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2.解一元一次方程。(二)过程与方法:1.会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通过列方程解决问题。2.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P92~94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丰富的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相似文献   

3.
列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策略,是十分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能运用知识的正迁移、结合思维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初中数学教学必须结合教材,选取贴近教材内容,贴近学生认知水平,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激发学生研究数学建模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建模方法的意识,运用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面谈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建模的一些运用.1建立或化归方程模型这种数学思想在七年级教材中已经谈及如买布问题、增长率、销售、储蓄利息、浓度配比、工程施工、人员调配、行程等问题,对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等量关系,则可列出方程(组)转化为方程(组)求解.例1某中学新建一栋4层的教学大楼,…  相似文献   

5.
一、什么是函数与方程思想1.函数思想,是指用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去分析问题、转化问题和解决问题,它运用运动和变化的观点,分析和研究数学中的数量关系,建立函数关系或构造函数模型,运用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去分析问题、转化问题,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函数思想是静中求动,它是对函数概念的本质认识.2.方程思想,是从问题的变量间的等量关系入手,运用数学语言将问题中的条件转化为数学模型(方程、不等式、或方程与不等式的混合组),建立或构造方程(组)或不等式(组),运用方程(组)的性质去分析、转化问题,通过解方程(组)或不等式(组)来使问题获解.方程…  相似文献   

6.
一元二次方程是初中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是通过数学建模(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同学们在这一章主要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解法以及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并根据课标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91页例2,第92页"练一练"、练习十七第3、4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运用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并有效地解决问题。2.让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假设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3.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上)第63~64页的例1、例2和练一练。教学目标1.经历用列举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重复、不遗漏的列举找到符合要求的答案。2.在对解  相似文献   

9.
初中数学应用性问题所涉及到的数学模型主要包括了函数、方程、不等式、三角、几何等概念。建模的内容也相当丰富 ,遍及社会生活与生产实践各个方面。数学应用性问题通过数学建模来解决 ,这可分为两个步骤 :一是建立数学模型 ;二是求解数学模型。大致过程为 :(1 )分析研究实际问题的对象和特点 ,确定数学模型的类型 ;(2 )选择具有关键性作用的基本关系并确定相互关系 ,建立数学模型 ;(3 )通过所对建立的数学模型求解 ,达到解决应用性问题的目的 ;(4)对所得到的结论 ,再通过实际检验。本文仅从三个方面入手 ,举例谈谈初中生应用题数学建模能…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 1.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通过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并能灵活运用方法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2.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相似文献   

11.
<正>本文以《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行程问题)》教学为例,探讨串联式生活情境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教学目标掌握用线形示意图分析问题中数量之间相等关系的方法,并能根据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领会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寻找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把简单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综合运用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解决问题.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分析并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掌  相似文献   

12.
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让学生在学数学的同时用数学,增强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近几年来,中考试题十分注重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考查.例如市场销售中“打折”问题就是一类典型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92-94页。【教学目标】1.在丰富的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列代数式应用题中商品打折销售的进价、定价、售价、折扣率、利润和利润率等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思想教育目标:通过实际应用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关于“分数除法”单元中的问题解决,教材沿用了分数乘法的数量模型,运用方程的思路来解决实际问题,但是却用算术思维来解决“分数工程问题”。基于教学的单元整体性考虑,教学“分数除法”时沟通新旧知识,通过题组来渗透方程思想,以构建更加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16.
1.1数学思考目标 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模型的过程,初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7.
小学生在之前用字母表示数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方程这部分的知识,认识并理解方程的意义以及性质,并将这部分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然而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出现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本文旨在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中出现的问题,更加深刻地理解方程的意义,并更好地应用。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的数学应用题不断出现在各省、市的中考试卷中.这类试题因充满时代生活气息,具有探究性、实践性、创新性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解决这类应用问题,首先能将题目提供的信息和素材进行抽象概括,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此类数学问题,并对实际问题做出正确、合理地解答.现以2012年中考试题为例就应用题的类型加以说明.一、方程(组)型应用题方程(组)是研究数量关系最基本的数学类型之一,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掌握必要的数  相似文献   

19.
不等式与方程联姻题是近年来中考试题中出现的新颖应用题。通过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再运用不等式和方程的知识加以解决,以考查同学们对实际问题的领悟能力和解决能力。本文收集2006年中考题几例,供同学们练习.[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方程是中学数学的重要知识点 ,函数是高考和竞赛的热点 ,许多方程问题常常运用函数思想解决 ,而数学中不少函数问题往往转化为方程解决 .因此 ,在解决一些函数和方程问题时 ,既要善于运用函数思想解决方程问题 ,又要学会灵活运用方程的观点去观察、处理函数问题 .本文举例说明如下 .1 方程中的函数思想例 1 已知实数 p,q满足方程 lg( lg3p)= lg( 2 - q) + lg( q+ 1 ) ,求 p的取值范围 .简解 可将 p表示成 q的函数 ,从而转化为求函数的值域 .∵lg3p=( 2 - q) ( q+ 1 ) ,∴ p=3(2 - q) (q+1 )   ( -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