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三维影像测量技术手段,对中国CBA球队——吉林东北虎队运动员接球后的“三威胁”持球动作进行拍摄,获得相关数据,并对影像资料进行解析,将解析出的技术参数与现代篮球持球技术原理所要求的技术参数进行全面的分析、比较,寻找描述出篮球“三威胁”动作的技术特征与规律,并从中发现薄弱环节及技术优势,从而达到技术诊断目的,为促进篮球运动训练科学化发展以及指导现代训练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利用混合动作捕捉方法辅助排球运动技术标准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是实现一种能够辅助排球运动员在日常训练中进行标准化技术动作训练的混合动作捕捉方法。提出的方法结合光学动作捕捉技术与惯性动作捕捉技术,将球员的跑动、起跳、击球以及接球等动作记录到计算机中,并精确地构建出球员运动姿态的三维模型,进而将各球员的姿态与世界级优秀球员的姿态进行匹配对比分析,让教练员与球员准确地观察到其动作标准程度,从而采取相应的技术动作调整和修正办法。该混合动作捕捉方法充分考虑了光学与非实际动作捕捉技术的互补特性,并在四川省男女排与地方排球队对其性能与辅助动作标准化训练的效果进行了实际测试与验证。结果显示该混合动作捕捉方法非常适合辅助排球运动员进行技术动作的标准化训练,并能有效增强标准技术动作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多学科的角度来探讨手榴弹“引弹”动作的机制,阐释了“引弹”动作是人体与手榴弹两次相对运动的运动学原理,并运用解剖学的有关知识来说明肌肉工作和各环节运动对“引弹”技术的影响,强调要充分利用运动知觉来判断器械感正确与否。同时,还对该动作的教学方法、错误动作形成原因、纠正方法等进行了科学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现代篮球运动对技术动作节奏的掌控要求越来越高,节奏训练已成为技术训练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主要分析了技术动作节奏的内涵和表现形式,阐明了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技术动作节奏训练的内容和要求,以期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训练起到帮助。  相似文献   

5.
运动节奏存在于任何一个体操动作之中,对动作技术形成起着关键性作用。本文对运动节奏的规律、作用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与研究,并探求训练运动节奏最有效的教法与手段。  相似文献   

6.
乒乓球非常规技术动作是指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所使用的尚未普遍规范化、应用频数不高的技术动作。是从乒乓球基本技术的基石上逐渐演化出的一些很有创意、很有实战效果的技术,具有非常规性、合理性和实效性等特征。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非常规技术动作的定义、缘起、分类进行研究,并通过对2009年10月国际乒联公布的排名1~16名的男女运动员96场高水平比赛进行的统计分析,概括非常规技术动作的技术特点、在比赛中的运用率和运用效果,对乒乓球非常规技术动作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为乒乓球非常规技术的使用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有效数据。  相似文献   

7.
拟从理论上对篮球技术动作与篮球技术两个不同的概念以及相互间的联系进行分析和阐述,目的是通过理论指导实践,使教师和教练员能够更快更好地提高篮球技术的教学质量和训练水平。  相似文献   

8.
为了使体育动作规范化 ,提高运动水平 ,运用计算机图像处理和多媒体数据库技术对体育技术动作特征进行量化 ,并建立了动作特征模型 ,同时对该动作模型的特点及其实际应用进行了分析与介绍 ,为体育教学和科学训练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动作范例。  相似文献   

9.
足球课教学是学习动作技术的过程,是较为复杂的过程。在整个足球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目的意义、动作技术要求、理论性、动作技术“标准”、教法步骤、教学方法、复习巩固七个环节。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总结,使教学效果更上一层,在普及和提高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网球属于高度职业化的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目,其技术动作具有高压力、高球速和非固定式击球方式等独特性。国内网球运动技能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战术录像分析、生物力学分析和教学研究等方面,但分别存在缺乏实践化、精细化和程序化问题。结合网球运动项目的本质属性,认为网球技术动作具有全面与特长、标准与特异、隐蔽与虚假、精细与经济、稳定与突变的特征。从感知、认知、决策和再认知的信息处理过程构建网球技术动作训练的理念框架,提出在网球技术动作训练中, 应注重感知能力的主导作用,强调认知能力的核心地位,丰富决策能力的评价功能,提升再认知能力的反馈功能。  相似文献   

11.
少儿跳水运动员若干心理因素对技术动作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少儿运动员神经类型、方位知觉、技能迁移、视动协调能力和简单反应速度五项心理指标与掌握技术动作能力、完成动作质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前四项心理指标对技术动作的掌握与完成动作的质量有显的相关性,并与教练员的经验观察指标呈高度的对应关系。因此,这些指标可以作为预测少儿运动员技术训练潜能的选材指标,并为教练员经验 观察的可信性提供了理论上的验证。  相似文献   

12.
动作信息自控是个体对自身动作或行为效果的认知并由此所产生的相应应答行为的自我心理信息调控反应过程。在教学训练中,心理反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心理机制。动作信息自控训练法是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对已经形成的操作性运动技能进行反复的强化的精细加工,在骨骼肌反应的操作性学习时,通过反馈所得到的信息加工,使运动技能的学习效果得到进一步强化。运用动作信息自控训练法对军事体育专业学员学习、掌握军事攀登技术水平进行研究,发现该方法的训练效果明显优于“完整-分解”教学法。  相似文献   

13.
国际体坛单杠“飞行”动作技术四十年沿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52年7月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的第15届奥运会体操比赛中,瑞士单杠冠军哥根哈德首创后摆直角腾越成悬垂,便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飞行”动作。到1992年8月西班牙巴塞罗那第25届奥运会体操比赛已举行了十届奥运会,经历了整整40年的时间。在这一过程中,单个“飞行”动作的技术经历了由低腾越走向高腾越,由腾越发展到空翻,由空翻演变出空翻越杠三个发展阶段。“飞行”动作连接技术,也从“单飞”发展到“连飞”。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专家访谈法,从竞技蹦床的规则变化为出发点,归纳分析不同周期竞技蹦床规则中对技术动作要求的变化,从中探究技术动作的发展动向,结果表明:(1)不同奥运周期比赛规则对动作难度要求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同一难度动作难度分值的增加和难度动作储备数量要求的进一步提高;(2)蹦床器材的变化,网面弹性变大,有利于腾空高度的发展,但对身体的控制、成套动作的编排及动作之间的衔接提出更高的要求;(3)新规则加入“高度时间”评定因素,打破原有规则难度和完成质量双重因素决定竞技能力的格局,这就要求处理好三维因素之间的关系,即在稳定的前提下,更高腾空高度完成更难的难度动作,对完成质量的影响降低到最低,以便取得成绩的最大化;(4)落网位移、部位技术动作规格要求的提高、半决赛赛制的增加对蹦床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指明方向;(5)训练中把握项目制胜规律,掌握先进训练方法,“稳”中求进,注重创新才可以保持项目优势,便于形成有利格局。  相似文献   

15.
从心理学角度阐述了在掷铁饼技术教学中进行.动作智能训练的目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6.
论田径运动技术教学中错误动作的产生与纠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田径运动技术教学实践出发, 对教学中错误动作产生原因、分析方法、如何防止错误动作和纠正错误动作做了理论方面的探讨, 并提出了 “防止错误动作出现”的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17.
对短跑途中跑技术动作周期划分的再认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短跑途中跑动作周期的划分是分析短跑技术的动作的基础,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我国体育学院专修和普修田径教材关于“短跑途中跑动作周期划分”进行详细的分析,指出教材对途中跑动作周期分析中存在不足,确定了短跑动作周期新的划分方法,并详细分析了短跑途中跑技术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背越式跳高过杆技术教学中错误动作概念的确定,从技术动作的整体性出发,提出了背越式跳高过杆技术教学中的常见错误动作,错误动作产生原因的分析方法以及“防止错误动作”出现的教学思想,以探讨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对技术教学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摘要:排球防守技术中的非正规动作是指综合多种正规动作特点的边缘型技术。其显著特征是动作缺乏规范化,但起球率较高,符合实战的需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现场统计法、比较分析法对我国青年男排运用防守技术中非正规动作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排球防守技术中非正规动作与正规动作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我国青年男排临场运用防守技术中非正规动作的时机主要出现在处理各种困难球,这不仅丰富了防守技术动作,而且显示出一定的实用价值,并可以按动作方法对其进行分类;我国青年男排临场运用防守技术中非正规动作所占的比例已达到19.5%~26.2%,这表明防守技术中非正规动作已成为运动员临场所需要运用的一种技术动作,并且教练员单纯强调防守时正规动作的运用并非完全符合现阶段实战的需要;我国青年男排中,江苏、辽宁和山东3支球队运用防守技术中非正规动作的起球率较高,而浙江等5支球队与上述3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主要与教练员未安排该方面的训练,运动员未能熟练掌握与运用防守技术中的非正规动作有关。  相似文献   

20.
运动技术动作概念的嵌套表征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特征表说”(FeatureListTheory)和“原型说”(PrototypeTheory)是认知心理学家在实验基础上提出的关于概念表征问题的两个彼此对立的重要理论。然而,由于它们各自支持实验的局限性,使其很难独自圆满解释运动技术动作概念的表征问题。笔者根据个体认知发展和运动技术动作概念形成的规律,以及这类概念自身的特点,提出一个关于运动技术动作概念表征的嵌套表征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