用,且早已在共同语中消失。近年来内地网民重新用起了“囧”字,其意义和功能有了翻新,可以从“囧”字的句法功能与认知理据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0.
V1东 V2西”格式是介于固定短语和非固定短语之间的类固定短语,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高,能产性强。“V1东 V2西”可以根据语义分为三类:并列类、转折类、顺承类,其中并列类“V1东 V2西”数量最多,使用频率最高。 作为类固定短语,“V1东 V2西”的语用价值主要有形象性、主观大量、主观评价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NP1+V+有+NP2"句包括了两种意义类型:存在句和领属句.句子类型不同, "V有"的性质也不同.本文从存在句和领属句的角度分别研究"V有"句,包括"V有"中V的性质,"V有"的性质,以及"V"和"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职务名词+的+指人名词"结构是个多义结构,它既可以表示领属关系,又可以表示修饰关系。本文从指人名词的小类入手,指出该结构在表示不同关系上的规律和歧义分化的办法,并从认知角度解释了该结构歧义产生的原因,最后指出同为指人名词在指人性质的强弱上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13.
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符号系统,它涉及到符号对对象指称的真实意蕴。语言符号在反映人类认知视野中的客观世界,正是需要一种假借形式来表达和固化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结果。索绪尔对语言符号任意性的论断仅从音义对应的层面来解释语言符号与指称对象的关系,在符号学和认知语言学的理论视角下,这只能看成是语言符号本质反映的一个小小侧面,而非语言符号本质属性的全部,即,任意性学说无法完整传达出人对客观认识的真实意涵,完全否定了语言符号的象征性,是对语言符号建构过程中隐喻象似性这一根本特性和原则存在的严重忽视。  相似文献   

14.
程度副词+名词结构是一种新现象,象似研究的历史已久,但关于隐喻象似性的研究很少,本文把程度副词+名词结构与隐喻象似性结合起来,主要通过探讨该结构的隐喻象似解释及其功能,来说明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频率统计结果显示,在一个名词性短语所能负载的各种语义信息中,"领属""状态"和"性质"是最受人们关注的三个基本语义内容。据此将名词前的句法位置划分为"领属""状态"和"性质"这三大"语义域"。运用定语"三域"的概念,寻求在语义层面上对多项定语"的"字隐现规律做出新的观察和解释。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现代维吾尔语中的“名1+(-nin)+名2”式定中短语内部语义关系即领属关系和属性关系进行了分类分析,并试图找出影响语义关系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语料库的方法分析"每+量词+名词"结构的句法分布情况,发现"每+一+量词+名词"结构比"每+量词+名词"结构充当主语和宾语的频率高,"每+量词+名词"结构比"每+一+量词+名词"结构充当状语和兼语的能力强。本文还研究了"每+量词+名词"结构中量词的隐现规律,发现量词的省略与句法因素、名词本身的属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物理课的学习中,发现了一类奇妙的型如"x=(x1x2)/(x1+x2)"的物理问题,现介绍给大家,与大家共同分享.一、电梯时间问题已知电梯在时间t1内把站在电梯底部不动的人送上楼,如果电梯不动,人顺着电梯走上楼需要的时间为t2,现在如果人乘向上开动的  相似文献   

19.
V1与V2是"动作与结果"义的"数+V1(+而)+V2"式动量表示法,其各小类的发展演变可概括如下:"数+V1+V2(+O)"、"数+V1+不+V2"和数词为非"一"的"数+V1+而+不V2"三种表达式的发展过程和原因相似:随着动量范畴和动补结构的发展成熟,动量词分别于隋唐、南北朝和元明时期进入第一、二和三种表达式中数词后面的位置;第三种表达式中的数词是"一"时发展过程与"数+V1+连词+V2(+O)"相似:数词"一"发展成为副词,原动量结构发展出"一…(而)不…"、"一…而/就…"的表达格式;"数+V1(+O)+连词+S+V2(+O)"随着汉语连词的迅速发展和形合法复句的普遍运用,到南北朝时期就开始被表义更加清晰的形合法复句代替了。  相似文献   

20.
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起"的肯定式和否定式使用频率明显不对称,而且进入该结构的单音节V比例高于双音节(或多音节)V。本文将对其不对称的原因进行一些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