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詹棉棉 《文教资料》2012,(29):62-63
中国歌剧是20世纪中西音乐文化交融的产物,它一方面借鉴了西方歌剧的形式,另一方面吸取了中国传统音乐的丰富营养,从而使中国歌剧日趋走向成熟,并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歌剧。歌剧《江姐》作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典范之作,它掀起了中国歌剧的第二次高潮,引领了中国民族特色的歌剧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2.
3.
一直以来,歌剧在中国艺术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位置,并且,中国第二次歌剧高潮的发展离不开"江姐"、"洪湖赤卫队"等优秀作品的助力。本文主要通过对"江姐"、"洪湖赤卫队"进行赏析,以此对中国第二次歌剧高潮发展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4.
中国歌剧是20世纪中西音乐文化交融的产物,它一方面借鉴了西方歌剧的形式,另一方面又吸取了中国传统音乐的丰富营养,从而使中国歌剧日趋走向成熟,并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歌剧.歌剧《江姐》作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典范之作,它掀起了中国歌剧的第二次高潮,引领了中国民族特色的歌剧时代的到来.它自1964年首演到2008年复排,历经四十余载春秋和五代“江姐”的演绎,久演不衰,常演常新.为中国歌剧的创作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歌剧《维特》是由法国作曲家马斯内根据德国文学家歌德的经典文学作品《少年维特的烦恼》一书改编而成,在基本保留原作情节内容的同时在剧中添加了独具特色的音乐旋律,营造出引人入胜的动人意境,深入刻画了男主角维特对女主角夏绿蒂的感情,在详细描绘了主人公维特在不同时间段的心理特点与性格变化,为观众展现了热烈、感伤的戏剧效果.本文主...  相似文献   

6.
歌剧《再别康桥》是一部小剧场歌剧,由陈蔚编剧,周雪石编曲,融入了多元素的歌唱与表演的优秀作品。本歌剧是以"一首桃花"为主线,讲述的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新式狂潮中,著名的才女林徽因与梁思成、徐志摩和金岳霖之间的感情的精彩演绎。剧中林徽因的高贵、优雅的形象塑造,是本剧的精彩之处。她的感性,理智,是展示文学修养的真实写照。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在歌唱与表演上的相辅相成,相互融合,是作为歌剧演员们应该学习的重要一课,也是为我们在舞台上"唱与表"的结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从中国民族歌剧(以《白毛女》《洪湖赤卫队》《江姐》为例)中女性人物角色作为切入点,从女性人物音乐形象的塑造,舞台艺术形象的展现,主要女性人物典型唱段的演唱风格上这几个方面加以研究,分析,阐述。从而剖析出塑造独特的女性人物形象特征,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歌剧《屈原》创造性地把西洋歌剧创作手法与我国传统音乐融合,在人物塑造方面产生了强烈的戏剧性效果,探索出了中国歌剧发展的一条新路。《屈原》将戏剧因素和音乐因素完美结合,成功塑造了婵娟这一女性角色,展现了她不畏强权,始终跟随屈原追求光明与正义的人生蜕变历程。  相似文献   

9.
唐悦 《时代教育》2012,(23):157
歌剧是一门非常具有感染力的艺术形式.歌剧剧目中往往能够塑造出一批具有鲜明性格的光辉艺术形象.在我国歌剧剧目之中,《江姐》和《洪湖赤卫队》无疑是具有极高代表性和艺术价值的经典曲目,其中女主角江姐和韩英的艺术形象更是深入人心.从歌剧表演的角度分析,《江姐》与《洪湖赤卫队》中女主角都是女高音,其人物形象塑造方式和手段既有共通的特点,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区别.通过分析这两出经典歌剧剧目女高音人物形象塑造手段和方式的异同,对于深刻理解歌剧女高音形象塑造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歌剧《江姐》是新中国歌剧发展史上的优秀剧目之一。本文结合笔者饰演"江姐"的舞台实践,对这一角色台词的艺术表达进行探究。首先从认识形象、记准台词、体验情感三方面对"江姐"台词进行分析与把握。接着从重音、停顿、语调的变化,"对手"间台词的衔接分析了"江姐"台词的处理与表现。最后论述了"江姐"潜台词的挖掘与呈现。  相似文献   

11.
《鲍里斯·戈多诺夫》作为19世纪俄罗斯成熟的民族歌剧的代表作,触及深刻的人性,展示出鲜明的俄罗斯民族风情,塑造了各具特色的俄罗斯人物。作曲家通过个性化的旋律动机和富于民族特点的和声等音乐手段,赋予不同阶级和立场的人物以鲜明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选自歌剧《江姐》,在查阅诸多文献中发现大部分文献对歌剧《江姐》的论述都是以革命化和脸谱化的形象来塑造该人物。本文通过革命历史背景,剖析词曲作者的写作手法,结合自己的演唱心得,进而通过音乐分析二次全面的塑造江姐的形象,来完成江姐的艺术美和内在美,为演唱及分析理解作品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人物形象塑造是歌剧艺术的核心。歌剧《洪湖赤卫队》因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朴素又崇高的女英雄韩英,在我国歌剧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从戏剧形象和音乐形象两方面分析了歌剧《洪湖赤卫队》中韩英形象塑造的成功感人之处,并对人物形象的审美价值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从五十年代中期至六十年代中期的大约十年时间里,是我国新歌剧大面积丰收的季节,这期间各种革命历史题材、现实生活题材的歌剧相继上演。而这些歌剧几乎都是带着对我国新歌剧的发展走向、存在形式进行努力探索的重大课题,进行各自不懈的艺术追求,因而在艺术风格、民族特色等方面,均呈现出了互不相同的特点,从而使歌剧在“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十分可喜的一步,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成绩。  相似文献   

15.
歌剧属于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包括了如戏剧、表演、文化等多个领域的文化精髓,歌剧将多种艺术糅合起来、具有独立性的特征,是十分常见的在舞台表演的艺术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歌剧越来越多的收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以歌剧《江姐》为例,对我国民族歌剧的传承与发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莫扎特在进行歌剧创作的时候,始终将音乐作为喜剧表达的关键部分,因为相较于台词来说,音乐可以作为独立的表现形式来展现人物的性格和推动剧情的发展,增加歌剧的戏剧性,它比台词的表现力更加优秀和直接,因此莫扎特将音乐创作作为歌剧创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人物塑造是戏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戏剧情境是戏剧舞台呈现不可或缺的前提。艺术家在戏剧"规定情境"中进行艺术形象塑造成功与否是衡量一位艺术家艺术水平高低甚至关涉一部戏剧成败的重要因素。"第二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杜欢在五幕民族歌剧《回家》中"离家""想家""安家""寻家"到"回家"的每一幕"规定情境"中巧妙地塑造了剧中主角罗旺篼饱满的艺术形象。罗旺篼角色艺术形象成功塑造的相关经验,值得当前民族歌剧演员借鉴。  相似文献   

18.
论《红楼梦》过场人物秦可卿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红楼梦》中的过场人物秦可卿形象的塑造,进行综合研究,那就是以 物自身在人际关系中的言谈举止具象为骨架,形成形象的客观属性,即自在客体刻划层镒,又以周围人物的观察评价为血肉,揭示人夫物身上的形象投影,即实践客体刻划层次,又以幻域鬼魂表象与现实生活中人物的勾联环互联系,使整体形象不断深化升华,即认识客体刻划层次,这三个层次的有机结合便整合为人物各层次有机结构形象整体。  相似文献   

19.
在歌剧艺术中,音乐和戏剧在本质上是缺一不可的共生关系。音乐如何表达戏剧,中国歌剧《青春之歌》作了很好的阐释。《青春之歌》通过音乐营造戏剧氛围、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戏剧发展、揭示人物内心,并组织音乐戏剧结构。在音乐表现戏剧的手法方面,运用主题贯穿手法和材料发展原则构建音乐的整体性;利用咏叹调表现人物复杂情感和心理变化,加强戏剧的冲突;以重唱和合唱营造戏剧性氛围;利用抒情性场景和冲突性场景及其彼此接连和转换等手法增强戏剧性功能;促进音乐元素与戏剧元素同生共长、彼此作用,推动全剧总高潮的形成。全剧音乐始终围绕戏剧冲突和人物塑造而展开,体现了歌剧音乐性与戏剧性的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20.
真实主义歌剧是反映社会现状的艺术工具,为了歌剧的创新发展,针对现阶段真实主义歌剧的表演,以《游吟诗人》为例,研究真实主义歌剧中女性人物形象塑造的特征.此次研究根据女性人物行动素模式,利用人物发展脉案,提取人物的戏剧动线,通过分析演唱方式,明确女主角、女配角以及其他女性角色的人物形象特征,得出人物形象特征之间的关系,为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