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摘要】《看见》作为一档由纪实和人物访谈构成的专题节目,因其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风格引发了人们的关注。本文以《看见》栏目的周末版为例,从栏目定位、叙事结构、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等角度出发解析其栏目特征。  相似文献   

2.
张颖 《今传媒》2012,(8):96-97
人在纪实类专题节目中起着关键作用,不仅成为节目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节目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本文将对《看见》周末版的选题、叙事技巧、纪实手法等角度分析,探究节目如何看见新闻中的人,并向观众传达意义价值。  相似文献   

3.
叶静 《新闻世界》2013,(4):53-54
电视系列报道是我国独特的新闻报道体裁,它是消息类新闻的深化、补充、拓展和延伸。如今这种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传播信息的新闻体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笔者通过《看见·静观英伦》,具体分析了电视新闻系列报道所必备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5.
我的《“真抓”与“假抓”》一文,写作于2001年2月17日,发表于2001年4月11日的《河北日报》上。虽然自己已经给报刊写了20多年的言论和杂文,虽然此前也获过几十次这样那样的奖项,但这次能获得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对于我这样一个一直工作和生活在小县城的基层作者来说,确实是个意外的惊喜。所以现在我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一种班门弄斧的感觉。我是从1972年21岁的时候开始给报刊写稿的,以后又去上学,1979年接着再写,1980年由消息、通讯转而写杂文和言论。在这期间,我的工作岗位几经变换,其…  相似文献   

6.
印度洋海啸后,“如何面对天灾”成了热门话题。有人说“天灾不可抗拒,就像人类无法逃脱死亡一样,没必要再抗灾”;有人说“敬畏大自然是科学常识,否认这个常识就是反科学”;有人说“天灾”要“抗”,要在“同天灾斗争中捍卫人类的根本利益”……作为县(市)报年龄偏老的“新兵”,就用七年前的一次写作经过,谈谈我对抗灾新闻的一点体会,聊充创作谈。  相似文献   

7.
新闻、新闻人、新闻真实,是新闻学最基本的专业术语,其内涵和所涉及的各类问题也是新闻研究者、新闻教育者和新闻从业者探讨与思考最多的领地。柴静①以一个专业记者的眼光和视角,通过剖析自己亲历的一些重特大新闻事件的采访过程,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务实而深刻的反思,并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孔子有语: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刘勰有论: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华萼振。文附质也。大凡好文章,都讲究文质彬彬,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9.
郁文 《云南档案》2004,(2):43-43
捧一本《爱与痛的边缘》就捧到了一股清新的风,不管它是吹自山明水秀的田野,还是吹自喧嚣繁华的城市,都是没有经过任何过滤也没有掺杂任何异质的原汁原味。这原汁原味,我们久违了。  相似文献   

10.
王文杰 《军事记者》2005,(10):38-39
“学而优则仕”——大概稍有一点文化的人,对这句几乎家喻户晓的劝学名句皆了然于胸,耳熟能详。可《论语》中的另一句名言“仕而优则学”(《论语·子张第十九》),恐怕不光孤陋寡闻者觉得眼生,就连有几分学识的人也未必能像前一句名言那样烂熟于心,开口能吟。细读《论语》,就可以发现,“学而优则仕”与“仕而优则学”这两句话,是《论语》——这棵根植于中国文化沃土的不朽巨树上两片常青的绿叶。树根睡了,可树叶醒着;历史睡了,可典籍醒着;孔子睡了,可《论语》醒着。所以,“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从阐述“学”与…  相似文献   

11.
在新闻采访实践中,采访者往往会遇到一些不配合或不够配合的受访者,他们的心理预设障碍为采访的进行树立起一道道屏障,从而使采访目的难以达到。本文以中央电视台《看见》栏目为例,针对受访者带有障碍性的心理预设,解读新闻记者在采访时如何运用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来优化采访效果,突破层层障碍,有效调控受访者的心理预设,从而取得最佳访问效果,使新闻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新疆"7·5事件"为主题,对《纽约时报》与此相关报道的话语修辞进行分析。《纽约时报》通过词语的选择、隐喻的运用,将"7·5事件"的实质定义为"自由与人权"问题,这与他们对西藏问题的看法不谋而合。这种话语结构凭借美国在世界新闻流通市场的强大话语权而传遍全球。解构与重建这些话语结构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非典”来临,规模化的社会交往大大减少,而人际交往以各种特殊的方式频繁起来,见面少了,但是电话、手机和手机短信、网上聊天和E-mail联络,甚至传统的信件交流一下子多起来,多年没有联系的亲朋之间,通过这些通信手段又拉近了距离。从功利的市场经济氛围中暂时摆脱出来以后,人们感受到一种人际交流的温馨。 这是怎么了?人需要理解自身  相似文献   

14.
“真正的‘电视散文’”?!这是一个极易引起争议的判断。因为“电视散文”已经产生近十来年的时间了。现在冒出来个“真正的”,难道以前的都是“虚假的”?这似乎在学理上讲不过去。这正是本文试图论证的关键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15.
16.
17.
林锦 《今传媒》2012,(11):41-43
框架分析是媒介效果研究的重要方法,主要用以剖析新闻的文本框架和受众框架的建构和互动。本文从框架分析的视角出发,对VOA、CNN以及《纽约时报》这三家美国媒体的网络报道中,对我国"7·23"动车事件在事发半年内的报道议题与报道方式进行分析,探析美国媒体在这一事件中,对我国官方媒体形象、新媒体形象以及事件受害者形象的呈现。  相似文献   

18.
高句丽王系传承是高句丽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和"年表",高句丽政权共有28位王。十二家正史《高句丽传》以及好太王碑记载了其中20位。《魏书·高句丽传》中有12位,是正史文献记载高句丽王数目较多的文献之一,但综合上述史料,发现其中正误并存,需客观分析。  相似文献   

19.
20.
通过框架研究发现,《纽约时报》对7·5事件的报道采用了强度与深度报道策略,以平衡、多元的视角对新闻事件人物与言论进行采写与发布,并结合纸质媒体与精英受众的特点,注重新闻背景铺陈与前景预测的理性报道方式。《纽约时报》遵循西方新闻专业主义,但在坚持平衡、中立的报道原则背后,却隐藏着意识形态冲突与价值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