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学生     
春日的午后。我和学生起静静地徜祥书海.白玉兰的芬芳.在春风中飘溢。教室里静悄悄的。偶尔翻动书页的轻微声响听来也是那么悦耳。我情不自禁地抬起头来。看着学生一个个都埋头书卷、神情各异:或徽倾身子、怡然自得,或手托腮帮、凝神沉思.或全神贯注、手不释卷。那一张张可爱的脸庞令我不禁浮想联翩:学生不就是书,一本本独特而极富内涵的书?  相似文献   

2.
心中的小山     
近日整理杂物,却意外地发现了自已幼时阅读过的童话书。抚去书上薄薄的一层灰尘,翻开书的扉页,一股熟悉的油墨香沁入心脾。是否真有“笔仙”、“蝶仙”我不知道,但我相信,书中是一定有精灵的,不然,怎么会让这么多人如此痴迷呢? 再翻下去,书页已一张张脱落了,纸张也有些发黄了。在一页书的空白处,我找到一行字,许久我才看出:“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相似文献   

3.
颜彦 《安徽教育》2010,(11):48-48
<正>著名摄影师解海龙的那张《我要读书》的照片相信大家都看过:一张黑白照片,片中一位小姑娘手拿铅笔,睁着一双大眼睛望着前方……解海龙自己评价说,这张照片,无需任何语言,就能从"大眼睛"里读出那种强烈的"渴望"。是的,透过那双大眼睛,我们可以读出那个小姑娘渴望读书,渴望通过读书来获取知识,渴望用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这张照片也使我深受启发:我们老师也有一双眼睛,老师给学生上课时不单单靠语言,也不是靠一本书、一支粉笔或靠多媒体就够了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同样需要借助于眼神,完成教学任务,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具体地说,教师利用好眼神有三大好处:  相似文献   

4.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有幸到基层某学校听了几节音乐课,发现每节课里都有几个“被遗忘的”孩子。他们或呆坐墙角,独处一隅;或无所事事;在座位上转来转去。当这些孩子发觉我关注的目光后,有的赶紧去看邻座的书;有的不好意思地挪开了目光;有的冲我傻呼呼地一笑,就若无其事地东张西望。望着他们那一张张无奈的小脸,我的心情久久无法平静,我的学生当中不也曾有这样的孩子?  相似文献   

5.
生命,一条昂首向前的小溪,一幅永不褪色的字画,一束七彩斑斓的阳光,它的美丽如同一本读不完的书。——题记阅读《阅读与作文》2006年第5期《生命承受的美丽》让我再次品读生命。作者文笔独特,告诉我们了一个平凡而真实的人生故事:一个女孩从小到大一路被书陪伴着,走过来的过程。是书,教会了她爱憎分明;是书,教会了她乐观向上;是书,教会了她勇于追求;还是书,教会了她去克服所有的障碍。其实,自己不也是这样的女孩吗?一本本书,让我看见了一个个灵动的生命,折射出一段段或喜或悲,抑或是悲喜参半的人生。它们让我快乐,让我感动,有时甚至不能自己…  相似文献   

6.
全国许多地方的“三星GALAXY S4”手机广告牌或横幅,上面赫然写着:“辐射低百倍,保密更安全,高铁不掉线,上网更极速。”看到“低百倍”这几个字,脑海中一下子想起自己在语文课堂上针对有些同学分不清分数和倍数的用法,所讲过的一次亲身经历——有一回,我到书店里买书。看到一堆定价二十元的书前有张字条:降价一倍。于是我挑了一本。又看到一堆定价三十元的书前有张字条:降价两倍。于是我又挑了一本。  相似文献   

7.
一次经历针对有些同学在改病句时分不清分数和倍数的用法,我讲了自己的一次经历——有一回,我到书店里买书。看到一堆定价为20元的书前有张纸条:降价一倍。于是我挑了一本。又看到一堆定价为30元的书前有张纸条:降价两倍。于是我又挑了一本。我拿着这两本书到收款处,营业员伸手向我要20元钱,而我则伸手向他们要30元钱。营业员们都被我弄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我向他们解释道:“第一本书降价一倍,就不要钱了;第二本书降价两倍,还得付给我30元。”他们先是一愣,继而会意地笑了。最后,我笑着说,花30元钱买了两大本书,还是蛮合算的。同学们也表…  相似文献   

8.
2003年3月20日星期四我望着图书角那一大堆书而犯愁:孩子们已是四年级的学生了,这些小画册、带拼音的小故事书、小童谣已不能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读书需求,放在书柜中,徒为摆设。而孩子们在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活动中,在我的推荐下,又买了许多新书,如果每人捐一本,那等于一下子每人拥有了50本,学生的藏书岂不大大丰富了?而且还可以根据学生需要,每月或每半个学期一更换,更何况,“书非借不能读也”!对,更新图书角!那又如何处置眼前这一大堆书?发还给他们?显然这些书对他们已不会起作用;作废物处理?这一本本书承载的可都是知识!我寻思了良…  相似文献   

9.
上课铃声响了。白老师先简明地交待了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学生们分组围坐,开始摆弄身边的物件:课桌上的书和本;铅笔盒中的木尺、橡皮、小刀、三角尺;衣袋里的手绢、硬币、钥匙……等。将上述物件一个个置于接通的小电路上。亮了!亮了!一张张充满稚气的面颊上露出天真的笑容。他们把置于电路中能使小灯泡“发亮”或“不亮”的物体进行归类、记录。然后,热烈地展开了议论,汇  相似文献   

10.
曾 经 以 为 ,自 己 是 个 关 爱 学 生 且 不乏 幽 默 感 的 人 。 看 到 学 生 的 课 桌 、书 本被 涂 抹 或 刻 画 得“ 面 目 全 非 ”时 ,好 几次 我 都 用 了“ 拟 物 ”的 口 吻“ 婉 转 ”地批 评 他 们 :“ 如 果 我 是 这 张 桌 子 ,我 … … ”“ 我 代 表 饱 经 风 霜 的 这 本 书 ,向 你提 出 抗 议 …… ”看 到 当 事 学 生 羞 愧的 表 情 , 听 到 其 他 学 生 会 心 的 笑 声 ,每每我 都 要惬 意一 阵 子。 一 天 ,在《 新 华 日 报 》上 看 到 了 这样 一 个 小 故 事 ,才 使 我 不 得 不 重 新 反 思自 己 的 做 法 :…  相似文献   

11.
读者来信     
<正>编辑部的叔叔、阿姨:你们好!我是一名初三的学生,今年16岁,就读于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汇文双语学校。从小我就对书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由于家庭条件不允许,我只能从同学那里借书来读。从幼儿园到现在,除了教科书,我没有一本属于自己的课外书。但我并不为此感到苦恼,相反我却很快乐,因为我知道手上的书不是自己的,所  相似文献   

12.
讲台,是教师固有的位置。当了老师,习惯于站在讲台上,居高临下,口若悬河,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也习惯了或背或抱着两臂,在教室里巡视徘徊,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就这么过!有一天,上自习课,学生们正安静地看着书。教室里有一张空位,那是一个生病的学生的位子,我慢慢坐了下来。看着学生投来好奇的目光,我感到很不适应,于是,顺手拿起旁边同学的"读书笔记"看起来。里面有一篇随笔很精彩。我情不自禁地问这个女孩:"这篇随笔你是怎么写出来的?"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而枯燥,教师仅靠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来工作,教师累得够呛,学生也不轻松,常被大量的重复性学习压得喘不过气来。  相似文献   

14.
爱的书签     
沈宁 《早期教育》2001,(11):14-14
也许是小女孩爱美的原因,或许是终日与书为伴的缘故,自小我就非常喜欢书签。常常把树叶、花朵……做成一张张漂亮的书签,让它们来陪伴我的书。在众多的书签中我最喜欢的是一张用纸巾做成的书签。在别人看来,这可能是最简单、最不漂亮的一张。但它却是我的最爱!每当我看见它时,我的心就会变得暖暖的!  相似文献   

15.
<正>捐书的时候,我在书里夹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希望你看到这张纸条以后给我写一封信,让我们做朋友吧!我会再给你寄去很多很多书。"  相似文献   

16.
近日,一些小学生神一样的作文"逼疯老师",并被网友大量转发。有学生为写挫折,竟让家人"去世"。有学生写道:"今天是雷锋日,我拾金不昧,在公园捡到一亿元,全部都是10块钱的,有一本语文书那么厚!我把钱交给警察叔叔,受到了表扬。"还有学生写道":我今天看到一个老大娘从口袋里掉出了4张500块钱。我马上捡起来还给老大娘。"……  相似文献   

17.
轻松一刻     
许云莉 《湖南教育》2004,(12):44-44
轻松一刻 到5分钟你就交了卷啊? 如此食堂 乙:是啊,我在卷纸上写得很清楚 学校有两个食堂,大食堂为学 “答案见班长卷纸”。 生食堂,小食堂为老师食堂。 还书 小食堂门口贴出一张告示:经研究决定,本食堂专卖老师,考虑到学 同学甲:我借给你的书该还了吧?我都要校的实际情况,兼卖学生。但先卖老 了五次了! 师,再卖学生,卖完为止。同学乙:可是,我借的时候求了你七次 呢! 梦与现实 填空题 学生:老师,我…  相似文献   

18.
新课改的实施,使我认识到学生光读一本语文书是永远学不好语文的。为营造一个书香班级,作为班主任兼语文教师的我总是千方百计地为学生“找”书读。在我的苦心“经营”下,班级里的“书香”渐成气候。这不,我又抽空去了一趟学校图书室,给学生捧回来了一大叠书,每人一本。看着学生们喜滋滋地把书一本本地领去,我也很开心。书很快就发完了。这时,坐在最前排的一位男生望着我,说:“徐老师,你怎么不为自己留下一本书?”  相似文献   

19.
夏传寿 《福建教育》2007,(10):60-60
针对有些学生分不清分数和倍数的用法,我向学生讲了自己的一次经历:有一次,我到书店买书。书店里一堆定价20元的书前有张字条,上面写着:降价一倍。我挑了一本。之后,又看到一堆定价30元的书前有张宇条,上面写着:降价两倍。我又挑了一本。我拿着这两本书到收款处,营业员伸手向我要20元,而我则伸手向他们要30元。  相似文献   

20.
张兴武 《中国教师》2008,(11):53-54
<正>1981年10月的一天上午,刚刚师范毕业的我在讲台评讲学生的作文。讲到得意处,学生冉群芳举手问我:"张老师,您说我的作文开头不新颖,过渡不自然,详写和略写处理不恰当,您能不能写一篇让我们看一看?"话音刚落,学生们便齐声附合:"对!对!张老师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