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笔下的悲剧人物,无不体现出人生价值的毁灭。“克夫克子”的祥林嫂就具体体现了鲁迅作品的悲剧性艺术特色。本文以鲁迅先生悲剧的创作体现了悲剧观念为立论根据,通过鲁迅所描写的祥林嫂所具有的“可贵之处”及其毁灭的具体分析,得出了祥林嫂的悲剧,印证了鲁迅所谓“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悲剧被誉为艺术的最高阶段和冠冕,它因美而毁灭所带给人的心灵的震撼是任何其他体裁作品所无法比拟的。通常,我们把具有悲剧因素的文本统称为悲剧性文本。悲剧性文本的教学在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培养承受痛感的积极心理、优化人格等方面有重要意义。悲剧性文本的教学应以悲剧的本质和特征为依据。“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是悲剧艺术的本质特征,即:悲剧表现的内容是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有价值的东西遭到毁灭;以有价值的东西毁灭来反证“价值”。悲剧的痛感和快感以及痛感向快感转化给人带来了深沉而久远的震荡,对深化悲剧审美效果有…  相似文献   

3.
老舍的《月牙儿》通过一个少女的自述,展示出一幕母女两代被腐朽黑暗的旧社会所逼而沦落为暗娼和终于被吞噬的悲剧。鲁迅在《再论雷锋塔的倒掉》一文中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指出了悲剧的性质是“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悲剧的结局是毁灭。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悲剧是崇高的最高、最深刻的一种”,他认为沙士比亚的《奥赛罗》所以是崇高的悲剧,  相似文献   

4.
赵兰芳 《现代语文》2008,(10):37-38
鲁迅先生认为“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值得注意的是鲁迅先生强调的悲剧性的毁灭,不是指以往一些美学家所概括的悲剧人物——‘好人’、‘伟大人物’——的灭亡,而是不拘什么人身上的‘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且‘有价值的东西也不拘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雷雨》作为一出悲剧之牵动我们的,不仅是为侍萍、繁漪、四风、周冲这些善良可爱不幸的生命掬一捧同情的泪,更令人感悲叹惋的是曹禺通过这出剧展示的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5.
提起悲剧和喜剧,人们可能会很自然地联想到鲁迅的著名命题:“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每一位杰出的艺术家都有多方面的造诣,但创作个性决定他总是擅长于某几个方面并有杰出成就。曹禺有悲剧、喜剧、正剧,而他的悲剧艺术最令人赞叹。悲剧是戏剧文学的重要类型,悲剧特殊的美感力量使它比其它戏剧类  相似文献   

6.
悲剧世的特点是来自于悲剧现象的客观存在,作家进行审悲就是通过对这种客观存在的审视、观察,通过一定的距离,调动一切手法,使生命力充分活跃起来,充分表现悲剧现象的悲痛,并引导读者去追溯造成悲剧的根源。同时,“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所以,在我们着鲁迅的作品时,特别是看《孤独者》这样最纯正的悲剧作品─—以觉醒知识分子被毁灭的悲剧性作品时,应该把研究中心放在悲剧主人公有价值的东西的发掘中,对对象进行理智的思考,只有当读者在悲剧主人公身上发现最宝贵的东西丧失掉以后,才能陷入悲痛之中,…  相似文献   

7.
悲剧历来被称为“戏剧之冠”,常常通过正义的毁灭、英雄的牺牲或主人公苦难的命运,显示出人的巨大精神力量和伟大人格。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相似文献   

8.
赵芳同学问:《项链》是一出悲剧还是喜剧?有人说它“是一出带悲剧性的讽刺喜剧”,对吗? 《项链》不是喜剧,而是悲剧。不过它不像一般悲剧那样凄怆沉郁,悲壮凝重,它是带有喜剧色彩的富有哲理具有警世作用的悲剧。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些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悲、喜剧的重要区别之一,在于主人公的性格是否“有价值”。我们不能过于狭隘地理解“有价值”,悲剧人物不只是那些先进、英雄人物,还应包括那些“不足道”的,甚至性格上有这样那样弱点的小人物,只要他们的性格上或多或少地含有值得肯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鲁迅悲剧观的形成、发展乃至成熟的过程进行梳理和分析,探讨其著名论断“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和”几乎无事的悲剧“的内涵,发掘其悲剧观和悲剧作品新的美学意蕴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0.
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毁灭”的目的是为了能引起审美主体的悲痛、哀苦等情绪,产生悲剧美,从而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辩别真善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文学作品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悲剧。主人公经历坎坷,命运悲惨,其遭遇往往催人泪下,其结局常常撼人心魄。读罢令人沉思,回顾使人唏嘘。悲剧的核心特点是什么?鲁迅在《再论雷锋塔的倒掉》中说过:悲剧就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通俗地说,悲剧就是把美的事物毁灭给你看,越美好越悲。  相似文献   

12.
立足鲁迅先生“几乎无事的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的悲剧思想,从《孔乙己》悲剧的表象、内核和价值三个方面入手,着重阐释《孔乙己》悲剧哲学内涵,发现其悲剧的实质,并以此为切入点进行文本细读,发现《孔乙己》更多的文本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这就揭示了生活中悲剧和喜剧产生根源的一致性,因此,鲁迅的小说的悲剧因素和喜剧因素总是互相联接,互相渗透的。《孔乙己》就是以“笑”贯穿全文,以喜衬悲的悲剧。孔乙己正是人们的笑声中登场的,他穷到无以为生的地步,仍穿着又脏又破的长衫,仍然保持着比劳动者高出一等的优越感,极力维护着自己读书人的体面。满口“之乎者也”的,不由令人发笑。当人们戏弄他,特别是用“你怎么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来取笑他时,孔乙己立刻变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  相似文献   

14.
鲁迅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①所谓“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这个概念具有很大的宽泛性,不仅囊括了“比我们今天的人好的人”②,“品格高尚的人”③,“伟大人物”④;而且包括“渺小人物”⑤,人与人之间纯真的爱情。勤劳善良的普通劳动人民也可以作为悲剧的主人公和蒙难者。这些都是  相似文献   

15.
鲁迅先生曾经给悲剧和喜剧下过定义,他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火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阿Q正传》的形式和风格并不是单一的,是喜剧艺术还是悲剧艺术,这就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6.
《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是元杂剧中一出感人至深的有名悲剧。鲁迅先生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关汉卿写了一个善良妇女窦娥的悲惨命运,通过窦娥的“毁灭”结局到底要说明什么问题,揭示什么意义?  相似文献   

17.
“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其“毁灭”过程显现的优劣,直接决定其悲剧产生的艺术效果。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孔乙己和华小栓这三个人物,虽然没有死于反动派的钢刀之下,却在无形的屠场上走完了人生的历程,分别成了封建礼教、封建科举及封建迷信的牺牲品。他们的悲剧给读者以巨大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我认为主要运用了以下三种表现技巧。一、逆向式的氛围,反衬其悲。样林嫂、孔乙己和华小栓这三个人物虽然年龄、身份各不相同,但作者却把他们都安排在一个跟他们的  相似文献   

18.
所谓悲剧,鲁迅先生说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恩格斯说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给拉  相似文献   

19.
提起悲剧或喜剧,人们可能会很自然地联想到鲁迅的著名命题:“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①显然,鲁迅这一论述是从审美形态而不是从文学样式的角度对悲、喜剧下的论断。藉此标准,审视中学语文教材,诸如《皇帝的新装》、《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竞选州长》、《范进中举》等名篇均可类归于喜剧作品之列。由于这些文章都分见于高初中各册课本,因此,我们往往选择的是单篇教学。而作为审美形态意义上的喜剧却自有它共同的审美价值,故本文即试从一个新的视角———审丑的角度,以上述…  相似文献   

20.
徐剑舫 《学语文》2003,(5):30-30
悲剧被称为“文艺的最高峰”,在文学史和美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 ,都编选了大量的社会性悲剧作品 ,重视这些悲剧性作品的审美教学 ,不仅是美育的要求 ,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理解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题将很有帮助。鲁迅曾提出一个著名的关于悲剧的定义 :“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里指出了悲剧的两个基本特征 :一是悲剧所反映的内容是“人生有价值的东西” ,二是这些“有价值的东西”遭到了毁灭。基于这一认识 ,我们觉得 ,悲剧性作品的审美教学应该以悲剧的基本特征为依据 ,抓住三个环节进行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