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围绕鲁迅先生编排课文,是小学阶段唯一一个以人物为主题的单元,承载着独特的育人任务。小学阶段学习鲁迅单元,该用怎样的方式读,读到什么程度,怎么才能让学生亲近鲁迅、喜欢鲁迅、喜欢鲁迅的作品,都是需要研究的问题。下面谈谈我们的设计思路和实践思考。一、在大单元设计中凸显核心素养价值意义本单元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少年闰土》《好的故事》,两篇略读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相似文献   

2.
【单元教材简析】本组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上承五年级上册“走近毛泽东”的人物专题,共编排了四篇课文,其中《少年闰土》是鲁迅先生的作品,其他三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是不同的作者从不同的角度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  相似文献   

3.
<正>统编小语教材六上第八单元围绕"民族魂——鲁迅"的主题,编排了《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以及《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四篇课文。前两篇是精读文,后两篇是自读文。本单元是教材中以认识人物为主题的教学单元,选编的课文既有鲁迅本人的文章,也有他人缅怀鲁迅先生的文章。集中学习这些作品,读者能更清晰、全面地了解鲁迅。这是以人物为主题编排单元的优势所在。现在的学生对鲁迅生活的时代十分陌生,因而许多作品都需要借助资料来理解它。  相似文献   

4.
黄延勇 《山东教育》2011,(25):32-33
【单元教材简析】本组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上承五年级上册"走近毛泽东"的人物专题,共编排了四篇课文,其中《少年闰土》是鲁迅先生的作品,其他三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是不同的作者从不同的角度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这样就可以使鲁迅这一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满、生动。《少年闰土》是节选自鲁迅小说《故乡》中的  相似文献   

5.
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围绕“初识鲁迅”的专题集中编排了四篇文章:《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四篇文章可分为两类,第一篇是鲁迅的作品;后面三篇是写鲁迅的文章。后三篇文章虽然同是写鲁迅的,但写作视角各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周哗从儿童和亲人的视角写的“伯父”鲁迅;  相似文献   

6.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十册)是一篇传统性讲读课文。它通过回忆几件小事,反映了鲁迅先生对待学习认真严肃的态度和仇恨旧社会、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除了要围绕读写重点训练项目指导学生认识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外,还可以这样进行教学: 一、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路《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写了鲁迅的五件事:第一件是鲁迅先生逝世以后前来追悼的人很多;第二件是鲁迅和作者谈论《水浒传》;第三件是鲁迅和作者谈“碰壁”的事;第四件是鲁迅先生给黄包车工人包扎伤口;第五件是鲁迅先生关心女佣阿三的事。这五  相似文献   

7.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篇长达2000多字的课文。在以前的教学中 ,我经常采用抓重点词句进行分析的方法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学习被动 ,兴趣不浓。怎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主动投入学习呢 ?我根据本单元的训练目标———读书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要专心致志 ,二要边读边想 ,三要做点记号 ,四要学以致用 ,选择了“批注法”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课文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一、确定目标 ,教给方法在学生初学课文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后 ,提问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篇写人的文章 ,你们准备重…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人教版教材第十一册第五组课文是“初识鲁迅”的单元,第一篇是鲁迅的作品《少年闰土》,后三篇是他人写鲁迅的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编者的意图在单元导读中有充分的体现:为孩子自主走进鲁迅世界打开一扇窗——“让我们随着本组课文的学习去认识、了解鲁迅吧”……  相似文献   

9.
宋翠娟 《考试周刊》2010,(11):56-57
一、新课标人文性要求及鲁迅启蒙教学的意义 2005年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专门编写了一个“初识鲁迅”单元,收录了《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及《有的人》。鲁迅教学结束了分散教学形式,首次以“主题单元”的形式进入到小学语文教材,这是历史性的转折。“主题单元”的设置顺应了新课标“人文性”的要求。《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新课标的人文性要求与鲁迅先生的“以人为本”思想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10.
据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半个多世纪,鲁迅进入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篇目主要是这么几篇:《踢“鬼”的故事》(有的教科书改编成《我不怕鬼》)《给颜黎民的信》《在仙台》《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百草园》《早》《有的人》和《一面》《鲁迅与时间》。除了人教版、原上海S版和原浙教版基本还保持其中的两三篇外,其他版本教科书大多只收录《少年闰土》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两篇中之一篇。  相似文献   

11.
<正>一、借助资料创设阅读与表达的情境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继续走进鲁迅单元,学习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野草》中的《好的故事》。(板书课题:好的故事)很多同学预习《好的故事》时,都有这样的感受:鲁迅先生文章的语言表达和今天不完全一样,课文不好读。——李×轩鲁迅生活在100年前的中国,他文章中的内容,离我们今天的生活比较远,内容不易理解。  相似文献   

12.
“伯父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我年纪还小,根本不知道鲁迅是谁,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相似文献   

13.
《好的故事》是鲁迅的散文诗作品,编排在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二课。教师在教学时应依据课后练习题,把握理解要求;基于阅读现状,明晰理解难点;借助相关资料,探寻理解路径,以此引导学生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读懂“好的故事”,从而走近鲁迅及其作品。  相似文献   

14.
<正>【教材分析】《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鲁迅先生逝世九年后,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写的一篇纪念文章。课文的段落以空行为标志,共分五段,脉络清晰。课文通过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五件事,说明伯父鲁迅先生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赞扬了鲁迅先生关心青少年、痛恨旧社会、热爱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和敬爱之情。【设计理念】在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  相似文献   

15.
于永正老师执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在板书课题这一环节,就让听者感受到于老师训练扎实的教学风格。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大家一起跟着老师写课题(教师一笔一画板书,学生跟着写),注意:“鲁”字当中这一横要长,“迅”字要注意笔顺,捺要写出变化,一波三折(教师巡视,表扬写得好  相似文献   

16.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学习要打破课内与课外 ,校内与校外的壁垒 ,充分利用课本以外的语文资源 ,来引导学生投身语文实践 ,培养语文能力 ,促进主动发展。因此 ,语文教师要在“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这一大语文观的指导下 ,立足教材 ,又要超越教材 ,设计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的开放的作业。例1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学了鲁迅的侄女周晔写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文后 ,为了让学生对鲁迅有深刻的认识 ,可以用这篇教材作为一个点 ,引导开去 ,布置《我心目中的鲁迅》作业 ,让学生通过上网、请教他人 ,读有关写鲁迅的和鲁迅著的…  相似文献   

17.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随笔凤城市凤凰城铁路小学纪铁梅《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写的。作者追忆了鲁迅先生在世时的四件日常小事。课文中叙述的几件事均发生在作者的童年,由于小周晔的天真幼稚,因而对当时社会的黑暗及伯父所想还不甚了解。有些...  相似文献   

18.
<正>【教学目标】1.研读文本,品味童真童趣。2.披文入情,把握复杂情感。3.激趣引导,尝试整本书阅读。【课前准备】阅读课文,简要概括文中写了哪些人和事,初步了解作者的情感。【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在小学六年级时学过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好的故事》以及他人的评价——《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等文章。请说说你所了解的鲁迅先生。  相似文献   

19.
<正>一、简单回顾,明确围读要求师:同学们,上节课咱们说今天我们要用一种特别的方式来走近鲁迅先生,还记得是什么吗?生:围读会。师:是的。为此我们还做了好多准备,一起来看一看。师:(出示准备课的图片)我们先读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这两篇课文,然后以小组为单位,  相似文献   

20.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读"为主线。那么,在语文课上,学生到底应该如何读呢?在"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中,我通常是围绕主题进行单元整体阅读教学,先确立简单而明确的学习目标,之后采用"研、品、写、展"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大量地读、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阅读的自主性和思维的独立性。《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一面》分别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初识鲁迅"单元的讲读课文和自读课文,两篇文章都是抓住语言、动作、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