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论述了通过挖掘教材知识背后的隐性内容和教材中所体现的思政内容提炼出思政元素,再以知识源流、链接生产生活,自然植入思政教育素材、设计数学探究活动,践行做中学,三条路径实施,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全面育人有机结合,发挥数学课程协同育人的功能,实现数学教学的多元价值.  相似文献   

2.
数学是一门强调逻辑思维和严谨推理的学科。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重点关注学生数学技能的掌握,较少关注数学学科中的思政元素。数学教师应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和高中数学的融合,综合考核学生的思政水平,厘清高中数学课程思政的内涵,基于高中数学课程思政的历史定位,详细分析高中数学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课程思政最初是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来的,而课程思政所折射出的大思政观、协同育人理念、融合育人思想,对高中教育教学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文章以所在学校为基地,联合其他学校,以高中思想政治课为主阵地,以思政课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为实施主体,整合利用课堂、环境、活动三类课程资源,开展由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的教改实践,取得可喜的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基于高中数学"余弦定理"这一节内容,根据数学课程思政内容在教学中的定位,进行课程思政融于课堂教学的具体设计.然后分析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与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渗透课程思政元素,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最后,对在数学...  相似文献   

5.
崔新宇 《学苑教育》2023,(23):79-81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内容,既是强化学生的价值认同,推动他们形成理性精神的重要方式,也是新形势对高中阶段的要求,是切实提升数学育人价值的关键。对此,教师应提高重视,积极寻找将高中数学与课程思政融入的有效路径,以此创建高质量数学课堂,推动高中生思想素养的发展。基于此,文章从三方面,即创设思政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开展类比数学对象活动,强化学生的记忆效果和积累授课经验不断提高个人教学水平,进行了具体的论述,指出课程思政理念的落实与贯彻,离不开教师的支持与引导,故而,教师应将其纳入到教学目标中,并根据学生的表现,适当调整授课方案,切实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6.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都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二者从内在具有一致性,但在实践工作中也需要对二者进行辨析,以便高校能更好地开展思政工作。二者在根本任务、育人目标、教学任务上具有一致性,但从"思政"的重点、地位和实施渠道上有所区别。作为新的教育理念,高校要从联系和发展的角度,促进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之间形成育人合力,切实把握好二者的内在联系,同时针对二者的不同侧重,提出相应对策,确保二者都能发挥各自的优势,在协同育人的同时共同构建"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7.
课程思政作为新时代党加强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新举措、新方向,从根本上回应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通过阐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课程思政的必要性,探索“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高中数学课程思政实践,其中课前准备是课程思政的前提,课堂思政是课程思政的主战场,课后思政是课程思政的延伸。  相似文献   

8.
将课程思政向开放教育领域推进,是课程思政走向终身教育的重要环节。开放教育的课程思政建设对于完善自身意义重大,还对线上课程思政教学、课程思政资源建设、面向在职学习者的课程思政教学具有良好指导意义。开放教育的课程思政建设面临师资复杂多样、学习者工学矛盾突出、教学组织层级化、学习者学习自助化等挑战。开放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应采取"回归、融合、适需、泛在、一体"的理念,采用"导、训、建、用、评"一体化的建设方法,通过建立推引结合的课程思政建设机制,培养德能双修的课程思政教师,建设适需泛在的课程思政资源,实施学用一体的课程思政教学,开展多元一体的课程思政评价,达成课程思政的体系化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9.
高校大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和树立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思政教育显得至关重要.在新形势下,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教学成为当前高校教学的重要趋势,高校必须辨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之间的关联,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手段,以多元化教学方式推进课程教学的高质量和学生培养的全方位,促进大学生形成正...  相似文献   

10.
1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课程思想政治协同育人是新时代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时代使命。新时代高校在不断的探索中,从课堂教学、学生需求和育人平台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但协同育人在制度建设的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健全和教学内容的整合方面还存在问题,在学科之间的融合和教师的协同认知方面还有困难。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想政治协同育人要在完善相关制度机制、整合教学内容、深化学科融合和增强教师的认知等方面下功夫,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2.
“大思政”理念是新时代军校思想政治建设的顶层思维,必然要求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共同发挥育人功能,耦合思政课程的持续性与课程思政的深入性、思政课程的延展性与课程思政的专业性、思政课程的价值性与课程思政的使命感,巧妙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优势互补,进而达成军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13.
李金萍 《甘肃教育》2023,(13):15-19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如何协同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要积极发挥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功能,增强协同效应。促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高校必须紧紧抓住课程建设“主战场”,以课程为中心,围绕课程的分布、内容、方法和资源,构建课程分布“以一导多”、课程内容相互补充、课程方法相互促进、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课程联动机制,强化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打造全课程育人新格局。  相似文献   

14.
高校研究生翻译课程思政教育,可以结合该课程双语、双文化的特点及培养高端翻译人才的教学目标展开,引导学生双语研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著作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文学作品,继而开展中译外翻译实践训练,加大中国翻译史研究,同时训练学生利用外语进行有关中国翻译理论的学术写作,积极对外译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中国文化和中国翻译学术“走出去”,最终实现思政教育贯穿全课程。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近十年初中历史课程思政研究成果的梳理,发现当前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初中历史课程思政的概念、功能、资源、教学疑难与对策、教学途径与课例五个方面,形成了对初中历史课程思政的阶段性研究。未来的初中历史课程思政研究可加强对概念、内涵的思辨,发掘历史学科课程思政的独特功能,扩大思政资源的范围,丰富教学课例设计,加大教学实时调研,完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6.
伴随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开展,高职院校的各个专业都能设立较为齐全的课程体系,其中就包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应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教学全过程,使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同向同行。但是部分高校在教学过程中依然不能很好地将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有机结合,尚未形成协同效应。文章将对这一问题开展调查,并探索构建“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课程相协同的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高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在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该课程也应该引入思政元素,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来实现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来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就课程思政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改革进行探析,旨在为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高校课程思政已成为研究热点,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通过梳理和分析国内学界关于高校课程思政的相关研究发现,学者们聚焦于高校课程思政的基础理论、科学内涵、主要特征、问题与挑战、实践路径及相关研究。深入分析已有研究成果后,总结出当前高校课程思政研究的不足之处和未来研究策略,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也为更好地推进高校课程思政的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9.
冯萍  陈霞  范辰 《科教导刊》2022,(24):108-110
实施课程思政需要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生态化教育理念强调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对教学内容、方式与方法进行与时俱进、及时有效的调整。基于生态化教育理念,经济类核心课程“计量经济学”课程思政实践要求教师切实提升自身的思政意识,建立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一体化育人理念,通过将经济学中国故事融入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围绕思政议题展开数据分析实践,实现课程内容与思政教育内容有机融合,在夯实学生理论基础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相似文献   

20.
当前“课程思政”建设面临一些现实困境,主要表现为:相关教学主体理念有待转变、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有待提高、体制机制有待完善等。为了破解这些困境,应该转变育人理念,凝聚“课程思政”建设共识;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打造高素质“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完善育人保障机制,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