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青年大学生富有朝气,拥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并具有创新意识,引导和鼓励青年大学生就业创业可以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和活力。然而,吉林省青年大学生的返乡意愿不足、高校的管理角色缺位、乡村整体环境不能适应大学生的心理需求等客观因素,使得吉林省青年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存在的矛盾仍然较为突出。需要从学生、高校、社会三方面相对应地构建机制,并探寻更好赋能乡村振兴的策略,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形成产业兴旺、生态良好、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新格局。  相似文献   

2.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是根本。为培育一批优秀大学生村官创业人才,造就一支助力乡村振兴的中流砥柱,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源动力,构建大学生村官创业教育培训支持体系,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村官创业人才队伍,是解决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问题的关键。本文以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麦基罗转化学习理论为支撑,提出在乡村人才振兴下大学生村官创业教育培训支持体系的思考,以期为政府、高校和社会教育支持力量提供有益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公益创业兼具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为社会公共服务"多元化"需求供给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成为目前创业发展的重要形式.高校范围内开展公益创业教育既顺应时代潮流,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又体现了高等教育的本质,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价值追求相契合,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高校公益创业教育面临公信力不足、定位不准、关注度不高、师资力量匮乏等因素制约,需要从加大师资专项投入、营造公益创业文化氛围、完善创业教育体系、注重教育成果转化等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4.
周格玲 《科教导刊》2023,(21):29-31
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是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必经之路,大学生是乡村发展的有效力量,促进大学生农村创新创业是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必要要求,对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解决“三农问题”以及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文章在阐述大学生开展创业的重要性基础上,探究乡村振兴战略下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机遇,深入探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路径与策略,以期为我国更多农村地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需要更多优秀人才的强大支撑。如何吸引更多大学生返乡创业,成为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通过采用文献研究和调查问卷等方法,对张家口5所高校的8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并从政府、高校、学生三个维度提出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的提升建议,以助力乡村振兴获得强大发展动能。  相似文献   

6.
公益创业是个人、机构和网络通过捕捉新机会,处理社会机构供应不足或应对社会环境产品分配不均,从而挑战传统结构失效的产物。公益创业教育则是指进行公益创业所需要的意识、精神、知识、能力及其相应公益创业实践活动的教育。高校开展公益创业教育是落实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的有益尝试,是解决日益激增的社会问题的有力手段,是弥补传统高等教育不足的有效方式,是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抓手。高校构建公益创业教育体系可以从教育目标确定、课程设计、师资队伍构建、组织与制度的建立以及教育保障平台的搭建等方面来推进。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大学生拓展创新创业渠道提供了新的机遇,地方高校大学生乡村创业的群体日渐增多,创业形式也呈现多元化特点,但总体来看创业成功率不高。通过文献、访谈等方法,研究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高校大学生乡村创业的模式与特征,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为提升地方高校大学生乡村创业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公益型创业是大学生创业的有效途径,公益型创业教育是传统创业教育的创新性发展。当前,高校的公益创业教育未形成与实践统一的课程体系,缺少理论与实践兼备的教师团队,缺乏积极活跃的公益创业氛围,高校、政府、企业间未建立行之有效的互通机制,应从构建教育体系、组建教师团队、搭建支持平台、建立制度机制、兼顾软硬环境等方面创新公益创业教育的模式。  相似文献   

9.
文章阐述了公益创业教育的内涵,并从促进就业、构建和谐社会、对创新型国家的意义三个方面探讨了公益创业教育的必要性,最后分析了高校公益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叶恬如 《大学教育》2023,(20):145-148
在数字乡村发展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农村创业不仅符合时代发展需求、有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还能够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从创业内容和行业角度来看,大学生农村创业模式主要分为特色农产品销售模式、智慧乡村文旅服务模式、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服务模式以及互联网养殖模式等四种模式。文章针对不同创业模式,提出要有效促使大学生农村创业、赋能乡村振兴,需要从政府、高校、大学生创业者这三个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公益创业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热门话题,同时我国社会矛盾的日渐显现以及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在这历史性的挑战和机遇面前,大学生公益创业既能实现创业拉动就业,同时在减轻社会矛盾和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公益创业相比一般创业在创业过程中更容易得到政府、企业、高校及民间的理解与支持,大学生公益创业与地方公益事件、区域经济、社会热点及个人热情和爱好相结合将成为公益创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公益创业是一种新型创业模式,不仅丰富了大学生创业研究体系,也为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开辟了新路。本文从教育体系的几个方面阐述了高校、企业和政府三个主体在发展大学生公益创业应采取的措施,对促进公益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该课题通过调查问卷、人物访谈、文献查阅、对比研究、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在了解目前高校公益创业教育的现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提炼出高校公益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思考和研究生涯发展与公益创业教育的有机结合点与内在交融机制,提出了高校公益创业教育体系,为高校公益创业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为高校开展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提供借鉴,对东北地方农业高校大学生的公益创业意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地方农业院校大学生对公益创业知识的了解程度很低;对公益创业表现出一定的价值认同和兴趣,但公益创业的内在动力不足;相当数量的大学生有加入公益组织的职业愿望,但希望成为公益创业者的人很少。基于此,建议地方农业高校加大公益创业知识普及力度,激发大学生的公益创业内在动机,支持公益创业行为。  相似文献   

15.
莫柠源 《成人教育》2022,44(3):44-47
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实现的关键是乡村人才振兴,到乡村创业的大学毕业生是乡村人才振兴的一支重要方面军。大学毕业生接受创业继续教育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目前,大学毕业生创业继续教育存在布局不平衡、为乡村人才振兴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高校应履职责,承担起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创业继续教育的职能。  相似文献   

16.
公益创业是公益事业运行机制转变的结果.20世纪70年代,随着政府角色的转变、非营利组织的转型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兴起,公益创业在全球大量出现.在我国社会管理体制创新背景下,高校开展公益创业教育对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推动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拓展大学生的创业就业领域和培养公益事业的后备力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化推进,广大乡村对现代化人才产生了强烈需求,如何通过切实可行的方法与政策,吸引广大大学生返乡创业成为乡村振兴实践中焦点课题之一。基于此,文章首先介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分析了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多项影响因素,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增强创业意愿、提升创业能力等多个角度与方面,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下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8.
乡村教育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以高质量的乡村教育赋能乡村高质量振兴,主要途径是培养高素质的乡村人才。乡村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乡村创新创业人才的主要途径,能为实施乡村振兴提供高素质的乡村双创型人才,既能解决乡村振兴人才短缺问题,也是形成乡村创新驱动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基于乡村振兴视角,通过分析乡村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内涵、目标和机遇,面对的现实困境,从人才理念、导师队伍、课程体系、培养路径与机制方面提出培养乡村振兴所需的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返乡创业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有益补充,也是加强乡村治理的积极力量。鉴于此,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大学生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双螺旋耦合机制。研究发现:大学生返乡创业对产业技术支持、产业要素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有积极意义,这些要素又会作用于乡村振兴,促进乡村振兴的发展;乡村振兴又有利于创业意识驱动、创业网络拓展和创业模式丰富,对于创业活动的积极意义不言而喻。通过乡村振兴和大学生返乡创业活动的相互促进,二者形成了可循环的螺旋上升关系,各要素在内部的持续改进,使得整体的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20.
2017年,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需要经济的拉动和产业的升级发展,无论是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都需要人才参与其中。这就很大程度上需要大学生返乡创业,需要他们投身到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中。基于此,对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的一些问题进行问卷调查,以此给出系列办法和措施,提高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的意愿,为振兴乡村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