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哲学意义上的本质涵盖着人的自然本性、社会本性和思维本性(主体性”。人的本质在教育学层面上表现为人的素质,即人的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主体素质。人的自然素质和主体素质都不能够 孤立地存在,需要融合于人的社会素质之中。因而人的社会素质是人的核心素质。人的社会素质具有现实性和中介性,它包括公民素质和职业素质两个基本方面。教育的功能就在提升人的自然素质和主体素质并将其消融于人的社会素质之中,完成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调适与过渡,促进人的社会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采用问卷法对广东省739名在校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总体上,高中生的心理素质状况较好;男、女生的心理素质水平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不同年级高中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存在显著年级差异,高二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优于高一和高三学生.  相似文献   

3.
The present study assessed a developmental task theory of romantic relationships by examining associations between romantic relationship qualities and adjustment across 9 years using a community‐based sample of 100 male and 100 female participants (Mage Wave 1 = 15.83) in a Western U.S. city. Using multilevel modeling, the study examined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age on links between romantic relationship qualities and adjustment. Consistent with developmental task theory, high romantic quality was more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internalizing symptoms and dating satisfaction during young adulthood than adolescence. Romantic relationship qualities were also associated with externalizing symptoms and substance use, but the degree of association was consistent across ages. The findings underscore the significance of romantic relationship qualities across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4.
文章首先通过职业能力问卷调查,发现高职新生职业能力总体水平有待提高,缺乏优势职业素质。其中,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极为欠缺,是高职生职业能力中的短板。然后重点分析了职业能力总体水平欠缺的原因在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考试文化和消极的应试教育、职业素质教育和研究起步晚。最后,提出了转变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开设职业素质课程两种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形势下加强大学生个人品德建设,不仅迫切而且极为重要。加强大学生个人品德建设是大学生健康成人成才的要求,积极而又自觉地加强个人品德建设,对提高人的道德素质、完善道德人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有利于深化和拓展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而增强中国的软实力。教书育人应当成为每一个教师积极自觉的行动,教师要成为大学生优良品德养成的引路人,要身体力行、榜样示范。在加强大学生个人品德建设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扎实地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大学生的个人品德建设就会迈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6.
高校管理干部在高校改革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的素质问题事关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章从六个方面论述了高校管理干部的基本素质,即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合理完备的知识素质、出色的能力素质、高尚的道德素质、健全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7.
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是农村经济学和农村社会学研究的课题,对促进农民致富和建设小康社会有重大现实意义。从湘西农民受教育状况判断,中国农民的科技素质不高;从湘西农民科技素质的构成看,农业社会的科技素质在中国农民科技素质结构中的比重很大;从湘西农民科技意识来分析,中国农民对实用农业科技非常关注,但真正应用到生产中去的很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落后的小农生产模式和生活方式以及农村科技推广体系不完善。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必须加强农民教育、改变农民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建立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社会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廊坊市不同高校276名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素质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素质在人际素质、个性素质和归因风格分量表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个性素质、动力系统、认知风格、归因风格和应对风格分量表上,不同年龄段的青年教师差异显著;在人际素质分量表上呈现出专业的显著性差异,理工类和艺体类青年教师得分均高于文史类教师。  相似文献   

9.
论互联网对青少年品德形成的积极作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青少年品德的形成不只是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同时也是个体与外界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从心理学的视角看,互联网对青少年品德形成的作用有:1.互联网有助于青少年进行道德自我认知,形成道德自律;2.互联网有助于青少年拓宽道德视野,提高道德判断;3.有利于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发展;4.互联网有助于青少年进行道德创新,建立自主型的新型道德;5.有利于培养青少年新的道德观念等。在此基础上,提出积极创造条件,发挥个体的能动性,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教育“共同体”,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从而引导青少年的品德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小说对主要人物的塑造,暗合了两性同体是完美人格的体现这一意识。其中富有魅力的女性人物,都融入了男性气质的因素;而令人喜爱的男性人物同时也富有女性的一些优秀素质。在作者看来,有魅力的女子应有一些男子一般的气质与才识,而可敬的男子也应具备一些女性的资质与品性。  相似文献   

11.
论加强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的必要性及培养途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应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由传统教学的小课堂向高职教育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的大课堂延伸,重视隐性因素的教育作用,上好新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第一课,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构建学校与社会和家庭的心理素质教育网络等。  相似文献   

12.
德育教师的素质对大学生的思想及行为产生有效影响和积极作用,德育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对大学生产生的心理效应从根本上影响着德育的质量。所以提高大学德育教师的素质,是当前高校“两课”教学改革和师德师风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大学德育教师除了具备和所有教师相同的素质外,还特别要具备和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品德素质、法律素质、学识素质和创新素质这几个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中小企业如何在这迅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和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最重要最关键的是首先提高中小企业家应具备的素质。本文着重论述了当今中小企业家应具备的四类素质:(1)强烈的创新意识;(2)冒险的胆量与竞争冲动;(3)敏锐的洞察力与冷静的判断力;(4)自信素质。中小企业经营者如果能具备以上四类素质,并通过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才能成为符合当今世界经济潮流的企业家。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人才素质与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才素质应包括人文素质、思想素质、语言素质、专业素质、创新素质。能力包括:计算机运用与信息综合能力、开放与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15.
通过构建微小企业主的知识素质模型,归纳此模型体系下微小企业主知识素质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其知识素质较低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微小企业主知识素质开发的两点对策:引导现有的企业主增强知识更新意识,促进未来的创业者多元化衍生;积极组织开展针对微小企业主的教育与培训。  相似文献   

16.
完整地理解个性教育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个性教育是对划一性教育的否定。划一性教育是千篇一律的模式化教育,而个性教育则是个性化的教育。个性教育主要是一种教育思想.即尊重人和人的个性,强调良好个性潜能和优势的发掘与发展.主张培养良好个性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提倡教育的特色化。个性教育也是一种教育活动,即是培养、强化受教育者的良好个性素质与预防、改造受教育者的不良个性素质相统一的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的现实个性素质向理想个性素质的运动过程,是个性化与社会化、他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随机抽取到的新教师的评估等定量研究方法,对当前高师院校师范生的培养质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近年来师范生的总体质量比以往有所下降;师范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均存在较多问题;师范生与非师范生在专业素质上没有显著差异。认为师范生培养模式中存在课程设置上重学术性轻师范性、课程内容上重理论性轻实践性、教学方法上重讲授轻操作、高师院校综合化使教师教育弱化等问题,是造成师范生培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提出了要加强师范生教师教育知识和技能培养,改革当前师范生培养模式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现阶段我国村级小学面临的困境:在校学生逐年减少,办学规模日趋萎缩;教师素质不高;办学条件差等。提出了:调整农村小学布局;加强村级小学师资队伍建设;以政府投入为主,改善村级小学办学条件。以此提高办学效益和教学质量,使村级小学走出目前的困境。  相似文献   

19.
宋初词坛婉约称尊,到元祐时期,婉约词的地位开始松动,出现了关于词的本色的争议。争议的焦点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协律与出律;一是婉约与豪放;一是言情与言志。元祐词人关于词的本色的争议并不是为了彻底颠覆婉约词的地位,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赋予词以新的内涵,形成了兼融并蓄的本色观。  相似文献   

20.
Doctoral programmes in which candidates research their own practice can be characterised as having transdisciplinary (TD) qualities. While most of the emphasis in the literature and in policy on TD is on research in teams, we argue for an expansion of the scope in the concep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TD research to include the way it can be articulated and assessed in practice-led and practice-based doctorates. In this sense, it is worth exploring instances of doctoral programmes that potentially allow doctoral researchers to undertake projects that have TD qualities. In these doctoral projects, researchers draw from a variety of perspectives, for example from their work practices, the theorisation of those practices, experiential learning, multiple disciplinary knowledge and approaches as well as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 with appropriate stakeholders. Drawing from previous scholarship of TD in other fields we analyse and evaluate the TD qualities of a particular doctoral programme. This analysis reveals a set of qualities recognised by the literature as TD and relevant to doctoral researchers: Researching collaboratively with stakeholders; Diversity of disciplinary expertise and assessment criteria; Integration of different methodologies; Situating the research in multiple contexts; Impact on the ‘situation’ through novel procedures or products; Ethics and the importance of trust; Reflection/reflexivity. The paper posits a convergence between practice doctorates and TD research and demonstrates how TD qualities help doctoral candidates to situate their research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academia and their professional work and develop projects that have creative and beneficial relevance for pract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