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重要目标。一篇优秀的作文能展现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娴熟的文字描述能力和比较成熟的写作技巧。高中作文教学,就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一、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1.学生生活素材少个人的生活经历和生活感受一般是其进行创作的来源,在很多学生的写作中,枯燥空洞的内容是其缺乏生活经历和生活感受的反应。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学生也是在经历着生活,遇到了一些事物,产生了一些感受,只是因  相似文献   

2.
甘俊  张玲  张琤 《学子》2014,(10):14
正一、感受生活,素材采集侧重趣味性如何让学生采集自己感兴趣的素材呢?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和感受能力,使学生善于从生活中采集写作素材。从生活中采集写作素材的途径主要是观察和感受。作文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捕捉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在写作文的过程中,观察与人的感觉、知觉等情意活动联系在一起,而且作者在观察时对所获得  相似文献   

3.
写作是一种“倾吐”的需要:记录生活的真实状态,书写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表达对人生、对社会的理性思考。那让我们痛苦的期待,那等待中的迷惘,那迷乱后的澄澈,那豁然开朗后的欢乐,让作文的方舟在生命的激流中风正帆满。曾几何时,我们的作文里充斥着假话、套话:登山劳累时有革命战士为我们加油,学习懈怠时有张海迪、保尔等为我们鼓劲儿。怎样让作文的方舟扬帆远航?先让我们恢复感觉系统,去感知生活中的物、人、事,让作文的方舟满载“真品”待航。调动多种感官进行感受我们五官的感觉被弄得迟钝了,我们在晴天白日里凝目而视,可是我们视而…  相似文献   

4.
写作是一种“倾吐”的需要:记录生活的真实状态,书写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表达对人生、对社会的理性思考。那让我们痛苦的期待,那等待中的迷惘,那迷乱后的澄澈,那豁然开朗后的欢乐,让作文的方舟在生命的激流中风正帆满。曾几何时,我们的作文里充斥着假话、套话:登山劳累时有革命战士为我们加油,学习懈怠时有张海迪、保尔等为我们鼓劲儿。怎样让作文的方舟扬帆远航?先让我们恢复感觉系统,去感知生活中的物、人、事,让作文的方舟满载“真品”待航。调动多种感官进行感受我们五官的感觉被弄得迟钝了,我们在晴天白日里凝目而视,可是我们视而…  相似文献   

5.
作文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最具个性化的学习行为。作文教学中要实现个性化教学,让学生探求生活中的独特感受,开启创新思维的门扉,充分利用广阔的生活资源,用双手和大脑、语言打造自己的作文天地,成为作文的真正主人。一、明确作文的写真与虚构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写真”,并不是完全按照生活的真实样子进行摹拟、实录、复现,而是要求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心理真实。生活素材可借用、选用间接的生活。而我们所说的“虚构”,只是强调要充分发挥想象、联想的能力,融入真切的感受和体验、真实的感情。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说,写真与虚构是一种对…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目的 ,无疑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在语文教学中 ,对教师而言 ,最难教的是作文 ;对学生来讲 ,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 ,我总结出一点虽不甚成熟 ,但能有效提高学生写作兴趣的方式方法 ,管窥蠡测 ,愿与同行们共同商榷。一、观察生活 ,力求写实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 ,生编硬套 ,字词不够废话凑 ,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 ?我感觉在作文教学中 ,应鼓励学生进行全景式的扫描生活 ,用自己的眼 ,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 ,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情景 ,写真人真…  相似文献   

7.
许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重视表达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学生感受生活能力的培养。我们应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改变这种状况。办法之一:培养学生直接感受生活的能力所谓感受,就是指人的感官受到外界形、色、音响、气味等各种刺激后所产生的一种与客体刺激相应的心理活动,如情绪激动、心情舒畅、思想领悟等。它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较为复杂的心理过  相似文献   

8.
正小学作文教学,尤其是小学启蒙作文教学,应该让学生回到生活中去,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真谛,流露对生活体验的感受。追求文章的真实、文章里流露真切的感受才是我们启蒙作文教学的目标。在小学启蒙作文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展开教学。一、回归生活,收集素材——体验感受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特别是三年级的启蒙作文更是离不开生活,学生只有深入生活,从生活实践中体验过程、体验感受,收集生活中的素材,才能为写作打下坚实  相似文献   

9.
武书锋 《成才之路》2011,(33):61-61
许多学生都有“作文难”这样的感觉,要么无话可写,要么无从下笔,要么不知道写些什么。于是出现了许多编选作文、“假话”作文。缺少对生活的真实感受,所以,广泛地积累材料是写好作文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丰富多彩的生活,为小学生作文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同样也是小学作文写作的切入点。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深入生活,感受生活,用善于发现的眼睛探索生活;引导学生通过素材的累积和丰富的想象力,创作出源于生活的好作文。只有贴近生活,学生的写作灵感才不会枯竭,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描绘,才能让作文创作充满灵动的表述力。一、注重细节入手,搜集写作素材当前小学作文的难点不在写作技巧方面,学生感觉难  相似文献   

11.
作文的源泉来自丰富多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作文的过程是儿童体验和感受生活的过程,是记载生活的创造和审美的过程。从生命生成的角度看,作文就是学生生命历程中的一朵朵浪花、一片片绿叶、一面面镜子……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到广阔的生活中去吮吸生活的乳汁,让学生为生活而作文,为生命而歌唱,从而体验到一种酣快淋漓的快乐。一、把作文引向生活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息。”可见,作文教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生活作文的研究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仅亲密接触生机盎然的大自然,…  相似文献   

12.
作文,是语文水平的综合反应.一个人的语言文字基本功、阅读面和知识面、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生活经验和人生感受、审美能力和思想水平等,都可以在作文中得到不同程度的表现.在语文教学中,作文始终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但是,现今的作文教学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而师范作文教学,更是失去了自己应有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与学生的认知实际相脱离.常言道: “言为心声”,作文,应是说自己想说的话,抒  相似文献   

13.
现在学生总感觉写作文是一件很难的事,无话可说。往往老师布置一篇作文后,多数同学作文的内容都十分雷同,语言叙述单调枯燥,学生挖空心思来拼凑作文,内容没有新意。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面的,但是最重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小学生学习压力大,没有太多时间走出教室,感受生活,生活与学习的轨迹就是两点一线,从家到学校,从学校到家,没有丰富的生活事例来写一是他们为了追求成绩,平时忽略了对身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身边发生的一些人和事不能在他们脑海中留下  相似文献   

14.
生活即作文,作文也是生活。作文应是学生感受生活、发掘生活中真善美的过程,并在这过程中主动去学会欣赏,学会沟通,学会合作。而这正是当前小学生所缺少的。因此,本次教学设计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走进生活,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发现生活,感受生活,再现生活。收集习作信息,整合习作信息,激发习作的兴趣,感受作文的过程,积累习作的素材和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实践中,很多小学生都怕写作文.一听说要写作文,就皱眉头,显得无可奈何.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教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人生的感悟往往来自于个人的生活经历.用心感受生活,从生活的体验中提炼有个人特征的感受,而不是关在象牙塔里从书本到书本地做纸上工夫,这是做人也是作文的要诀.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作文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6.
<正>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有两点让我感受颇深。一是学生普遍感觉作文难写,无话可说,即使写成了也是东拼西凑、千篇一律,缺乏生动性与真实性(假话、空话、废话、套话连篇)。二是从教师作文教学的层面来讲,为了应试,急功近利,舍本逐末,追求作文形式上的东西多了些,却忽视了写作主体作用的发挥。随着初中学生生活层面的扩大,他们对社会与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感知与理解,所以就会产生个性独立的思考。因此,当前的初中作文教学也  相似文献   

17.
作文内容体现的是真实的现代社会生活,使学生真实的感受生活是创作的一种先决条件,因此如何使学生能真正的感受生活、培养学生去感受生活当然就成了作文老师的首要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8.
言出心声,见文如人.作文所反映的是作者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或者说是被自己理解、认识、感受的生活,带有个人的感情色彩.“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情是文章的灵魂,可见情感在作文中的地位.它既是作文的出发点,也是作文的归宿.  相似文献   

19.
应试教育造成了现在的高中生与社会生活脱节,感受不到五彩缤纷的生活,使得他们的作文"幼稚病"很严重。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让学生回归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点燃学生写作的激情,让作文能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感受。  相似文献   

20.
如何指导学生写出新鲜的成功的作文呢?一、扬长避短,写“我的”生活,“我的”心理感受作文是生活的反映,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植根于现实生活土壤,写“我的”生活,“我的”生活感受是作文出新,写出成功作文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