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英语学习"费时低效"是对英语缺乏深入了解造成的。研究表明: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初期,学习处于英汉竞争互斥的状态,由于汉语占据绝对优势,母语负迁移普遍存在,英语学习常常事倍功半。只有深入了解英汉双语的特点,熟悉英语表达,让英汉语共生互容,母语负迁移才会逐步消失,英语学习才能事半功倍。英语雅异汉语重复间的竞争互斥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需要通过努力让它们转化成共生互容。  相似文献   

2.
由欧盟开发的"全球多维大学排名"体系是一个在理念与应用方面都与以往的排名有着本质区别的全新大学排名体系。该排名在"多维评价"、"目标契合"和"用户导向"的理念指导下,构建了多维排名的概念框架,提出"两步排名法",设计了包含五个平行维度的指标体系,鼓励用户创建个性化排名,并提供多样的排名呈现方式。各方对该排名给予了不同的评价。该排名计划于2014年初发布第一轮排名结果,并将在今后不断扩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3.
伴随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高等教育形成了"块块分割"的格局,呈现出"双重效应",即既有正向效应又有负向效应。从制度分析的视角来看,"块块分割"格局形成的根本因素是政治集权下的地方分权改革、地方政府为晋升而博弈、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制度建设滞后。在这三重因素的作用下,地方政府之间展开了囚徒困境式的激烈的高等教育竞争,从而催生了"块块分割"。  相似文献   

4.
自主学习能力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前提和基础,创新创业是自主学习的重要价值取向。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须强化大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意识,加强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制度保障,优化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外在环境。  相似文献   

5.
2008年,在时任会长周远清同志的领导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组织全国的高等教育研究力量,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遵循科学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立项为契机,实施了以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为主题的全面而深入的研究。2014年6月项目结题,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不仅回答了"什么是高等教育强国""为什么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怎样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等一系列命题,而且在一些理论问题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和进展,得到了学界的高度肯定,为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20世纪末以来,国际化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世界范围内的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发展迅速,建设一个开放、统一的高等教育区成为拉美与欧盟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重要目标。在"拉美—欧盟"高等教育区的建设过程中,拉美国家在教育项目与合作、跨地区的人才流动、国际化的教学模式、科研和学术活动的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推动了拉美高等教育体系的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8.
中国社会转型与高等教育的变革发展,构成大学利益相关者民意表达的特定舆情环境。有关大学的负面民意表达,可能衍生大学传统形象的坍塌、利益相关者群体的对立、办学运行的失范和无序等问题。当代大学应充分认识民意表达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坚持不变与变的原则,不断提升大学办学的开放性和透明度,并建立健全大学民意表达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9.
当前,农村社会发展缓慢已成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最大掣肘,农村职业教育则是打破困境的关键一环。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社会具有内在耦合性,二者在同一治理场域中共生发展,并呈现进阶性的发展状态。首先,在跨界适应段,表现出“竞争”与“协同”关系;其次,在融合调试段,表现出“博弈”与“耦合”关系;最后,在共生发展段,表现出“外推”与“内生”关系。基于此,建立农村职业教育融合治理与共生发展的“超系统”,能够提升共生发展体系的共生力:一方面,实现农村职业教育“自系统”内生力的效率最大化,充分发挥政治服务、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社会和谐、人力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教育功能;另一方面,实现农村社会“他系统”融合力的效率最大化,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建立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0.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德国的研究者借用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理论工具,说明、解释和理解高等教育现象,为德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提供智库服务。“借鸡下蛋”的实用主义范式丰富了德国高等教育的研究成果,却使其成为社会科学领域的理论消费者,德国的高等教育研究仍面临着“成果丰富,理论匮乏”的二分悖论。  相似文献   

11.
在落实“双减”政策的过程中,教师如何实现职业能力发展的突破?研究者借助共生理论,从渗透共生理念,共树价值取向;构建积极关系,共策育人行动;融通多级资源,共建赋能平台三个方面探索“共生型组织”建构对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赋能作用,为教师职业能力发展作出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美国高校入学考试理事会理顺了自主招生和统一考试的关系,建立了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社会化考试机构,主导着多项公信力极强的非官方考试,在优化中等与高等教育衔接、提升中学教育质量方面成绩斐然。其发展历史为我国"高考社会化"改革提供的启示是:高等院校应积极参与招生及考试机制改革,建设专业组织,推动测验和招录研究,保证入学考试更全面、更合理地为招生工作乃至高等教育健康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3.
“大思政课”理念是在建设新时代高质量思政课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它既是高校进一步发挥立德树人功能的需要,也是国家扎实推进2035、2050战略蓝图的需要。“大思政课”并不等于“大思政”,旨在推动一场思政课的质量革命,全面提升育人效果。从党和国家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历史方位可知,“大思政课”与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探索人才自主培养之路相辅相成;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沿革可知,“大思政课”所关注的“高质量”目标并不是单纯地指一门课,而是重在打造兼具内部协同性与外部开放性的思政课课程群。因此,“大思政课”之“大”在于通过研判历史方位的大视野,来推进思政教育的大体系,使思政课小课堂与高等教育大改革相联通,与中国社会的大课堂相结合,切实成为立意高、格局大的“大思政课”。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描写了经济全球化的大致图景及其对人才的期望,分析了在实现经济全球化可持续发展中大学的历史使命,论述了现代大学仍然必须坚持高深专门知识的教学活动为中心的必要性,并提出现代大学当以“广采博揽、科文兼深”为教与学活动的追求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是决定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性因素和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的根本力量。"互联网+"对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带来了新挑战和机遇,厘清这些挑战和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困境,是有效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当前,能力发展方式单一化、培训对象混同化、培训内容趋同化、支持服务形式化以及考核评价行政化等问题,不仅使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陷入困境,并且成为制约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的主要瓶颈。该文通过剖析造成困境的原因,提出了基于大数据技术分类发展、构建一体化网络教研体系、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等基于"互联网+"的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措施,以期促进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健康高效地发展,为中小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提供优质的师资保障。  相似文献   

17.
西安工业大学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一中心任务,遵循教育和人才发展规律,以建设教师发展中心为依托,实施"教师能力素质提升保障工程",探索建立了以教师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体制机制,推动教师能力提升和综合素质的加强,经过多年的实践,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德意志大学曾是现代大学的典范,但如今似乎失去了昔日的辉煌。为了重振德国大学的科研地位与国际声誉,2017年德国政府在2006年“卓越计划”的基础上推出了新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计划“卓越战略”,57个卓越集群、10所卓越大学和1个卓越联盟从竞争中脱颖而出。从“卓越计划”到“卓越战略”,其主要动因在于重振德国大学的全球领先地位;其最大的变化在于调整了资助层面、遴选标准和遴选机制;其战略意义在于推动大学分化与提升大学治理能力;其实现路径在于引入国际评审、实施流动与反馈机制以及整合区域科研资源,力争促进德国大学早日重返世界科学研究中心的舞台。  相似文献   

19.
2009年,《贝伦行动框架》提出了成人学习与教育(adult learning and education,ALE)治理的目标——"善治"。为此,"善治"理念逐渐融入各国成人学习与教育治理实践中。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发布的三份《全球成人学习与教育报告》,揭示了全球各国成人学习与教育治理的走向:一是关注治理权力下放;二是注重治理主体能力建设;三是倡导跨部门合作。同时,该报告也呈现了各国在成人学习与教育治理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相关问题,如"善治"整体发展进程有待推进、治理能力客体建设不健全、合作治理未能真正实现以及协调体系不完善等。为此,借鉴全球各国成人学习与教育治理的发展趋势和问题,我国成人学习与教育治理需要系统地实现"善治",注重拓展能力建设的幅度、强化合作的深度以及完善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13-202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数据,分析本科毕业生因接受高等教育形成的能力增值对其劳动力市场表现的影响,结果发现:能力增值越多,毕业生求职成功率越高,越有可能找到工作,也越有可能落实就业单位;认知能力、非认知能力增值对毕业生劳动力市场表现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求职策略、就业观念在能力增值影响毕业生劳动力市场表现和就业选择中发挥了显著的调节与部分中介作用。为实现高质量就业,本科毕业生既要增强自身与劳动力市场要求相适应的各项能力,同时也要树立合理的就业观念,采用适宜有效的求职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