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中国考试简史》杨学为著集大成的中国考试文化典藏,批判与继承并存的考试史料荟萃,工作与研究必备的实用宝典。《从考试到评价》戴家干著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2007年度重点课题《教育考试与评价制度创新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它从教育考试的实际问题出发,对考试与评价理念进行了理论再认识,对教育考试事业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度思考。  相似文献   

2.
唐子惠 《教育》2011,(13):27
中国教育到底缺少了什么?美国《新闻周刊》也发出了同样的质疑声:虽然中国"虎妈"们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成绩优秀的孩子,但这是否同时意味着这些孩子今后会成为更富创造力的公民呢?答案不敢说都是肯定的。事实上,对于中国的教育系统,中国的妈妈们有不少抱怨中国的教育体制扼杀了孩子的独立思考和创造的能力。中国教育到底缺少了什么呢?缺的是独立思考的精神,勇于创造的精神。学生沦为应试的工具中国的高考指挥棒不但影响高中生、初中生,甚至影响到小学生。在高考指挥棒下,小升初考试、初升高、高升大等各种月考、期中、期末、中考等名目繁多的考试,使学生成了应试的"工具"。曾任复旦大学校长又受聘为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的杨福家在"中国21世纪教育论坛"上曾沉痛地说:"现在学校成了学生智力的屠宰场"。他大声疾呼:"学生的头脑不是用来填满东西的容器,而是用火把点燃的火种"。不少名校校长呼吁:"要推翻应试教育的枷锁"。是到了应该大刀阔斧地改革考试制度的时候了。当然,这并不是说,应该取消考试。而是要全面推行新的考试制度,包括高考次数、考试内容、评分标准和办法、推行学分制以及考试权力下放等,以体现素质教育的全面要求,而不仅是小改小革所能奏效的。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以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为主导的教育考试制度,自学考试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为国家培养和造就了大批社会人才。李岚清同志指出:"时间证明,自学考试是发展中国家办大教育的有效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的一项创举"。那么,如  相似文献   

4.
从隋唐开始,到清末废除,科举取士在中国延续了1300年之久。科举作为人才与文化的筛选器,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当时的中国教育。实行科举取土的主要手段是考试。教育考试按其目的性分为水平考试和选拔性考试。水平考试用以检测、反馈教育的效果,试卷的水平是绝对的,教学之后考生超过标准的人越多越好;选拔性考试在于将学生分出层次,以便择优录取,试卷水平对考生而言是相对的。科举考试属于选拔性考试。随历史的发展,科举虽然废止了,但作为选拔人才和检测教育效果的考试却不能废止,并且,它对目前中国教育的影响之大已经发展到不…  相似文献   

5.
"从考试到评价",是近年来我国教育考试改革与研究领域里提出的新课题.它既呼应了国上考试研究的发展趋势,又对我国教育考试改革实践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结合大规模教育考试的评价实践,以实例证明"从考试到评价"是必要的、可行的.要实现"从考试过渡到评价",改变陈旧的考试观念是前提,完善考试数据分析是基础,形成正确的考试价值取向是核心.  相似文献   

6.
正考试不改,教育难兴"考试和评价问题在中国太重要了,有人说它是中国教育的牛鼻子,甚至有人说考试不改教育难兴,因为中国所有教育几乎都是围绕考试的。"会上,全国政协常委朱永新开门见山。就在不久前结束的两会上,  相似文献   

7.
期末考试就要到了,好多学生又开始紧张起来。一位学生来电话说,因为家长对考试有名次要求,所以一到这种大型考试时,他就觉得思想压力大,考场上经常犯一些低级的错误,影响成绩。他问,如何以平常心走进考场,对待考试呢?一位教育心理学教师说,要想在考试中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同学们应具备"四心":  相似文献   

8.
考试作为测量人的知识与能力的一项重要的社会活动,与学校教育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对于大规模选拔性高等教育考试而言,其教育与社会影响尤为广泛而深远。我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创立于清末,百余年间经历了从高校单独招考到国家统一考试、从推荐上大学到恢复"高考"等一系列曲折的演化过程,其间既有不少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也留下了某些惨痛的历史教训。中国高校招生考试演  相似文献   

9.
<正>正如刘海峰教授所说,1977年恢复高考,既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新开端,也是中国高校招生考试史的新纪元,同时也是中国教育考试、选拔人才步入正轨的标志~([1])。高考不仅是我国教育考试史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决定万千学子命运的"一道坎、一扇门"。是"坎"还是"门",不仅取决于学生自身水平,同时也取决于国家教育制度是否完善、教育政  相似文献   

10.
今天的中国社会,可以说是一个考试社会。历史上的中国社会,也曾经长期是一个考试社会。当然,三四十年前有那么10年,中国废除了考试(因为废除了教育)。众所周知,那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今天已经看得很清楚,"文化大革命"其实就是"大革文化命"。"文化"没命了,教育也就没命了;教育没命了,考试也就没命了。简单的逻辑推演下来,考试与文化息息相关,休戚与共,大概是没有什么疑问的。  相似文献   

11.
<正>考试在中国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了。古代考试与现代考试有相同的目的,即为国家选拔人才,只不过现在选拔人才不仅是"取士",而是要选拔各行各业的建设者。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高考以其强大的政策性和实用性,成为中国基础教育的指挥棒,影响着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及其测验,考试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教育评价。从国际上看,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教育测量运动兴起以后,教育评价逐步与教育目  相似文献   

12.
最近突然发现周围很多人在议论"教育简单得只剩下考试了"这一话题,并且质疑"我们的教师怎么了?只管教学,不做教育,就知道将考试当作自己的武器"。很显然,这是把属于中国基础教育的普遍问题加到了我们的一线教师身上,认为他们是想当然的"应试教育"缔造者。教育只剩下"考试",到底谁之责?这好像是一个不简单的命题。提出这个疑问后,我就感觉到了教育的责任与沉重。  相似文献   

13.
考试是中国人的一个大发明。自汉代开始采用笔试来选拔人才以后,尤其是隋代建立科举制度以后,考试在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考试影响到中国社会政治、教育、文学、文化,甚至军事、习俗、心理等方方面面。现代中国社会相当倚重考试是与过去的传统分不开的,要了解现代的考试社会,就必须了解中国考试制度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14.
据《南京晨报》日前报道,天津的8岁女孩刘真然从上小学到二年级从未参加过考试。这是她的另类老爸给她的“特权”:一到考试,就放假回家玩耍。刘书宏坚决不让女儿参加任何考试,以表示对中国应试教育的抗议。如此“另类教育”,笔者认为不可取。首先,考试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形式。家长不让学生参加考试,就难以比较准确地检测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就难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好下一步的教育教学工作。这几年,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很多中小学取消了期中考试等一系列考试,更不再进行考试排名,但一个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5.
5月16日的《都市快报》登载了一则英国中考和高考加分的新闻:英国考试委员会规定,参加英国普通中学教育证书考试(GCSE,相当于中国的中考)和高级水平考试(A-level,相当于中国的高考)的考生,如因特殊原因导致考试发挥失常,可在考试结束后1周内向考试委员会申请成绩"特殊照顾"。特殊照顾的规定如下:绝症患者、父亲或母亲是绝症患者、核心家庭成员去世、家庭发生大变故可加5分;考生本人或家庭成员严重残疾、考试前不久刚动过大手术等加4分;近期患严重  相似文献   

16.
<正>12013年,教育部出台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称《纲要》)。这东西在中小学并未掀起多大的波澜,盖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只要是与考试无关,或与考试相左,神马都是浮云。譬如减负,几乎是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从中央到地方,减负的文件、通知可谓汗牛充栋,可还不都是等同废纸?而《纲要》恰恰规定:"中小学书法教育不举行专门的考试,不开展书法等级考试。"不过皇帝不急太监急,一些,至少是一  相似文献   

17.
正又到国内外各大高校的录取季。此时,因为录取了一名重庆考生,带有神秘色彩、强调"劳动,学术,自治"的美国深泉学院在中国大红大紫。该校学生每周必须上20小时劳动课,考试还要考杀猪挤牛奶喂鸡,由此可见其对生活技能的重视。深泉学院在中国的风靡,就在于其击中了我国教育的软肋,也不禁令人怀想起诸多类似的教育教学实践,想到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90年代一场关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大讨论,教育考试似乎光彩不再,并遭到前所未有的质疑和抨击。于是,中国作为一个考试历史最为悠久的考试大国,开始了关于考试的深沉反思:教育考试有错吗?错在哪里?是这种考试评价制度的问题?还是考试程式和内容的问题?冷静之后,人们才清醒地认识到考试作为一种教育效能评价的制度并无不当,问题在于我  相似文献   

19.
正教育心理学专家认为:"高考,四分考实力,六分考心理。"高考是一场智慧的考试、难度的考试、速度的考试,更是心理品质的考试。越是临近高考,心态调整越关键,学生考前心理调节成功与否,将会极大地影响到考试成绩。案例1:小明是一个高三生,平时的成绩在中游,看着高考倒计时牌上的天数一天天变少,他的压力越来越大,各种缓解压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加快推进"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建设,提升教育考试机构专业化能力,上海市教育考试院与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考试专业委员会于2020年11月28日—30日联合举办了"2020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考试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论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