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知识图谱CiteSpaceⅤ(版本号为:CiteSpace 5.0.R1.SE.64-bit)软件和Office Excel 2019办公软件作为基础工具,以基于知识图谱的新中国体育课程研究现状及热点分析为研究对象,将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1998-2019)收录的558篇文献数据作为数据源。围绕时间分布特征、发刊机构特征、研究主要作者特征、研究主题与变迁四个方面进行可视化的分析,旨在全面把握我国体育课程发展研究的现状以及热点前沿,为我国体育课程的可持续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结果表明:我国体育课程研究论文发表数量整体呈波浪发展趋势;发刊机构包括师范类院校、专业体育院校、综合型院校三类;体育课程的研究过程中已经逐渐形成作者合作网络,其中以季浏为核心的团队以及毛振明学者最具代表性,但尚未形成稳定的核心作者群体;体育课程核心关键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学校体育”“体育教学”“体育教育”以及对此领域的改革;“核心素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成为体育课程领域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2.
《湖北体育科技》2020,(4):370-376
通过运用CiteSpaceV对CNKI数据库中16种中文体育核心期刊有关体育教学改革研究主题的1 620篇文献进行研究机构、作者和关键词的分析和处理,绘制了体育教学改革的知识图谱,并分析了体育教学改革研究领域的热点及发展趋势。研究表明:体育教学改革相关的发文量呈持续下降趋势,研究势头不足;北京体育大学和国内综合实力较强的师范高校是体育教学改革的主要研究机构;季浏,汪晓赞、毛振明和王健为代表的研究团队是国内体育教学改革研究的领头人;素质教育、中小学、体育教育专业、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改革与设计等是体育教学改革领域的研究热点。建议研究机构和研究者重新重视学校体育教学,加强研究机构和研究团队之间的合作,加快学校体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重视全新教学方式的推广和普及,进一步推动和丰富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各项研究。  相似文献   

3.
梳理我国农村体育相关研究的动态、热点和趋势,为推动我国农村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通过知识图谱可视化方法对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1992~2021年间以“农村体育”为主题的660篇核心期刊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农村体育研究的核心期刊发文量经历了初步探索、稳步发展、波动下降3大阶段,总体发文量有所上升;研究机构和高产作者分布较均衡,体育院校是研究主阵地,作者和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不够紧密;研究主题紧跟时代潮流,在政策和大的时代发展背景下研究主题趋于多元化。  相似文献   

4.
系统整理和总结体育课程思政研究的热点,审视其研究问题的聚焦态势,判断其未来的研究走势和方向,对于深层次、体系化地开展体育课程思政建设领域的专业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目前体育课程思政研究领域的热点焦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据此对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研究的未来走势进行了判断。研究认为:关于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研究的热点主要涉及到其核心价值、融合方式、元素发掘、资源拓展和路径设计等主题,研究问题主要聚焦在理论支持、标准研制、质量督导等领域。在合理判别体育课程思政研究热点与问题的基础上,可以推导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能力提升、全学段一体化模式建设、方法创新、打造教学研究示范共同体等将成为未来主要研究趋势,引领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方向与进程。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使用CiteSpace软件对2000~2022年CNKI收录的672篇“体育场馆”相关研究的核心期刊论文的论文发文量、核心作者、研究热点和前沿进行可视化分析。体育场馆领域研究分为起步、持续高峰、稳定3个阶段;该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包括陈元欣、王健等;体育场馆的建设、运营模式与管理研究一直是热点研究对象;构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建设智慧场馆,以及如何推动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是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6.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形成与之匹配的评价体系,要把思想政治素养指标纳入其中,真实反映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构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为高校实施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提供教学质量测量工具和测量标准,以更好地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实地调研等方法,剖释体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困惑与应解决的问题,并以“学校体育学”为例,提出具体实施路径。研究认为:体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应着重解决课程教学中重专业素养培育,轻人格修养培育;重知识技能传授,轻价值观培育;重低阶认知培养,轻高阶认知培养的“三重三轻”问题。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并沿着课程目标引领、教学目标衔接、教学过程贯穿、课程评价落实的路径将课程思政元素落实到课程实施中,以提高体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2000~2015年以来我国体育教学模式发展趋势及研究热点,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方法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323篇文献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计量分析等方法,并利用CiteSpace Ⅲ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相关研究的发文量呈波浪式增长,核心作者和核心机构较少,没有形成实力突出的研究团队;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体育教学模式改革、体育思想、高校体育教育、体育教学效果、健康体育和终身体育等主题。结论今后研究方向主要为青少年的体育理念、教学改革、运动项目、教学管理模式和生态体育等领域。  相似文献   

9.
王锦丹 《当代体育科技》2023,(36):119-121+125
在“三全育人”背景下,探索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课程思政与体育课程具有共同的旨趣。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路径可从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体育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进行探索,也可从课外活动中的体育社团、运动训练、竞赛活动等方面进行挖掘。只有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发挥教师纽带的作用;探索和优化体育课程教材,着力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探索教师评价标准,完善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才能发挥体育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剖析体育专业课教师如何有效落实课程思政理念的相关问题。研究认为,落实逻辑包括:具有将新理念有效融入教学实践的正确认知;具备使课程思政沿正确方位推进的理论素养;挖掘能随知识蔓延并彰显课程育德价值的思政元素;采用润物无声、有理有据、久保效力的育德方式。现阶段,针对教师思维认知、理论素养、元素挖掘、育德方式等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以下实践路径:转化体育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的错误认知;健全理论学习内容体系、创新理论学习形式、建立规范化的思政理论学习制度;从加强前提研判、扩展挖掘维度,提高思政元素挖掘的“质”与“量”;针对不同课型优化思政元素呈现方式、有效延伸育德场域。  相似文献   

11.
以中国知网1991—2017年的902篇文献为数据分析对象,通过Citespace V软件对获取和转换的体育课程模式文献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知识图谱可视化的方式完成了对体育课程模式研究热点的分析。研究表明,体育课程模式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课程模式和高校体育领域,且发文量在2002年之后呈迅速递增的增长态势,受政策影响较大;研究热点经历了从20世纪90年代的"学校体育""课程设置""中小学体育"到2000—2010年的多元化热点关键词时代,如体育与健康、模式、课程、学分制、课程标准等,2010年以后虽然发文量相对较高,但并没有形成突变性的热点关键词频。分析认为,目前未形成系统地适合我国学校体育的课程模式研究,体育课程模式的框架架构与实证、职前植入和职后推行以及健全学生人格的体育课程模式是未来研究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12.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要求,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效的有效路径,是促进时代新人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新时代体育课程思政的内涵、难点及优化路径进行深入剖析。研究表明:新时代课程思政内涵在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隐融合三个维度方面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元素、育人情怀和科学方法。但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仍面临着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度欠佳、体育教师课程思政能力薄弱、评价机制与保障措施尚未完善等难点问题。推进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应有机融入思政教育,完善体育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提升教师综合素养,打造高水平师资团队;完善多方评价形式,多措并施建立健全体育课程思政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实践困境与纾解路径进行深入剖析。研究认为,加强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实践有助于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优化高校体育课程结构以及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指出,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实践存在制度保障尚未健全、基本理念定位不准、教学目标设置模糊、教学资源整合不够、过程性评价缺失等方面问题。研究提出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加强顶层设计,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坚持文化润人,深挖民族传统体育特色文化;坚守体育本色,明晰体育课程思政育人目标;把握主导力量,提升体育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关注育人过程,做实做常体育教学动态评价。  相似文献   

14.
谢权 《灌篮》2021,(2):74-74,76
本文通过分析“课程思政”与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融合的意义,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认为通过提高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现代教学方法的运用、注重体育文化礼仪的渗透、完善课程思政改革制度等措施,将课程思政融入到大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更好地实现学生运动技能、身体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三者之间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归纳法和系统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近年来体育课程思政的研究热点进行梳理与分析。发现:现有研究从概念认知、内容构成、目标指向及价值论析等方面对体育课程思政的概念内涵进行阐释;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现实逻辑3个维度对体育课程思政的生成逻辑进行释析;从体育教师、体育课程、体育教学、评价机制、组织保障、管理监督等方面对体育课程思政的影响因素进行探析,从系统性设计规划、多维性切入突破、本土性实践探索等方面对体育课程思政的实现策略进行探究。总体来看,学界对体育课程思政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已初步构建起体育课程思政的研究图景。但同时也存在研究理论、视野、内容、主体、方法较为局限及研究系统性、全面性、特色性、层次性不足等问题,今后应着重从推进深度、拓宽广度、提高效度三个向度上挖掘体育课程思政新的学术价值,以期实现新的学术突破和知识增量。  相似文献   

16.
该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双高”院校体育课程的功能“、双高”院校的主要任务进行分析。“双高”院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要利用学校各种资源。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将体育课程与思政育人有机融合在一起,对学生进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培育,从而使他们得到全方位的发展。体育课程作为“双高”院校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思政教育融合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对“双高”院校专业群、人才培养有着特殊的意义。要想在“双高”院校实现思政教育与体育课程的有机融合,就要在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上传播思政理念、在教学内容上体现思政要求、在教学评价上定好思政标准。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有关体育强国、三全育人和立德树人的育人要求,给我国当前的大学体育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选项+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内涵及“选项+俱乐部”教学模式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价值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选项+俱乐部”教学模式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的建议:提升大学体育教师思政育人的政治素养;深挖“专项+俱乐部”教学中课程思政育人元素;建立和完善“专项+俱乐部”大学体育课程思政评价体系。这对于我国高校更好地利用“选项+俱乐部”教学载体,开展思想政治育人工作,为祖国培养人格健全,品德高尚,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代青年大学生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建设一流本科教育背景下的高校体育,推进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将体育课程蕴含的丰富思政元素,渗透到体育教育教学,达到知识育人、技能育人,同时注重思想育人,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实践法等研究方法,阐述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核心内涵,分析高校体育课实施课程思政现状,对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实施路径进行梳理和探索,体育课程教学全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理念,高校体育课程中深入挖掘思政教育内涵。积极提升体育教师素质素养,实施浸润式教育,营造融合多元思政元素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起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作用,实施优质的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育,使高校体育课程达到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9.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体育课程与教学领域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理念、任务、方法和过程的总和,是学校体育落实“立德树人”要求的基础工程。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辩证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立德树人”视域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五重维度及实践路向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认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进程中要处理好立德指向、立德责任、立德体系、立德过程、立德功能五重维度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实践关系。要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进程中的价值导向;建立体育课程德育共同体,确保学生的身体素养培育与思想教育协调同步进行;突出体育课程思政顶层设计与学校德育协同效应的一致性;强化体育课程思政引领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导向和进程。在“立德树人”教育要求的指引下,使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内涵和底蕴更加丰富,实践的范式和形态更加完善,推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结构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更加符合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张克豹 《体育科技》2022,(1):142-143+146
分析课程思政视域下的体育专修课程回归思政育人理念与育人路径改革,旨在进一步发挥体育专修课程思政育人优势,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目标。研究发现:实施课程思政深化体育专修课育人理念优势在于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育人关系殊途同归,有利于发挥体育专修课程育人成效,符合新时代课程改革要求,助力课程自身回归育人初心。结论:深化课程本身重构对育人理念,努力构建一元教学育人课程体系,运用模块化方式融合专项教学内容与思政教育元素,重构教学目标与组织练习形式,深化课程考核与评价体系;体育专项教师进行专项思政育人培训,发挥教师自身以身作则示范作用,深化教师业绩考核与评价体系;院校层次制定有利于体育专修课深化课程思政育人理念的有利政策,促进教师在教学上的投入以及自发参与培训学习,努力提升思政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