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中国大运河”或“大运河”,统称我国运河是准确的的。但“大运河”、“中国大运河”、“京杭大运河”这三个概念所包含的历史、地理、河道走向、文化研究范围,又是不同的。根据各个时期开挖的规模、航运、繁荣的程度,可以把中国大运河修建设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隋前为中国大运河体系的初步形成阶段;隋唐至北宋为中国大运河进一步完善和稳定发展阶段,也可称为中国大运河繁荣的一个阶段;元、明、清为中国大运河南北直航和再次繁荣的阶段。尽管我们今天更加注重元、明、清大运河的历史及文化研究,但它毕竟是中国大运河的一部分,而对中国大运河的全面研究更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大运河的文化价值在世界上无可比拟,因此在大运河申遗成功后,应当充分利用世界文化遗产这张"金名片"大力发展运河旅游业。通过运用SWOT方法,分析发展江苏段运河旅游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建议充分利用优势,改变劣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探索挖掘中国大运河文化、提升江苏旅游形象的对策。提出弘扬运河文化,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运河资源,打造"江苏运河之旅"旅游品牌,设计精品旅游线路,策划运河旅游节事活动,提高配套设施与服务,加强运河旅游宣传推广等具体措施。运河旅游的发展会促进沿线城市的旅游发展,进而全面提高江苏省旅游形象。  相似文献   

3.
大运河是一条“璀璨文化带”,学校少先队充分挖掘大运河丰富的文化资源,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校内向校外延伸,通过组织开展“了解大运河文化、走近大运河、保护大运河”等少先队教育实践活动,让少先队员在感受大运河风土人情的同时,传承好、保护好大运河,增强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更加坚定地维护文化自信,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赓续中华文明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宋莹 《父母必读》2023,(8):38-42
<正>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工程最大,在自然界中人工建造的河流,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也是中国的文化瑰宝。古人为什么要修建大运河?大运河长什么样?运河两岸城市的小朋友都吃什么?玩什么?如何带孩子了解厚重而又璀璨的历史文化呢?面对这些问题,北京市第五幼儿园给出的答案就是—美食。幼儿园依托京杭大运河沿途城市,把食物与城市、历史联系起来,带孩子们开启了一次京杭大运河的美食之旅。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阅读》2007,(12):36-39
2007年9月26日,江苏扬州,在首届2007扬州运河名城博览会暨市长论坛上,中国大运河联合申遗办公室在扬州大运河东关古渡正式揭牌,大运河申遗进入实际操作阶段。国家文物局9月25日正式发文,确定扬州市作为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牵头城市。9月26目,包括中国大运河沿线20余个城市的市长签署“世界运河城市可持续发展扬州宣言”,明确提出“尽一切可能,  相似文献   

6.
运河文明史就是运河城市发展史。大运河与沿岸城市是一体同胞、唇齿相依的。对于运河城市,它们或是由于运河开通而直接完成了自身的“城市化进程”,从默默无闻的农村或普通市镇发展为具有相当规模或中心意义的大城市;或是借助大运河的综合功能超越了城市已有的规模与局限,使城市在空间、人口等方面发展到一个更高的水平。许多城市的命运与大运河的兴衰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大运河城市的主要功能在于推动内部的循环与交流,这在客观上有助于使中国社会因为更广泛的交流而成为一个内在联系更加密切的有机体。  相似文献   

7.
大运河的开凿绝非隋炀帝个人的意志使然,而是出于隋朝交通、经济发展和政治军事统治的需要。隋朝政治经济发展及隋朝以前完成的地区性运河也为隋朝大运河的开凿提供了条件。隋炀帝顺应历史发展要求,实现了南北大运河的贯通。由于隋炀帝驱使民力,突破了人民可以忍受的限度,运河还未来得及充分发挥其效能,隋朝之舟便被农民起义之滚滚洪流所覆没。但是,隋朝的大运河毕竟“为后世开万世之利”。  相似文献   

8.
漕运起源于先秦时代,自隋炀帝修建大运河,形成了以洛阳为中心,西通关中,南至余杭,北达涿郡的长达5000余里的水上运输线,从而使古代漕运跃进到一个新阶段:至元明清时候又通过山东将运道拉直,成为一个新的运河系统、一条名符其实的“漕运”。这条贯穿南北五大水系的大运河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历史发展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自古及今,无不对此充满赞誉和自豪:“世界最早的伟大工程;”“运河史上无与伦比的创举”;“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东方巨龙”……但是,如果我们把大运河漕运放在传统中国社会环境中用发展的眼光作以综合性考察,便会发现事实并非完全如此。尽管大运河在统一多民族的封建集权国家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及促进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诸方面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它与世界上著名的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等“经济运河”不同,具有纯政治意义,不妨称作“政治运河”,旨在加强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从而对传统社会的发展具有严重的阻碍作用。尤其是明清时期,它如同一条动脉大血管不断给行将就本的封建肌体输送营养,使其延年益寿、日趋僵化而迟滞不前,因此,不可不认为大运河漕运是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拟对隋唐以降的大运河漕运作一宏观审视,从政治结构、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生产关系诸方面探索它对传统社会的消极影响,揭示其对封建社会发展的凝化与延缓作用。乖谬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9.
骑行是体验线性文化线路的方式之一,大运河是我国典型的线性文化线路。以大运河网络骑行游记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尝试描述骑行旅游者的旅行动机、空间行为、旅游体验等旅游行为特征及规律,并找到其对大运河骑行的实践启示意义。研究表明,探访运河文化,体验中国南北风情是大运河旅游者的主要动机。大运河骑行旅游者沿路游览名城、古镇、古渡、古代水利设施、博物馆等历史文化古迹和景点,获得了“古老、自然、畅爽、美丽、独特、挑战”多维度的深刻体验。  相似文献   

10.
<正>大运河贯通南北,连接的不仅仅是经济,南北文化也通过大运河不断地进行相互交融。运河沿岸不仅跨越了众多文化名城,更涤荡着燕赵、齐鲁、吴越等文化。它是中国文化的文脉渊源,更是“活态”化石。我们希望通过艺术课程的开发能将“活态”的运河文化遗产以一种鲜活的状态传承起来,融入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更好地传承并发展下去。我们运用“活态传承”的载体进行开发,通过开发运河沿岸的课程资源补充校本艺术课程内容,  相似文献   

11.
南北大运河始于曹魏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来史家治运河史者,咸以隋炀帝开浚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达余杭的运道,为南北大运河形成之始。事实上,早在三国时期,“以通渠积谷为备武之道”的曹魏,即有纵贯河北平原及沟通江淮运河的畅通,南北大运河已规模粗具。其所开运道数量之多、迳流之长和影响之深,在我国运河史上均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祗以年代久远,或经历代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2.
隋朝大运河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大运河的长度在古代世界是首屈一指的 ,而且河道水深、宽度及通航能力也是最大的。它的完工 ,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隋朝大运河千百年来饮誉世界。运河的开凿 ,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的繁荣和南北经济的交流。一、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相似文献   

13.
隋朝大运河是我国南北航运的一条重要的水路要道,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隋朝大运河在世界运河工程史上,无论时间、技术都是遥遥领先的。我国的大运河,就长度来说,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  相似文献   

14.
京杭大运河是一条文化大河,沿运城市文化遗产资源富集,利用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发展运河旅游要塑造品牌形象,积极进行营销推介,提升影响力.本文以获得“运河之都”称号的江苏省淮安市为例,提出了抓住大运河申遗机遇、发展运河文化旅游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大运河孕育了明清新思想,明清思想浪潮是围绕在运河两岸展开的。大运河的畅通促进了运河两岸社会观念的变迁,加强了南北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使人们的思想在明中期冲破程朱理学的束缚,萌发出了新思想的萌芽。明清时期的运河两岸是中国在那个时代思想最活跃和最有朝气的地区,也是思想变化最敏感的地带。明清时期的思想家或出生和成长在运河两岸,或在运河两岸地区求学、游历、任职。其思想产生、成长于运河,传播于运河。大运河不仅仅是一条经济之河、政治之河、军事之河,更是一条涌动的思想之河。  相似文献   

16.
沿运城市应借助中国大运河“申遗”取得成功的机遇,依托运河文化资源,积极发展运河文化创意产业。有“运河之都”称号的江苏省淮安市,是沿运城市中颇具代表性的城市,应努力整合资源,发挥资源优势,进行运河特色鲜明的文化创意产业开发,推动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提高淮安在沿运城市中的影响力。淮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应走出一条有运河特色的鲜明的路子。  相似文献   

17.
大运河的开凿,改变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和人文面貌。对于嘉兴这样的江南城市而言,运河更成为其文化上的重要分水岭。人文荟萃的嘉兴由于运河而逐渐成为江南文化的中心地区。这充分表明:大运河不仅沟通了南北经济,而且使得不同文化得以交汇融合,促进了江南城市的蜕变;不仅使北方文化传播到江南,而且使江南文化的影响扩散开来。对于运河边的嘉兴而言,则是改变了其原先以渔稻文明为主体的城市文化结构,使其成为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运河之城”。  相似文献   

18.
敬淼春 《东吴学术》2024,(1):121-127
当代大运河的保护与建设不可忽视历史时期运河的演变历程与启示。江南运河的水网演变过程深刻反映出人、自然与社会三者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漕运是塑造江南运河系统的关键因素,体现了以堤塘、闸坝为主的水利工程对自然水网的改造,而排灌之间的均衡又体现了运河系统演变需适应太湖流域水流环境的变迁。运河水利设施忽视了水流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可持续性的需求,因此在当下进行水利修复与大运河的生态文明建设之时,治水者们不仅要关注大运河水流的资源功能,更应该关注大运河水流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9.
从“运河城市文化”的视角看,城市是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中心,也是历史上一切文明成果创造与传播的中心。重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大运河文化,对于充实运河城市的文化底蕴,展示它们的文化魅力,培育它们的当代城市精神,发展运河城市的文化生产力,推动运河城市彼此之间产生更深的文化认同与价值共识,并在“申遗”实践中采取一致的战略与和谐的步调,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2 0 0 4年 2月 18日 ,在理工大学附中初一五班的第七节课上 ,笔者讲授《隋的统一和大运河》一课 (我校教科室的领导和老师观摩了本课 )。课堂教学中笔者随机处理了多个课堂随机问题 ,现将几个典型随机问题介绍如下。当课程进行到第二个大内容大运河的开凿时 ,我展示视频材料《大运河》 ,力图创设情境使学生了解大运河 ,并为探究大运河开凿的目的、走向、作用作好铺垫。视频材料刚刚播放结束 ,学生晓天就提出 :“老师 ,开挖大运河的那么多土 ,是怎么处理的啊 ?!”“是啊 ,土怎么办呐 ?”不少学生对此感兴趣。面对一双双渴求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